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九江历史上的今天 · 11月23日 · 南门湖上的那道堤

九江历史上的今天 · 11月23日 · 南门湖上的那道堤
2022年11月23日 00:21 新浪网 作者 -冯晓晖-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收藏 微博 微信 0

  

  

  1964年11月23日,小坝被更名为长堤。

  

  • 地点:九江类别:行政区划

  

  九江市人委会文件 收藏人:张廷

  □会各工作部门,各人民公社,各驻市单位:

  经 1964 年 11 月 20 日市人民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讨论决定,原甘棠湖 — 南门湖统一命名为“南湖”,原小坝命名为“长堤”。特此通知,希即知照。

  江西省九江市人民委员会,1964 年 11 月 23 日

  资料来源:《市人民委员会关于命名“南湖”、“长堤”的通知》

  

  1964 年 11 月九江市人委会(九江市委)的这一通知发布后,人们依然按照习惯称呼甘棠湖和南门湖,将两湖之间的这道堤称为小坝。这个通知将两个湖取同一个名字,使人们没法分辨哪儿是哪儿。将小坝改为长堤,名字起得毫无特色可言。1964 年的这次更名,逻辑上很难讲得通,也就没法贯彻下去。

  通知也不是全然没有道理,历史上甘棠湖和南门湖曾经被统称为南湖,两湖之间这条堤的名字也不止一个,老九江人依然称它为“小坝”,虽然它现在的名字叫“李公堤”。九江从古代到近代的历史上,小坝从未被称为李公堤,九江也有座李公堤,却不是这一道。

  

  两湖与小坝 图源:百度百科

  如今,介绍九江李公堤的统一文本是这样写的(以下有删节):

  甘棠湖堤,现名李公堤,九江人习惯称之为“小坝”,始建于唐长庆元年(821)。是年春,洛阳人李渤受命任九江地方行政长官江州刺史,做了不少惠及百姓的好事。其时,江州城外南门湖水域广阔,行人过往极为不便。李渤急民之所急,带头捐款筹资,主持疏浚南门湖,并修筑一条南连山川岭、北接南门口的跨湖长堤,“立斗门,蓄水势,以利民涉”。长庆二年(822),堤坝建成,江州人从此结束了摆渡过往的历史。

  李渤离任后,江州百姓感念他的恩德,将湖命名为“甘棠湖”,将堤坝命名为“甘棠堤”,亦名“李公堤”,将堤上桥命名为“思贤桥”。

  李渤与九江渊源极深,年轻时曾与兄李涉隐居庐山读书,他养了一只白鹿,常带鹿出游,人称为白鹿先生。二十多年后李渤就任江州刺史,将当年读书处广植花木,增设宅舍、开设书院,是为海内第一的白鹿洞书院的由来。

  然而,以上的故事是这几十年来才编造出来的。据同治 13 年(1874)《九江府志》记载,九江有李公堤,也有甘棠湖堤,还有南门堤,却不是同一条堤坝。

  

  同治 13 年《九江府志》·卷五

  李渤修筑的堤坝被称为“甘棠湖堤”,后名“新坝”,即现在的庐山路。古时甘棠湖在庐山路这一段连接龙开河(湓浦港),通向长江。因城西的陆路交通不便,且常有水患发生,故李渤在此修筑石堤。该堤在明嘉靖年间重修,并建石闸,根据内外水位开闭。堤名为“甘棠湖堤”,又因在府城之西,亦名“西成堤”。如今地貌变迁,堤坝、石闸均已拆除,堤坝之貌已不复存在。

  九江也有“李公堤”,却与李渤没有关系。李公堤在长江边,为明代正德年间九江郡守李从所修筑,今已不存。

  

  民国时期的天花宫和现在的对比 收藏及制图:严耀喜

  小坝自清初以来的名字是“南门堤”,因其在南门之外。它也叫“胡公堤”,胡公即胡宗虞,顺治年间在九江任推官(正七品),胡宗虞为江苏武进人,任职于九江府期间(1661年)编撰了《九江府志》。九江人民为了缅怀胡宗虞对本地的贡献,以“胡公堤”纪念之。

  如此说来,现在的小坝,也就是南门堤或者胡公堤,是清初修建的?倒也未必。古代的史志能够纠正现在的谬误,比如小坝不是李公堤,但不能实证之前的历史,除非有交叉验证的史料。从唐代到清初数百年,九江并没有存留可靠的史料,因此李渤修筑庐山路(甘棠湖堤)的说法也未必可信。甚至胡公为胡宗虞之说也未必准确。清朝初年修南门堤之前,这道堤坝或许已经有了。

  

  民国时期的小坝 图源:听雨人间

  南门堤上有思贤桥,该桥据称是为了纪念李渤,或为附会之说。查思贤桥的历史就会发现,关于它的史料比堤坝更多,也更长久。据现有史料,小坝始建于元代。元代九江的商业相当发达(可见《马可波罗游记》),故在南门与山川岭(今人民路)之间填湖建路,以便于商贸交通,为了沟通两湖的水系,修筑了思贤桥。

  有桥当然就有堤,因此小坝至少在元代就已经有了。胡公堤之名起于清初,之前是什么名字,没有明确记载。

  

  《九江名胜明信片》 小坝上的思贤桥 收藏人:张廷

  明代,小坝和思贤桥屡毁屡建,有记载桥上曾有 7 栋房屋,即为廊桥。明清两代,该桥有明确的 7 次重建记录。根据《九江市志》记载,小坝在 1934 年和 1949 年先后挖湖泥培堤。

  一直到上世纪 60 年代,思贤桥都在小坝的东端,靠近南门口处。桥为石质,上有护栏,在民国中期和日占期,该桥因年久失修,护栏垮塌。

  下图是九江文史专家陈新代老师在 1963 年 7 月所绘小坝风光,可见思贤桥紧挨着东岸,过了桥才是现在的半月坪。

  

  陈新代绘,1963年7月11日

  从图中可以看出,小坝上最漂亮的那两排法国梧桐当时已蔚然成林。据记载,栽种时间大约在 1958 年。

  由于思贤桥靠近湖岸,易被淤塞,1963 年 11 月至 1964 年 3 月,九江市动员市民参加义务劳动,整修堤路,将思贤桥移位重建,老桥被拆除填平,在小坝中央位置再建新桥。以下为九江文史专家严耀喜所制对比图,可见该桥位置的变化和小坝数十年来的变迁。

  

  现代与民国时期小坝对比图 制图:严耀喜

  1973 年和 1978 年,小坝先后两次扩宽路面,铺沥青,修建两岸石质护坡,并在湖岸设长栏。1992 年九江在南门湖举办龙舟赛,又对小坝进行了加固改造。

  2011年,为了缓解老城区的交通拥堵问题,市府决定对小坝进行升级改造,计划拓宽小坝,新增一条行车道。该方案遭到了九江市民强烈反对,最终不了了之。

  最后,将小坝的历史梳理如下:

  1. 小坝并非李公堤,无证据表明为唐代江州刺史李渤所建。李渤建了甘棠湖堤(今庐山路),但证据也不充分。

  2. 小坝可能始建于元代,数百年来位置或有改变,大约在清初得以确定,并被命名为南门堤、胡公堤。

  3. 小坝上的思贤桥原在东端靠近南门处,1964 年改建到现在位置。

  4. 解放后经过两次扩宽,1992 年龙舟赛后小坝定型,至今未有太大改变。

  

  民国小坝旧影 制图:严耀喜

  以上为笔者推测。史料未必都靠谱,甚至同一份中也会相互矛盾。南湖不深,一座土堤和一座桥千百年来必然屡毁屡建,它的位置总在变迁,它的名字也不会一成不变。或许是九江人也搞不清胡公或者李公,就称它为小坝,没什么文化底蕴,却很亲切,就如咱家的后花园里的一条小径一般。对于无数九江市民来说,小坝就是自家的小径,每天走湖一定要穿过的家园。

  其实称之为坝不太合适,坝是挡水的,它还是应该被称为堤。只是,它真不应该被改成李公堤。​笔者以为,南门堤或许才是它最合适的大名,它的小名还是应该叫小坝​。

  

  小坝秋色 笔者摄于2022年9月

  最后说个轶事,小坝如何被更名为李公堤的。

  据说,当年在地名规范化会议上,九江老一辈文史专家提出恢复小坝之名,却被时任老大讥笑为小家子气。老大豪迈地说:西湖有苏堤、白堤,我们九江有李渤修的堤,为什么不叫李公堤!于是,李公堤就从甘棠湖西岸转到了两湖之间。2002 年,南门堤小坝被正式命名为李公堤,有关部门随即编撰了李公堤的历史,将甘棠湖堤和李公堤混到一起。如今,这座被赋予丰厚历史内涵的堤坝已成为九江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亮点。

  

  《九江历史上的今天》是介绍本地历史的系列短文,每篇选取有明确史料记载的发生在当日或当月的一个事件,配以相关的照片、新闻图片和文献书籍等影像资料,并对事件缘由及产生的影响作出适当的评述。由于笔者水平有限,资料残缺,必有谬误及取舍失当之处,诚请批评指正。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两湖 南湖 李公堤 九江 思贤桥
来自于:江西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阅读排行榜 评论排行榜
  • 01 中央纪委内设部门点名四个“内鬼”,有反腐信号
  • 02 绍兴捣毁特大上门卖淫团伙抓捕312人,有男友带女友卖淫,年龄最小14周岁
  • 03 “金门模式”,也可以适用于整个台湾海峡
  • 04 “美以遭前所未有孤立,以色列正沦为‘贱民国家’”
  • 05 一场跨区抓捕后,一位程序员在“指定居住”期间死去 他曾是雷军手下

图片新闻

视频新闻
李显龙谈受骗经历 李显龙谈受骗经历
南通一渣土车与大巴碰撞 南通一渣土车与大巴碰撞
广西钦州暴雨致内涝严重 广西钦州暴雨致内涝严重
卢卡申科携萌犬看红场阅兵 卢卡申科携萌犬看红场阅兵

新媒体实验室

  • 朋友圈47%的内容在炫耀 朋友圈47%的内容在炫耀
  • 近300起杀妻案如何判罚 近300起杀妻案如何判罚
  • 谈恋爱反降低生活质量? 谈恋爱反降低生活质量?
  • 全国最能吃的省市竟是它 全国最能吃的省市竟是它
  • 性犯罪者再犯几率达12.8% 性犯罪者再犯几率达12.8%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