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十四五”服务业发展规划出炉:到2025年增加值达1.7万亿,生产性服务业占比过半

成都“十四五”服务业发展规划出炉:到2025年增加值达1.7万亿,生产性服务业占比过半
2022年05月10日 19:13 红星新闻
语音播报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微博 微信 0

服务业的重要性还在进一步提升。

日前出炉的成都一季度经济数据显示,成都实现服务业增加值3301.8亿元,同比增长4.2%。其中,成都服务业增加值占经济总量的比重达67.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8.1%。

5月10日,红星新闻记者从成都市商务局获悉,作为指引成都服务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和路径,《成都市“十四五”服务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已正式印发。

▲成都市商务局官网截图

到2025年,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7万亿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0%

根据《规划》提出的目标:到2025年,成都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7万亿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0%,形成一批具备重要影响力的服务业示范引领区,基本建成全面践行新发展理念的服务业核心城市。

《规划》还特别强调了生产性服务业。其中明确,到2025年,成都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超过50%,规模以上数字经济核心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占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此外,到2025年,成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1万亿元,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万亿元,服务进出口总额达到1300亿元,数字贸易进出口年均增速达到10%,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1200亿元。在市场活力方面,到2025年,成都将培育服务业世界500强1-2家、总部企业超400家、行业品牌300个。

值得注意的是,《规划》还特别提到了2035年、2050年远景目标。具体而言:

到2035年,形成一批具有较强资源整合能力的市场主体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服务品牌,成都在全国服务网络中的战略节点位势不断攀升;

到2050年,服务业成为创新创业的主支撑,国际要素运筹力、市场辐射力和创新竞争力全面提升,高端服务产业和高附加值服务环节集聚成势,在产业链、供应链、要素链、创新链、价值链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明显增强。

到202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1万亿元

《规划》特别明确了成都服务业发展的重点产业——以服务产业转型升级为导向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以及以促进消费提档升级为导向转型发展生活性服务业。

前者旨在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都市农业在更高水平上实现融合互动发展,以科技服务、金融服务、流通服务、信息服务、商务服务为重点,加快形成产业链上下游贯通、左右岸联动的特色产业集群。

针对这一领域,《规划》主要聚焦科技服务、金融服务、流通服务、信息服务、商务服务。

比如,在科技服务方面,成都将开展“科技服务赋能行动”,到2025年,初步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5%。

此外,《规划》还明确了几个小目标:到2025年,金融业增加值达到3000亿元;建成“一带一路”进出口商品集散中心和具有亚欧影响力的贸易中心,规模以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营业收入达到1700亿元;建成具有全国辐射能力的信息中心,规模以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达到1500亿元;基本建成与国际接轨的商务服务体系和国际会展之都,规模以上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达到1200亿元。

在生活性服务业方面,成都将以现代商贸、文体旅游、医疗健康、社区服务为重点,做优做强生活性服务业产业支撑,进一步巩固和提升生活中心和消费中心地位,持续增强市民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 王勤 摄

《规划》中明确,针对现代商贸,到202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1万亿元,推动商业零售提质升级、提升住宿餐饮发展品质、推动电子商务数字赋能;针对文体旅游,到2025年,实现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速16%,并加快建设世界文创名城、加快建设世界旅游名城、加快建设世界赛事名城、加快建设国际音乐之都。

此外,针对医疗健康,到2025年,健康服务业总体发展水平走在全国前列,同时要构建大健康服务新生态、规范发展医美服务;针对社区服务,到2025年,建成1000个布局合理、业态丰富、功能完善、智慧便捷、规范有序、服务优质、商居和谐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并推进社区服务设施建设、提升社区生活服务品质、应用现代科技迭代便民服务。

“一核多极驱动、两轴三带协同、五链N点耦合”

《规划》按照成都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发展定位和人口分布,精准对接《成都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突出“三个做优做强”,构建以产业生态圈为引领、主体功能明显、优势特色突出的“一核多极驱动、两轴三带协同、五链N点耦合”的服务业空间格局。

其中,一核多极驱动的“一核”是指建设中心城区现代服务业核心承载区。按照《规划》,这里将聚焦科技信息、创意设计、总部办公、金融商务、现代商贸等产业;“多极”是指城市新区和郊区新城服务业增长极,四川天府新区、成都东部新区、成都高新区主动承载国家赋能,强化创新策源转化、国际门户枢纽、新兴产业集聚等核心功能,助力打造成渝地区高质量发展新动力源和高能级发展新平台,联动成都经开区、成都国际铁路港经开区、淮州新城,打造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协同发展区。

▲成都东部新区

围绕做优做强郊区新城生态价值转化、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公园城市乡村表达等核心功能,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和社区生活性服务业,助力打造超大城市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撑。

两轴三带协同中,“两轴”即城市南北向服务业联动轴。

具体而言,以天府大道为主轴,串联五城区、成都高新区、四川天府新区的带状区域,推动创新要素加速流动,实现服务极核功能、服务创新枢纽、流通枢纽等功能的联动发展;城市东西向服务业联动轴。围绕城市东西轴线,串联五城区、龙泉驿区和东部新区,推动中心区域高端服务要素向东西部外溢,强化国内外高端服务要素由东部新区枢纽向中心区域集聚。

三带”则是指成德临港服务业协作带、成眉高新技术服务业协作带、成资临空服务业协作带

成德临港服务业协作带包括与德阳共建共享成都国际铁路港经开区建设势能,强化物流枢纽建设,完善物流通道运行能力,共创国家开放口岸,大力发展流通服务、临港商贸、供应链金融等临港服务。成眉高新技术服务业协作带包括成都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和眉山彭山、东坡和仁寿的部分区域,协同发展科技服务、信息服务等高技术服务,协同布局科学研究、成果转化等产业链,助力科技服务创新发展。成资临空服务业协作带,与资阳共享成都东部新区建设势能,共建成都(天府)临空经济示范区,聚焦流通服务、跨境电商等临空服务,引领带动成渝中部崛起。

五链N点耦合中,“五链”即:5个服务业重点产业链,“N点”即服务业产业承载地。

根据《规划》,以服务业产业生态圈构筑服务业城市比较优势,推动服务业建圈强链,构建高水平现代化供应链、要素链、创新链、价值链,形成良好发展生态。优化重点产业布局,夯实重点产业链“主要承载地+协同发展地”的载体支撑。完善生产性配套、生活性配套,推动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大提升,合理规划建设一批教育医疗、商务休闲、人才公寓等生活服务设施,鼓励相关产业功能区争取国家级、省级示范试点授牌,将各具特色、功能错位的服务业产业功能区打造成为支撑全市服务业发展创新的主战场和国家双向开放战略实施的先行区、试验区。

▲全市首个人才公寓项目人居锦城峰荟

八大行动明确具体任务,做强“极核”引擎和“主干”支撑

围绕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关于新时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和《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等重大战略部署,《规划》中提出了“实施通道口岸畅通行动,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实施强链补链延链行动,建设泛欧泛亚贸易强市”等八大行动,明确具体工作任务,充分发挥试点示范溢出效应,做强“极核”引擎和“主干”支撑。

《规划》中明确,实施通道口岸畅通行动,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将提升国际航空枢纽位势、提升国际铁路港枢纽能级、拓展国际客货和信息网络通道、打造高能级双向开放合作平台、加强新型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强链补链延链行动,建设泛欧泛亚贸易强市。将拓展供应链网络通道、创新供应链服务体系、强化供应链国际协同、提升供应链稳控能力、推动货物贸易扩能提质、推进服务贸易创新发展、推动“引进来”“走出去”量质齐升。

▲成都国际铁路港

《规划》中提出,实施总部经济提能行动,建设“一带一路”要素配置运筹中心。将发展高能级总部经济、提升总部经济运筹能力、拓展城市全球合伙人;实施新消费创生引领行动,建设国际消费目的地。扩大国际消费供给、建强国际消费终端、优化国际消费环境;实施制度集成创新行动,建设国际化营商环境标杆城市。推动自贸试验区扩容升级、持续深化“五项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

此外,《规划》中还提出,实施“两化”融合行动,建设数字服务示范城市。统筹建设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打造数字化融合应用场景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提升服务业数字化应用能力;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创建行动,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实施高品质公共服务倍增计划、推动生活成本竞争力提升、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实施区域协同发展行动,建设服务业极核城市。推动成渝服务业协同发展、推动都市圈服务业联动发展。

红星新闻记者 邹悦

编辑 谭王雨

  • 第四届和第五届少儿科幻星云奖揭晓 陈楸帆、宝树等科幻作家获奖

  • 《歌手2024》下期见!亚当:听说七位歌手很优秀

  • “5·20”将至,成都鲜花市场、恋爱主题餐厅预订火热

财经自媒体联盟 更多自媒体作者

今日推荐 优秀作者 看点月榜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