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会议后第一场恶战 三百多位共和国将帅参与 红军形势十分危急

遵义会议后第一场恶战 三百多位共和国将帅参与 红军形势十分危急
2021年04月19日 19:34 新浪网 作者 爱历史--老照片的故事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收藏 微博 微信 0

  1935年1月,遵义会议在结束了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以后,1月19日,中央红军主力撤出遵义向北进发。回到正确路线上来的红军,在经过休整,缩编后机动性和战斗力大大地得到了增强。此时红军按照计划准备在大渡口和江安一线向北渡过长江,而国民党则在长江沿线设下40万重兵,企图将中央红军围困在云贵川,进而彻底剿灭。

  红军兵分几路,各自运动,让国民党军摸不清红军的真实意图。而就在此时,红一军团在顺利占领赤水河畔的土城准备挥师赤水城的时候,却遭到了国民党军的猛烈阻击,并有四个旅正在向赤水快速驰援。在激战一天之后,红一军团不得不选择后退,进攻赤水城失利。

  1月27日,毛主席率领的红军主力来到了土城,此时红五军团的后卫已经与追击的国民党军接火。当晚,军委做出了由红三军团、红五军团一早迎击追兵,并将其消灭,并在红一军团打开通路后,立即跟进过江,这样就可以将敌人彻底甩掉,迅速抵达长江北岸。

  1月28日,在位于土城以东约三公里的青杠坡红军设立指挥所,由红三军团、红五军团在此迎战追击的国民党军。当时红军以为这次战斗可以在几个小时内速战速决。

  但战斗打了几个小时以后,发现这股敌人跟往常被称为“双枪兵”的黔军不一样,并没有丝毫溃败的迹象,反而进攻有序极其凶悍。此时红军获得情报,追击的国民党军是川军刘湘手下郭勋祺的部队,而兵力也不是原来预计的两个团,而是四个团近万人。而此时还有数个旅的国民党军正在向青杠坡快速移动。

  此时的战场态势已经与战前预计发生了极大变化,占据有利地形的国民党军拼死顽抗,红军一次次为了争夺制高点进行着奋勇冲锋。这场战斗由彭德怀、杨尚昆负责战场指挥,朱德、刘伯承亲自在第一线指挥战斗,毛主席,周副主席等则在军委指挥所坐镇指挥,这场战斗注定了是一场恶战。作为遵义会议后的红军第一仗,不但成败关乎着红军的士气,而且形势已经十分危急。

  在这样的情况下,军委召开了整个红军战斗中唯一的一次紧急会议,决定将军委干部团、红一军团2师全部投入青杠坡战斗,但激战几个小时候,敌人并没有败退的迹象,红军的伤亡也越来越多。

  面对这样的现实情况,军委紧急会议决定,取消北上渡江计划,主动撤出战斗脱离川军,再次轻装,于1月29日拂晓从土城一渡赤水。

  青杠坡战斗是遵义会议后的一场空前恶战,在这场战斗中共有三百多位后来共和国的将军参加。其中十大元帅中有朱德、刘伯承、彭德怀、聂荣臻、林彪、罗荣桓、叶剑英等七位,十大将中有陈赓、张云逸、肖劲光、罗瑞卿、黄克诚、谭政等六位,上将则有33位,中将有60位,少将更是多达194位参加了青杠坡战斗。

  尽管青杠坡战斗红军受到了较大的损失,但红军暂时得以脱险,士气并没有因此而受到影响,官兵上下一致坚信在毛主席的领导下一定能够取得胜利,并最终四渡赤水完成了长征的壮举。

  原本仅为一个葫芦形隘口的青杠坡,也因为这一场恶战,名垂青史。建国后在这里设立了青杠坡红军烈士纪念碑,由张震将军题写了碑名,并于2015年建成青杠坡红军烈士陵园。青杠坡战斗遗址也于2006年成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四渡赤水战役旧址的文物保护点。

  青杠坡战斗中红军里共产党员、共青团员高喊着“党员团员跟我冲”的口号,一次次义无反顾地扑向敌人阵地,英勇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激励着每一个到此接受革命爱国主义教育的年轻人,在给他们带来震撼的同时,也在心里永远刻上了正义、奋斗、顽强、不屈的印记。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赤水 国民党军 军团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