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吴晓铃 薛维睿

大年初一起,川观新闻推出“‘牛’在四川过新年·博物馆馆长陪你过年”系列报道。四川博物院副院长谢志成、三星堆博物馆副馆长朱亚蓉、金沙遗址博物馆副馆长王方、成都博物馆总策展人黄晓枫、绵阳市博物馆副馆长都云昆为观众送上新年祝福,推荐馆内“镇馆之宝”,介绍春节期间的重磅大展,让观众在假日能够“云”游博物馆,走进文物背后的历史和故事。

三星堆出土的标志性文物,莫过于它造型各异、风格神秘的青铜面具。这一期,三星堆博物馆副馆长朱亚蓉带来的这件青铜纵目面具,人称“千里眼、顺风耳”的,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件。

它双眼外突达16厘米,耳朵向两边张开,面具宽达138厘米,五官极尽夸张之能事,显出一种凌厉的威严。

这种完全不同于普通人面相的造型,被人们想象为“外星人的形象”。同时,它还是世界上年代最早、形体面积最大的青铜面具。

纵目面具极可能是神化了的蚕丛

在1986年三星堆祭祀坑出土以后,据说围绕出土文物,有着7大未解之谜。其中之一即是,纵目面具为何纵目?什么人是这种纵目的形象呢?


经过考古学者们30多年的研究,目前最主流的观点,认为它的原型可能就是第一代蜀王蚕丛。这种说法据有一定的理论依据。

据东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记载:“蜀之为国,肇于人皇……周失纪纲,蜀先称王。有蜀侯蚕丛,其目纵,始称王。死,作石棺、石椁,国人从之,故俗以石棺、石椁为纵目人冢也。”

蚕丛是古史传说中的第一代蜀王,而他最大的特点就是“纵目”。“纵”有向前的意思,应该理解为眼睛往外凸。所以学者们认为这种突目面具应该是古蜀人心目中的始祖蚕丛的形象。

当然,他们心中的祖先不可能只是一个普通人,而应该是具有超能力的神。这样的神,可以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无所不能。而人神同形、人神合一的表现,便具象为眼睛突出16厘米,耳朵阔大外张的夸张造型。

在这张面具的额头处,还开有方孔。朱亚蓉说,这可能是用来安装某种更精美的额饰,只是后来遗失,或者干脆当时还没做好。但古蜀人通过祭祀这样一张神化的面具,不仅由此完成了祖先崇拜的精神寄托,也希望面具夸张的造型能够拥有超人的神通,完成祭拜者的愿望。

眼睛崇拜在三星堆无所不在

朱亚蓉说,最近几十年,关于三星堆纵目面具的说法还有很多。学者刘章泽认为纵目面具是蜀人的太阳神形象。学者赵殿增认为这种巨眼高悬的神,有可能是古代“蜀”字的起源所据。美国学者巫鸿则认为,二号坑所出柱状眼睛的面具这个特殊造型可以反映某种“开目仪式”。

在香港学者饶宗颐看来,“三星堆铜人目凸出作柱状,可作直目看待,也许模仿日神烛龙,取其可烛照九阴,在举行燎祭或大傩时,以作祀事对象,便众鬼惊恐无所遁形。”

对于纵目的意义,除了可能是祭拜祖先的形象以外,学者们也大多认为与古蜀人的眼睛崇拜有关。

4铜眼形器

朱亚蓉说,在纵目面具之外,三星堆还出土了大量与眼睛有关的器物:大量的铜眼泡、菱形眼形器,以及额间戴冠的纵目面具。尤其铜眼泡的基座上有孔,可能是安装在雕塑之上。

“这也许仍然代表了古蜀人的一种精神诉求:在3000多年以前,地处四川盆地的他们希望看得更远、了解更多的未知世界。而在一个神权社会的氛围中,他们认为巫可以看到凡人所不能看到的世界,被神化了的这些眼形器,便能助其实现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