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从苏子瞻到苏东坡:苏轼的彷徨与旷达

从苏子瞻到苏东坡:苏轼的彷徨与旷达
2020年06月18日 20:30 新浪网 作者 时尚泪流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收藏 微博 微信 0

  作者:水云初静

  俗话说:祸从口出,病从口入,我们的苏东坡苏大学士就是“祸从口出”的典型案例。

  祸从天降

  宋神宗元丰二年(1049),苏轼为躲避朝廷中央围绕“王安石变法”的是是非非,继续留在地方任上,这年四月,他带领全家老小知任湖州。

  在此之前,苏轼先后在杭州、密州、徐州担任行政首长,得到老百姓的大力拥护,政绩卓然。来到湖州,苏轼有了以前的经验,更是信心十足,要在新的地方,做出新的政绩,造福百姓,报效朝廷。

  正当苏轼想大展拳脚的时候,一场天大的祸事陡然降临。

  当时,朝廷中御史台的司谏官大都属于王安石支持“新法”一党,他们想打击“旧党”人士,才名远大的苏轼便首当其冲,成了他们第一个重点打击对象。

  他们从苏轼的诗文中挖掘,罗列所谓的“讽刺朝政”,“愚弄朝廷”的词句,制造了赫赫有名的“乌台诗案”。

从苏子瞻到苏东坡:苏轼的彷徨与旷达

  苏轼既然犯了案,当然要被抓捕入狱,可此时的苏轼身在湖州,距离京城千里之遥。宋神宗便派人快马加鞭去湖州捉拿苏轼。

  苏轼的好朋友,宋神宗的姐夫驸马王诜首先得到了消息,他火速通知离他比较近的,在南都任职的苏辙。苏辙大吃一惊,立刻派人飞马奔赴湖州通知苏轼。

  好在,苏辙的人快一步先于朝廷的人通知了苏轼。

  苏轼吓得六神无主,躲在后堂不敢出来,后来还是代理知州祖无颇说:“事已至此,躲也躲不过去,总是要出去面对的!”

  苏轼才战战兢兢地出来,两名士兵上前将苏轼五花大绑,拖出府衙。苏轼的夫人王闰之和一家老小哭天抢地。

  此时的苏轼反而镇定下来,想起了诗人杨朴的老婆在他被招去见宋真宗时为他写的诗:“且休落魄贪杯酒,更莫猖狂爱咏诗。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

  王闰之也知道这个故事,此时,苏轼说:“夫人莫哭,你不如像杨朴的老婆那样为我作首诗吧!”一句话逗得王闰之也笑了。

  苏轼在牢里一待就是就是三个多月,这期间,大儿子苏迈一直为苏轼送饭。他们约定如果苏轼被定死罪,苏迈便以送鱼为信告诉苏轼。

  一天,苏迈外出办事,他托付朋友去给苏轼送饭,朋友为帮苏轼改善生活,做了一条鱼送了去。

  苏轼一看大惊,心想自己是必死无疑了。他想想家中的妻儿老小,更思念兄弟苏辙,不禁悲伤难抑,提笔写下一首诗:

  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与君今世为兄弟,又结来生未了因。(《狱中寄子由》)

从苏子瞻到苏东坡:苏轼的彷徨与旷达

  当然,送鱼的“噩耗”只是个误会。苏辙以及苏轼的朋友们,甚至原来的“死对头”王安石都出来为苏轼说情,到最后还是《清平乐》中的丹姝曹太后出面,才保住了我们苏大才子的性命,被判贬谪黄州。

  贬居黄州

  苏轼携家带口来到了黄州,一大家子人没有地方住,只好寓居在一家名为“定惠院”的寺庙中。

  初到黄州的苏轼还没有从“乌台诗案”的噩梦中走出来,他是迷茫的,惶恐的,胆怯的。

  苏轼一生才华横溢,文采斐然,不但未能实现心中理想,报效国家,却因诗文获罪,真是祸从口出。

  此时的苏轼一定想起了父亲苏洵为他取名为“轼”的良苦用心,他记起了父亲的教诲:“才华横溢必然招人嫉恨,要学会掩藏锋芒。”他甚至一度不敢再写诗作文,就连寄给朋友的信,末尾也要附上“看完即烧掉”几个字。

  一天晚上,苏轼一个人坐在定惠院的院子里,听见一只孤雁鸣叫,苏轼从失群的孤雁联想到自己的处境,不禁有感而发,写下了著名的《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从苏子瞻到苏东坡:苏轼的彷徨与旷达

  此时的苏轼虽然彷徨无措,但是苏轼毕竟是苏轼,他的乐观主义精神是还在的,再说还有一大家子人需要养活,苏轼也必须振作起来。

  他向政府申请了一块儿荒地,开始带领一家人开荒种田,养活自己。他还为自己的这块儿荒地命名为“东坡”,自己号称“东坡居士”。并且,在“东坡”盖了一间草房,命名为“雪堂”。

  从此,“东坡雪堂”成为了苏轼的精神寄托和精神象征。苏轼在东坡种地,酿酒,研究美食,和朋友游玩,忙的不亦说乎。

  刚开始时,苏轼不敢写诗文,但是心中才思奔涌的苏轼又不吐不快,于是他便算账,写菜谱,总之要写。我们众所周知的《猪肉颂》就是这时候写的。

  慢慢地苏轼就忘记了自己是为什么来到黄州的,也又忘记了父亲的教诲,他又开始写诗填词。

  但是此时的苏轼毕竟经历了人生的大转折,他已不再是那个恃才傲物的青年才子,生活磨难,人生历练使苏轼变得更加豁达,诗文也写的更加旷达,比如我们大家都熟悉这首《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从苏子瞻到苏东坡:苏轼的彷徨与旷达

  一帮朋友结伴出游,忽遇大雨,山路崎岖湿滑,朋友们都在抱怨,唯独苏轼不仅不急不躁,还大声呼啸诵词,真是“一蓑烟雨任平生”啊!

  五年后,当年被“乌台诗案”连累被贬岭南的苏轼的好朋友王巩,被皇帝召回京城,路过黄州,来看苏轼。

  王巩有一名侍妾寓娘一直陪伴在他的身边不离不弃,苏轼为王巩是受自己连累被贬,捎带着寓娘跟着吃苦,感觉心里不安,他问寓娘:“岭南那边烟瘴弥漫,环境恶劣,这五年来肯定不好过吧?”

  谁知,寓娘微微一笑说:“此心安处,即是吾乡。”

  苏轼心中大惊,感觉小小一名侍妾居然有如此见识,实在是不容易,于是大笔一挥,写下一首《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从苏子瞻到苏东坡:苏轼的彷徨与旷达

  “此心安处是吾乡”,这句既是苏轼在赞美寓娘随遇而安,又何尝不是苏轼自己的心态写照。

  贬居黄州的苏轼虽然才人生过半,但是已经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少年成名,皇帝赏识,仕途顺畅,牢狱之灾,贬谪流放。

  从初到黄州的“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到“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再到“此心安处是吾乡”,苏轼从苏子瞻蜕变为苏东坡,从一介书生质变为一代宗师,终于成为了我们心中笑看“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东坡居士。

  作者:水云初静    闲来无事读书,心有所感写文。爱诗词,更爱《红楼》。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苏轼 黄州 苏东坡 旷达 苏辙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阅读排行榜 评论排行榜
  • 01 东部战区新闻发言人就美、加军舰过航台湾海峡发表谈话
  • 02 江阴警方通报贩婴事件
  • 03 拉美新门户!中资控股!美国曾阻挠,但被秘鲁无视了
  • 04 出身戎马几经沉浮,从军事强人到“可爱爷爷”,普拉博沃宣誓就任印尼总统
  • 05 “认罪放人,不认不放”?郑州28岁实习女店长拒不认罪后取保候审多次被拒

图片新闻

北京迎来“赏红”高峰期 北京迎来“赏红”高峰期
新疆阿勒泰迎降雪天气 新疆阿勒泰迎降雪天气
玉米丰收“金”满仓 玉米丰收“金”满仓
吉林市提前开栓供暖 吉林市提前开栓供暖
视频新闻
中国代表驳斥美方污蔑 中国代表驳斥美方污蔑
男子吃饭遇陌生男子拍其饭菜 男子吃饭遇陌生男子拍其饭菜
男子偷内衣被发现穿身上跑 男子偷内衣被发现穿身上跑
尼日利亚商人在中国被震撼 尼日利亚商人在中国被震撼

新媒体实验室

  • 朋友圈47%的内容在炫耀 朋友圈47%的内容在炫耀
  • 近300起杀妻案如何判罚 近300起杀妻案如何判罚
  • 谈恋爱反降低生活质量? 谈恋爱反降低生活质量?
  • 全国最能吃的省市竟是它 全国最能吃的省市竟是它
  • 性犯罪者再犯几率达12.8% 性犯罪者再犯几率达12.8%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