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城风采】农耕课程,教育向纵深处推进——巴城镇第四期“星湄师语”校长沙龙活动顺利举行

​ 水韵巴城 12月23日 15:21

潇潇寒风抵不过教育赤心。近日,巴城镇第四期“星湄师语”校长沙龙活动在昆山市信义小学顺利举办。昆山市教育工委委员龚建中、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博士喻小琴、镇党委委员、副镇长李晟、巴城镇各中小学校长及幼儿园园长、骨干教师、家委会代表们汇聚一堂,参观、感受信义小学农耕特色品牌,共同探讨巴城教育未来发展的战略与规划。

感受“半亩田园”

踏入大门,一排依路而设的观展牌,以图文的形式生动重现了农耕课堂的精彩瞬间、孩子们响应“光盘行动”的荣誉时刻。此次沙龙活动伊始,信义小学校长许蕴霞及校园小小“导游”团便带领大家由此开启校内田园观摩之路。

从报告厅顺着观展牌便到了校内的快乐农场。这里分为澄心园丁农场和一米亲子菜园,供教师和家长、孩子们种植。

据悉,这些菜地的种植权皆由教师和孩子们“先到先得”获取,每一格菜地都有它的专属名字,每一个名字背后都寄托着一个希望。嘉宾们纷纷赞叹:信义小学在打造特色品牌的道路上走在了昆山教育前列。

观摩课堂,学习课程

走进菜园,实地感受从“一颗种子”到“一粒米”的蜕变;沉浸课堂,理论感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付出。当天,展示课老师朱明荷通过辨一辨、赏一赏、做一做、瞧一瞧、试一试、吃一吃的环节,带领孩子们一起,通过田园课堂的形式,探索了《一颗豌豆的奇幻之旅》。

随后,信义小学德育主任朱珠为大家从课程目标、课程模式、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收获五个方面阐述了农耕课程。全体师生共携手,在摸索中前进,创作了一套富有江南地域特色的农耕课程群,构建了“农具大观园”“种子书院”“叶子学院”“花卉世界”“果蔬工坊”五大农耕课程体系。

聆听构想

信义小学校长许蕴霞就信义小学校园文化建构的思考做了详细的介绍。

许校长做了信义小学的背景分析,介绍了信义小学的现状。信义小学以建有品味的校园,抓有品德的教师,育有品格的学生,办有品牌的学校为目标,已经形成了许多特色项目,其主要品牌项目有二:一是半塘田园,劳动育人;二是书香雅韵,润泽心灵。

校长点评

昆山市教育工委委员龚建中表示,相信信义小学能够以点带面,逐步提升整个巴城的教育水平。许蕴霞校长从一粒米做到光盘行动,从一颗豌豆做到垃圾分类,这两项都是总书记亲自关心的重大工程。将简单的事情坚持下来,这就是不简单。他列举了巴城非常多的特色:正仪小学是一个足球,一支笔;巴城小学是一支竹笛,一套太极拳;石牌小学是一朵梅花……鼓励巴城教育向纵深处推进。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喻小琴博士就本次校长沙龙谈了自己的感受。她提到了三个初印象,分别是田园农场的“一抹绿”、田园课堂的“一股灵性”、校园文化构想的“广度和深度”。她肯定农耕课程设计的合理性,点赞田园课堂的过程关联性和细节把控到位,更赞扬这一品牌形成闭环的巧妙。其次,喻博士以“本色”为切入点,认为此特色项目让教师、孩子们都回归了自我、释放了本真。“文化不只是理念,而是以理念为基础,将理念化为实践。”她表示,巴城教育如今已走向内涵发展阶段,如何将农耕教育与育人结合更紧密,是我们应该继续思考的。

成人中心校校长沈开弟肯定了信义小学由“一粒米”打造农耕品牌的创新举措。他还提议,在“信”“义”的基础上,加入“仪”“道德”“劳动”等元素,使品牌文化更厚重。他鼓励各校汲取信小的成功经验,向深、向广挖掘区域内历史文化,充分挖掘巴城特色。

石牌小学校长毛杏英用“通”“活”二字概括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得。她说:“所谓‘通’,有三层含义。一是打通了教室与田园的通道;二是打通了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的通道;三是打通了学校和家庭、社区等的通道,让家长、社会参与到学校的教育当中,打造别样亲子空间。”

正仪小学校长张启龙直言:“今天有两个词语让他印象深刻,一个是“传承”,一个是“发展”。基于历史的特色是有生命的,基于孩子需要的特色也是有生命的,孩子的天真童趣在信义小学的农耕教育中能够完完全全的展现出来,这是特色的生命力所在。团队和师资的培育也是发展特色教育非常重要的一环,这是我们需要去思考的一项重要的内容。”

巴城中心小学校长陆宝根表示,信义小学全体师生求学、治学、办学、教学的精神和态度与习总书记提出的“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当代人的使命不谋而合。从一个社团建设到特色项目,再到一个特色品牌,农耕文化已与信义小学同名,这也给了我们这些追求特色建设的学校们一个引领和示范。

凤栖园幼儿园园长施凤华在感言中强调了三个“心”。一是“创新”,信义小学的农耕教育让孩子们有了一个与田园近距离接触的空间。二是“老师有心”,信义小学的老师们用心的去指导学生在实践中出真知。第三是“孩子开心”,无论是从视频中还是从实地参观中小主持人们的介绍,我们都能感受到孩子们的开心是从心底散发出来的。

本次校长沙龙在各位专家领导的交流和精彩点评中结束,收获了学习反思的快乐和情智互惠的幸福。面对教育变革与发展的新旨向、新理路、新任务,需要我们使命与责任共担,激情与理性同步,在推动学校朝着更高质量、更高品质、更高效益的特色发展中,真正实现新的目标、新的突破、新的跨越,希望巴城教育能够跟巴城其他学校携手前行,一路花香。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2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