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咸阳12月21日消息(记者张伟)寒冬季节,积雪在山峁的阴坡上随处可见,十二月的渭北高原透着刺骨的冷。走进陕西旬邑县马栏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居民吴明军家中,热乎的地暖、宽敞明亮的客厅,让人顿觉暖意十足。

谈起搬迁前的冬天,这家的女主人姬艳艳有说不完的话,“在老家的时候冬天取暖只能烧柴、烧煤炉子,取暖效果一般、烟还呛人。”

搬迁下来的吴明军一家在金盆社区的日子过得很舒坦。男主人吴明军在三原打工一年收入比较可观。姬艳艳在家门口的社区从事公益性岗位,每月也能拿到1000多元。此外,家里每年能拿到附近企业的产业帮扶资金2500多元,每年社区的综合性保障也有17800多元的低保金。

咸阳市旬邑县马栏镇金盆社区。(央广网发 资料图)

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旬邑县马栏村、金盆村、转角村225名群众在金盆社区统一安置。截止目前,当地已配套建设学校、医院、法庭、幼儿园、停车场等生活生产设施,让山里人摆脱贫困,居有所安。建成互助幸福院,安置鳏寡孤独人口30人,保证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终。建立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点,保护群众生产生活的“碧水蓝天”。

为了能让这些搬迁群众住得稳、能致富,当地各级政府部门想了很多的办法。

马栏镇党委书记崔海荣告诉记者,“我们按照‘扩规模、调结构、促转型、提质量、增效益’的思路,持续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实施优势项目,使得农村经济持续壮大,农业生产呈现出‘粮、果、药、菜、畜、烟齐头并进、多点开花’的新景象。我们通过打造‘六个万’来提升农业产业的规模和效益,确保群众收入能提高,乡村振兴有保障。”

崔海荣所说的“六个万”是指当地因地制宜规划的2个万亩“吨粮田”,养殖万头牛、万只猪,种植万亩中药材,养殖万箱中蜂,种万亩蔬菜。通过规模化的养殖、种植和特色经济的发展,扩大农村产业发展规模。

产业的兴旺,让这些搬迁过来的群众实现了“在家门口挣钱”的梦想,收入比搬迁前好了很多,居住的条件也好了很多,过好日子的信心越来越强了。

如今的金盆社区是咸阳市推进易地扶贫搬迁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咸阳市全力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极大地提升了搬迁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

旬邑县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夯实乡村振兴的经济基础,让乡村振兴更有底气。(央广网发 咸阳市乡村振兴局 供图)

旬邑县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20字总要求均衡发展,围绕红色文化、绿色康养、民俗旅游、观光体验等资源,探索实践“1+N”模式,以10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为总抓手,党建引领、集体经济发展、宅基地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绿化亮化美化等多种措施同步跟进,充分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分步实施,有序推进,打造特色,突出亮点,让示范村真正起到示范一村、影响一片、带领一方,倾力打造有特色、可复制、能推广的乡村振兴示范村“旬邑样本”。

拓宽增收渠道,全面夯实脱贫基础。咸阳市以“吨粮田”“万元果”“百万元合作社”“千村万户”增收计划等6大行动为牵引,着力推进产业帮扶由“到村到户”向“到镇到村到户”的转变。全市农业合作社及家庭农场分别达到5760家和5924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实现全覆盖。全面落实务工就业帮扶措施、扩大岗位供给能力、拓宽就业渠道、落实各项就业奖补政策,全市脱贫劳动力稳定就业超过21万人,公岗安置1.38万人,企业和基地吸纳安置7375人。多形式、多渠道举办消费帮扶促销活动,累计销售农副产品13.5亿元。

乡村产业的发展最终将会惠及到居住在乡村的每一位群众。只有乡村的“大河”里有“水”,群众才不会为“水”发愁。对此,王俊涛深有体会。

王俊涛是陕西省旬邑县郑家镇王家村的一名建档立卡脱贫户,今年45岁,自小身有残疾,腿脚不便。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得知村里有个美丽乡村车间,工作简单,容易上手,劳动强度小,就业门槛低,最主要是离家近,可以实现家门口就业与劳动创收两不误。

美丽乡村车间为脱贫户提供了就业机会,王俊涛在公司上班已经三年了。这儿的工作环境好,活儿也简单轻松,一天分拣、包装的工作用计件的方式结算工资,他一个月下来能赚三千元左右。村子里的大部分群众基本都在这里上班,有了长期稳定可观的经济收入,足不出村就业赚钱,家也能顾得上了。

位于陕西省旬邑县的陕西农趣食品生产车间,目前该企业在当地带动百余名困难群众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央广网记者 张伟 摄)

2018年以来,陕西农趣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在湫坡头镇散集村、椒村、郑家镇郑家村、太村镇杨坪等村镇开办扶贫社区工厂(扶贫车间)四所。2021年10月,该公司在张洪镇西头村投资改造建设“农趣电商驻西头村美丽乡村车间”一所,预计12月底正式投入运营。

陕西农趣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负责人宋文霞告诉记者,企业开展农特产品生产、电子商务线上线下融合营销美丽乡村(扶贫车间)创业项目,帮助贫困群众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质变。全年长期解决稳定就业350余人,季节性用工达500人,年人均增收3.36万元,带动村集体增收43万元。

为了确保脱贫路上困难群众发展不掉队,咸阳乡村振兴部门研究制定全市乡村振兴示范(重点帮扶)镇村筛选上报标准,推选产生乡村振兴示范镇(街道)23个、乡村振兴示范村120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20个。探索创新在示范村和重点帮扶村开展“制定一组实施方案、编制一部村庄规划、壮大一类首位产业、组建一支专业队伍、完善一条治理体系、优化一款村规民约、打造一片宜居环境、建强一个集体组织、树立一批先进典型、落实一套包抓机制”为主要内容的“十个一”示范创建行动,形成典型引领、串点连线、聚线成面的良好格局和健康有序、竞相发展的良好态势,为后续乡村全面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编辑:周彤
热榜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
    专题
    更多>>
    学习贯彻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远山的回响第二季·新农人故事
    冰雪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