微软公司是一家美国跨国科技公司,生产计算机软件消费电子产品个人计算机和相关服务。其最著名的软件产品是Microsoft Windows系列操作系统Microsoft Office套件以及Internet ExplorerEdge网络浏览器。其旗舰硬件产品是Xbox视频游戏机Microsoft Surface系列触摸屏个人电脑。

自2020年以来,微软仿佛又重回了自己的高光时刻。经历了多年的起伏、改革,微软在纳德拉的带领下,在2021年10月,重登科技股市值的王者之座,达到2.52万亿美元。

截至2021年11月28日,微软股价达到329.68美元。如果投资者在1986年在微软股票上投入5000美元并持续持有,该股民将在2019年便可获利超1000万美元,年复合收益率超过25%。

这家被大众所熟知的公司,如何跨过它的“中年危机”,最终成功走上“第二曲线”的发展道路?我们从微软三代领导人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看微软的发展历程。

三代领导人对微软产生的影响

最初的原点:年轻玩伴的创业历险

上世纪70年代,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靠着为第一台个人计算机Altair研发的编程语言Basic,赚得了第一桶金——16000美元,创立了微软(Microsoft)。

在该名字中,蕴含着两位创始人对微型计算机(Microcomputer)和软件(software)在未来市场广泛运用的期望。在平淡的几年发展后,比尔盖茨经历几番游说,终于邀请到了他在哈佛结识的挚友Steve Ballmer(史蒂夫鲍尔默)前来任职,并一同拿下了对微软影响深远的一笔大单——基于IBM个人电脑开发对应的系统软件。

这笔订单为微软带来稳定、持续地盈利,最终让MS-DOS系统成为个人计算机开发的标杆,并奠定了微软成为世界级电脑软件公司的地位。不多久,Windows便诞生了。1985微软发布第一代Windows,是个搭载了图形用户界面的多任务计算机操作系统。1986微软在纳斯达克上市,发行价为21美元。

1990比尔盖茨对微软未来的发展进行定调,并发布Windows 3.0系统,奠定了贯穿Windows系统全阶段发展的两个基础理念:

1)程序管理器:用户可以通过双击图标启动对应的程序

2)文件管理器:用户可以通过文件管理器管理安装的应用程序和各类文件;

而在过往系统中,用户需要通过命令行打开对应程序/文件,进一步降低了Windows界面的操作难度。6000万份软件在发布后一售而空,为微软前期的发展筑立了护城河。

如果说1990年以前的微软只是一家著名计算机公司的软件供应商,那么随着个人电脑的流行以及软硬件技术的发展,其利润来源逐渐向To C端倾斜,推动着微软成为历史上第一家利润达到10亿美元的软件公司。随着一代代Windows的更新迭代,微软软件产品在计算机端的占有率一度达到90%左右。

Microsoft Office的发布,是微软另一核心“现金牛”。Office两个产品Word(1983)和Excel(1985)最早MS-DOS系统中运行,其中Excel的前身Multiplan在市场上受到广泛好评。而后相关的生产力市场被激发,出现了Novell WordPerfect Office、Lotus Smart Suite、IBM Works和Microsoft Office群雄逐鹿的局面,为用户在商业、医疗、计算机等各个领域提供了更便捷、更高效的办公方式。

在1990年新一代Windows发布时,系统中搭载了Word、Excel和PowerPoint三款常用的办公室软件,以具有竞争力的价格及“全家桶”式的便捷,赢得了市场的心。奠定了其微软“现金牛”的地位,并牢牢地将To B市场的办公软件需求牢牢地统治在自己麾下。

微软1987-1999股价示意图

为什么说Windows和Office系列产品是微软的强力“现金牛”呢?早期由于Windows和Office激活码的唯一性,不少公司或个人如想使用微软旗下的产品,需“一台一码”的形式大量采买。

1998年盖茨的老同学史蒂夫鲍尔默被任命为微软总裁

以1998年为例,截止到1998年6月,微软录得全年利润达144.8亿美元。其中光北美地区的Windows98零售授权激活便已达到百万级别,而且达到了9成用户对其旗下产品的更新表示非常满意。

1985-2009 微软 苹果 谷歌利润变化示意图

易用的产品总是伴随着盗版和破解的身影。尽管微软在欧美地区这类较为注重版权保护的地方盈利颇丰,但在其他地区面临着严重的盗版侵袭。短期内看上去貌似对微软的收入造成了冲击,但长期来看,却进一步将用户习惯圈定在其设定的系统当中。总而言之,Windows和Office的创立,对微软是把双刃剑。

可以说,两个软件为微软早期带来了大量可持续的现金流,让微软相对于同期其他科技/技术公司拥有足够的资金尝试新的项目;但同时,由于两款产品在用户心中的刻板印象太过根深蒂固,时至今日,微软在其他领域的创新,距离超越这两款产品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风雨飘摇13年:销售为王?产品为王?回望2004-2014年,很多人会说,微软这13年可谓风雨飘摇。当时,市场还有很多声音提及:鲍尔默带领下的微软,背离了科技公司的基础成功条件——产品为王。从资本市场的表现来看,确实如此。在这13年当中,微软股价在越过40美金之后,一路向下,甚至一度打穿至20美元以下。

微软2000-2014年股价走势

直到鲍尔默离开相关岗位后,微软股价还出现一度跳涨7%。如果从任期来看,在鲍尔默任职期间,微软市值缩水了36%(除去分红部分),同期苹果的市值实现了2000%的增长。从产品研发的角度来看,在这一时间段,微软产品背负的市场骂名远高于历史同期。后续Windows系列产品“越改越糟糕”:市场对于Windows Vista的诟病、Windows Phone的滑铁卢、IPod同类产品复刻版Zune、对标iPad的Surface泥沼…都让市场对微软的创新能力和企业管理水平充满怀疑。

同期,苹果凭借着新一代的IPhone,赢得了全球手机市场13%的占有率,2013年1季度光iPhone便已经实现了180亿美金的净利润,相当于微软同期Windows销售收入的4倍。以鲍尔默为代表的销售为主力的企业文化更是让市场对微软充满了质疑。诚然,鲍尔默在任时期,微软利润实现一次次突破,在他离任前微软的利润已相较于他接任前增长3倍有余,达到778亿美元。

但与Nokia结合后微软的节节败退、销售之风/内耗斗争严重的企业文化,都让市场对于鲍尔默的管理水平产生怀疑。

鲍尔默富有激情的处事风格,也让市场觉得其不好相处,甚至过于激进。在公司内部运转中,鲍尔默被不少微软前雇员形容“非常独断”,有段时间,甚至不允许员工使用其他公司的优秀产品。在市场上的收购行为看上去也如攻城略地,与当时市场风行的科技公司文化格格不入。

连著名创投公司Y Combinator的创始人Paul Graham都撰文发疑问:“微软是不是要“死”了?”但鲍尔默对微软真的只有负面影响吗?站在如今这个时点来看,这个答案显然是“不”。如今看来,鲍尔默在任内完成了不少微软第二“增长曲线”的奠基之作:

a)在离任前奠定了One Microsoft的经营理念:将个人与组织设备和服务相链接,让人们无论身处何地,无论在家、在工作场所,还是在路上,都能被微软系统所赋能。

在相关产品方面的连接,可以一见端倪。Microsoft 365的多平台使用,Sharepoint(一款基于浏览器的写作和文档管理平台)的多平台共享处理,做到了跨平台链接和使用的功能,希望尽可能地贴近用户的日常生活、生产。

b)为微软迎接“元宇宙”浪潮奠定三大支柱:在鲍尔默任职期间,尽管在一系列产品创新上,并未取得显著突破,但仍有三个产品在其任内生根发芽:Azure云计算、Xbox、Bing搜索。这三款产品尽管在其任内并未发挥创收主力,但在后续纳德拉的带领下,成为微软火箭般发展的新引擎。

c)对新兴科技公司的收购和股权投资。在鲍尔默任职期间,微软收购了不少后来赫赫有名的科技公司,如线上通讯领域的Skype。

在投资方面,微软对于Facebook的股权投资市值今日仍被不少业内人士津津乐道。2007年,微软向Facebook投资了约2.4亿美元以拓宽广告业务的边界与深化双方的合作关系;10年之后,这笔投资市值达到80-90亿美元。

2007-2017微软投资脸书后发展历程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鲍尔默任内,他一直在疲于应付来自相关机构的法律诉讼。从某种程度上来看,这也是拖慢微软在这一阶段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他甚至对纳德拉推动企业文化改革作出了重要的引领作用。当鲍尔默即将卸任时,他给了纳德拉一条耳熟能详的建议:

Just be yourself.(做你自己)——Steve Ballmer

鲍尔默说道:“你知道,你永远不可能成为盖茨或者我,不用尝试与我们一样的风格。”就此坚定了纳德拉后续对微软企业文化革新的行动。

纳德拉接任:云计算时代,微软重新出发

2014年,纳德拉从鲍尔默手中接过了微软的发展重任,被外界所看好。在他的带领下,微软产品重心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如果说2012年以前,微软的产品重心仍在各类设备和软硬件系统上,那么2014年之后,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崛起及先进技术的不断更新。微软的产品重心逐渐转移到云计算、开源社区的建设上。

与此同时,微软的核心产品——Windows和Office在产品矩阵中的定位亦发生了转变。

即使经历了多年发展,微软的产品核心始终未曾发生改变,纳德拉更多的是改变了外界对微软产品矩阵的看法。——微软前任BD总监 Don Dodge

纳德拉在Bing、云计算部门的长期浸润,也为他推动微软转变提供了原始动力。那么,任职期间,他具体围绕哪些核心推动“第二曲线”发展呢?

2014-2021年微软股价变化

01从“一切以Windows为先”转向“与Windows相连接”

在过往,微软的大多数产品研发、功能设计大多是以Windows系统为中心进行迭代,这也是不少“软粉”们想要的效果。

如今,在纳德拉的带领下,微软放弃了智能手机端的Windows系统研发,而是更多地聚焦于苹果和谷歌系统下的适配性运营系统。微软的工程师更加专注于开源系统方面的项目,并在相关的开源架构下,尽可能地让旗下的软件与开源系统证书相适配。比如,在云端部署Linux在Windows 10的应用。

02聚焦、加注云计算

微软Azure云计算的崛起打破了亚马逊AWS(Amazon Web Service)在相关领域一家独大的局面。如果说鲍尔默为微软云计算种下了发芽的种子,那么纳德拉则是将云计算放到了微软企业发展更高的战略优先级,并对销售激励政策作出改进,促使更多的用户愿意选择微软的云服务。

2017-2020年云计算市场份额变化

在与投资者的交流中,他也着重强调微软矩阵中的商业云,其中包括Azure云带来的商务订阅以及像Office 365这类生产力工具,Linkedin商业化的利润,以及Dynamic 365的商业应用软件。相关机构预计,Azure将为微软带来600亿美元的收入,预计同比增长超过50%。

03更开放的关系

相比于AWS与一些客户存在竞争关系,微软更多把自己放在合作伙伴的位置上。

在现任微软高管看来,微软只在企业数字化进程中尽可能地减少先进技术给各类企业造成的阻碍,让他们能更好地应用先进技术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

Linkedin、Github的收购也佐证了微软想要保持开放的姿态。与竞争企业的合作关系缔结,如Dropbox,Redhat,Salesforce,甚至亚马逊的合作,也缓和了微软与科技业界其他企业的关系。

04对个人信息依赖的减少

与其他科技巨头有所不同,尽管微软仍借助Bing搜索引擎以及MSN系列网站产品为用户、客户提供广告服务,但其核心业务并不在于此,所以对于用户的隐私信息、储存信息也收集得越来越少。毕竟在这方面,它曾经是被舆论攻击最厉害的一个巨头。从小冰和小娜的“智能退化”情况来看,亦符合微软减少过多收集用户信息行为的趋势。

而被微软内部最为称道的更多的是纳德拉构建了开放沟通的环境,将以产品为核心的科技公司文化带回微软,回归到了产品服务客户的主线上。同时进一步明确了微软的未来发展支柱:云计算、office、Windows。在游戏和专业社交领域,凭借着Xbox硬件和Linkedin,微软也开始逐渐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微软的创 新文化也在年报中可见一斑,在2020年之后,微软的致股东信及季度会议纪要中,将企业在市场上的机会以及每个季度的创新项目专门高亮出来,方便市场了解各个模块的进程。

在近期的公开宣讲中,微软的高管们提出了三个主要发展要点:

a) 战略——围绕“赋能”对企业和个人进行生产力加持,更好地成为创新组织(特别是医疗、教育方面)的生产力伙伴;

b) 产品——完善云计算架构、增强搜索引擎、丰富人工智能,建设相应的专业社区,激发跨行业创新性;

c) 关联——与合作伙伴(如英特尔)、竞争伙伴(脸书、谷歌、油管)的关系进一步走向协同。基于云开放平台,共建合作团队共同研发,进一步地捆绑相互之间的利益关系。

2018-2020微软云服务发展历程

Azure的强劲发展势头让市场对于微软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FY22 Q1的电话会议显示微软在智能云业务方面的利润已达到170亿美元,同期增长31%,其市场地位仅次于亚马逊。

综述,微软历经三代领导层,各自完成了使命(奠基——混乱探索——重新出发),经过散发—归集后,最终落脚在了云计算上,顺应时代潮流而行。

鲍尔默离职前的引导,最终让纳德拉下定革新企业文化的决心。经过一番业务调整后,纳德拉重新锚定微软的发展重心,带领微软一飞冲天!

写在最后

微软公司是一家成功的企业,其成功的背后隐藏着许许多多有价值的东西。虽然微软公司的企业文化和管理方式不一定适合其他企业,但至少是一个可供参考的优秀范例。

管理方面:

积极为公司长远目标投资,悉心地学习研究、开发的机制。理解把握技术的重要性,而不是只注重眼前利益,重复低级劳动。同时也要认识到,市场和用户的需求决定技术和产品的开发。

不做能力以外的工作,不为了“面子”做没有用的研究。切实研究和找到在产业价值链的最有利的位置,以增强自身长远商业实力和股东利益为根本出发点。

做专注的公司,不要急于发展而分散了管理者的注意力。惟有足够大的规模才能达到较高的效率,但规模并不等于无协同性业务的简单合并。

要求产品的开发人员直接接触客户,才能真的理解客户的困难和痛苦。用最新的技术进一步地理解客户的需求和满意度。

最高领导层方面:

理解领军人物的重要性。勇于改变、对公司充满热情的、彼此信任的、相互支持的领军人物。

有“希望雇用到比自己强的人才”的胸怀,有“最优秀的人属于公司,支持他们离开自己的麾下”的无私作风。

提倡以身作则的管理方式,不让领导拥有“特殊”待遇,不让领导游离于公司的法规和措施之外。

有足够的自觉。如果公司的管理工作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范围,要有让贤的胸怀。

人才方面:

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以三顾茅庐的精神去挖掘人才,用长远的眼光培养人才。能够理解“一流的人雇用一流的人,二流的人雇佣三流的人”。

引入人才管理、评估,培养的制度。追踪、提拔最优秀的人才。积极提高人才对企业的忠诚度。

引入职业管理人才机制,在公司战略,营销等领域使用受过正规企业管理培训的专业人才。

真正重视技术人才。用“双轨道”机制让技术人才受到重视和提升。

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持和培训,让优秀的人才没有后顾之忧。

实施真正意义上的员工优胜劣汰机制。

文化和价值观方面:

发展良好的文化与价值观,并将其灌输到企业的每一部分,要求员工用企业文化和价值观来引导各项工作。

以令人振奋的前景目标和巨大挑战激发员工的热情和斗志。让每一个员工因为自己的产品为人类生活带来的发展和改进而激动不已。

杜绝官僚作风,创立灵活、平等的文化。让公司的信息自由流通,让每一个员工都有主人翁责任感。

公司、领导和员工都自觉追寻卓越的文化;有接受批评的胸怀、承认错误的勇气和扭转劣势的魄力。

从上到下树立诚信至上的观念。

我们深知我们无法通过技术改变世界,但我们希望通过技术能让企业的产品越来越完美,助力科技发展。


风险提示:本内容仅代表原创方或原作者的分析、推测与判断,登载于此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世喜资产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也不代表世喜资产与原创号或原作者有任何代理或合作关系。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世喜资产不作任何明确或隐含的声明或保证,且不承担信息传递的任何直接或间接责任。相关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广告、销售要约,或交易任何证券、基金或投资产品的建议。本内容中引用的任何实体、品牌、商品等不代表世喜资产的投资实例。

版权声明:本内容版权归原创方或原作者所有,如转载使用,请注明来源及作者、文内保留标题原题以及文章内容完整性,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本号转载文章大部分已获原创号或原作者授权,但部分文章推送前我们未能与原创号或原作者成功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通过本号后台联系我们。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