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勒佛(彌勒菩薩)

彌勒佛(佛教菩薩)

彌勒菩薩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彌勒佛,大肚彌勒,天冠彌勒菩薩
  • 外文名: 梵文Maitreya, 巴利文Metteyya
  • 別名:阿逸多菩薩摩訶薩
  • 國籍: 古印度
  • 民族: 婆羅門
  • 出生地:古印度
  • 出生日期:正月初一
  • 職業:普度(渡)眾生 
  • 畢業院校: 佛教
  • 信仰:佛教
  • 主要成就:中國大乘佛教 八大菩薩之一,未來娑婆世界教主 
  • 代表作品: 彌勒五論
  • 師承: 釋迦牟尼
  • 中國道場:浙江省寧波 雪竇山- 雪竇寺 
  • 應化身: 契此(布袋和尚)
釋名,彌勒菩薩簡介,詳細解析,未來之佛,彌勒本緣,彌勒出世,相關經典,彌勒尊佛入世,中國的彌勒菩薩信仰,日本的彌勒信仰,彌勒淨土,彌勒三尊,瑜伽師地論,彌勒五論,彌勒講述,釋名,全書判,內容評價,菩薩心咒,布袋和尚,民俗與傳說,管理人間,其它傳說,有關對聯,佛像來歷,其他,

釋名

彌勒菩薩簡介

彌勒佛,也稱彌勒尊佛,即 未來佛,藏語謂“強巴”。據季羨林先生考證 “ 彌勒”是從吐火羅文音譯過來的簡稱,追其根源,始自梵文Maitreya,新稱彌帝隸,梅低梨,迷諦隸,梅怛麗,每怛哩,梅怛麗藥,昧怛[口*履]曳,梅旦麗耶。菩薩之姓也。譯曰慈氏。名阿逸多,譯曰無能勝。 窺基在《阿彌陀經疏》中解釋說:“或言彌勒,此言慈氏。由彼多修慈心,多入慈定,故言慈氏,修慈最勝,名無能勝。”或言阿逸多為姓,彌勒為名。生於南天竺婆羅門家,與 釋迦牟尼佛是同時代人。後來隨釋迦出家,成為 佛弟子,他在釋迦入滅之前先行入滅,為 一生補處菩薩,生於 兜率天內院。之後因緣成熟時,從兜率天宮下生人間,紹 釋迦如來之佛位,到那時, 娑婆世界(即我們所生活的世間) 閻浮提有翅頭末城,其 王名儴佉的,彌勒屆時將托生於此城中一個名叫修梵摩的大臣家中,降生、出家、成道、說法,其經歷一如釋迦牟尼佛。 於華林園龍華樹下成正覺,以三會說法化度無量無邊的眾生。初過去之 彌勒,值佛而修得慈心三昧,故稱為慈氏。乃至成佛,猶立是名也(所以雖然名義上稱之為“彌勒佛”,實際上其仍為菩薩)。
彌勒佛

詳細解析

彌勒的 梵文Maitreya是常見 婆羅門姓氏,字根源自梵文Maitrī,意為慈愛。唐朝 玄奘到印度求學時,見到梵文原本,所以譯為梅呾利耶。但在玄奘之前,後漢及三國時期的早期譯經家,見到的佛經是由西域輾轉得到, 吐火羅文的Metrak,故譯為彌勒。
彌勒佛在民間普遍受到信奉。早在 西秦(4—5世紀)時期,甘肅炳靈寺 石窟已有 彌勒佛像的繪製。早期的彌勒佛是根據《彌勒上生經》和《彌勒下生經》繪製、雕塑的。形象有菩薩和佛兩大類。根據《彌勒上生經》塑造的彌勒形象為菩薩相,表現的是彌勒上生兜率天宮為諸天說法的形象。其特點為彌勒身著菩薩裝,雙腳交叉而坐,後以左腳下垂,右腿曲屈,右手扶臉頰,稱作“半跏思維像”此為彌勒菩薩在兜率天等待下生的情景。 雲岡石窟第十三窟有一尊北魏時期的交腳彌勒佛坐像,像高13米,為早期的石窟彌勒。
後秦釋 僧肇《注 維摩詰經》:“彌勒菩薩。什曰。姓也。阿逸多字也。南天竺波羅門之子。”
彌勒經游意(隋 吉藏撰)中記載:“阿逸多”與“彌勒”,在古印度古梵文皆雲“阿羅彌勒”也。
法華嘉祥疏二曰:“ 彌勒,此雲慈氏也。過去值彌勒佛發願名彌勒也。出一切智光仙人經,彌勒昔作一切智光仙人。值慈氏佛說慈心三昧經,故曰慈也。
華嚴經云:“初得慈心三昧,故名慈也。”
天台淨名疏五曰:“言彌勒者,有雲從姓立名,今謂非姓,恐是名也。何者?彌勒,此翻慈氏。過去為王名曇摩流支,慈育國人,國人稱為慈氏。自爾至今常名慈氏,姓阿逸多,此雲無勝。有言阿逸多是名。既不親見正文,未可定執。”
俱舍光記十八曰:“梅怛,此雲慈。儷藥,此雲氏。菩薩於慈姓中生,從姓立名,故名慈氏。舊雲彌勒,訛也。”
玄應音義二十五曰:“梅怛麗藥,此雲慈,即舊雲慈氏者也。慈有二因緣:一值慈佛發心,二初得慈心三昧。因以名焉。言彌勒或雲梅低黎,並訛也。”
慧苑音義下曰:“彌勒,具昧怛[口*履]曳,此翻為慈氏也。”
彌勒佛彌勒佛
慧琳音義十四曰:“彌帝隸, 古雲彌勒,皆訛略不正也,正音雲每怛哩。”
西域記七曰:“梅怛麗耶,唐言慈,即姓也。舊曰彌勒,訛略也。”
在密教, 胎藏界之彌勒,坐於 中台八葉院東北方之蓮上, 金剛界之彌勒在 賢劫十六尊中,坐於東方,羯磨會三十七尊中之西方金剛因菩薩,即為此尊之本誓,大輪金剛者,此尊之教令輪身也。密號曰迅疾金剛。

未來之佛

彌勒本緣

《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緣不食肉經》曰:“佛住摩伽提國寂滅道場彌伽女村 自在天祠精舍,時有迦波利婆羅門子名彌勒,軀體金色, 三十二相 八十種好。”
方雲禪畫 入門便悉彌勒笑...不如時與世尊交方雲禪畫 入門便悉彌勒笑...不如時與世尊交
《 佛說彌勒下生經》:爾時彌勒菩薩。於兜率天觀察父母不老不少。便降神下應從右脅生。如我今日右脅生無異。彌勒菩薩亦復如是。兜率諸天各各唱令。彌勒菩薩已降神生。是時修梵摩即與子立字。名曰彌勒。彌勒菩薩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莊嚴其身身黃金色。

彌勒出世

彌勒為賢劫千佛之第五佛。自今經五十六億七千萬年出世於第十之減劫。繼紹 釋尊。觀音菩薩第49次化身以華林園龍化樹下三會說法,化了一切之人升天。
《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緣不食肉經》曰:“時誦經仙人者,今此眾中婆羅門子彌勒菩薩摩訶薩是。我涅盤後五十六億萬歲當穰佉轉輪聖王國土華林園中金剛座處龍華菩提樹下得成佛道,轉妙法輪。”
《 菩薩處胎經》曰:“彌勒當知:汝復受記,五十六億七千萬歲於此樹下成無上等正覺。”
彌勒佛是賢劫第五尊佛,彌勒菩薩正於兜率天內院為諸天演說佛法。兜率天是 欲界的第四層天,那裡的一天是我們地球上的400年,其一年為十二個月,一月有三十天,兜率天人的壽命是四千歲。自今經五十六億七千六百萬年第十之減劫,彌勒菩薩由兜率天內院下生人間。繼紹 釋迦佛。於華林園龍華樹下成正覺。以三會之說法,度化廣大有緣眾生。
彌勒菩薩摩訶薩乃是將來的一尊福佛,尊佛入世的南瞻部洲經過了許多變化,山河石壁,皆自消滅,多是平原,海水平靜,土地肥沃,多有自然樂園。一年四季,風雨調順,百花開放,萬類和宜,產物豐收,果實甘美,並產天然粳米,沒有糠皮,滋味香美,如果成熟,不炊可食,人食長壽,毫無 疾苦。又無任何災難,人心皆為大善,沒有貪、嗔、痴、慢、疑······,更無殺、盜、淫、妄、酒······等一切不良的思想言行。人人皆知修習身、口、意三業清淨的妙行,人心平等,不起分別,無有爭執,相見歡悅,多以善言互相勉勵,人行萬善,無諸惡業,飲食無憂。其衣裳,不需人工紡織,地長天衣樹,樹上會生各式各樣的細軟衣裳,任人採取穿著;房屋宮殿,亦多以法化而成,地上沒有少許污濁不淨,人慾大小便溺,地廁自開,便後自合。地上多產各類寶物,隨手可拾,人拾寶石於手中玩賞,會說:聽說劫時(是指我們現在劫),人為財寶,互相傷害,系閉牢獄,受諸苦惱,如今此寶,如同瓦石,無人守護,真是一個清平世界。那時世界雖有若干小國,而只有一個大國統一,在此地球上,有寬廣四百萬里的大 平原,四大海水,各據一方,有大都城,名雞頭城,東西五百里,南北二百八十里,土地平廣,人民眾多,街道整齊,空中有龍王名叫水光,夜雨香澤,晝則晴和。城中有羅剎眾,名叫 葉華,於深夜出現,為人類服務,除去穢惡,打掃清潔,又以香水遍灑於地,非常香淨。龍神鬼類,都為人類工作,但絕對不須祭拜,那時世間已無迷信拜拜之事。天時地利,人民和順,鬼神擁護,感生了一位轉輪聖王出世。王名“儴佉”,京都就是雞頭城,對於人民百姓,以正法治化,有金輪寶、象寶、 馬寶、珠寶、玉女寶、典兵臣寶、守藏臣寶等,以鎮此世界,不用刀杖,自然靡伏,極其自由, 逍遙自在,平等安樂。

相關經典

《 菩薩處胎經·卷第二·三世等品第五》曰:“彌勒當知。汝復受記五十六億七千萬歲。於此樹王下成無上等正覺。我以右脅生。汝彌勒從頂生。如我壽百歲。彌勒壽八萬四千歲。我國土土。汝國土金。我國土苦。汝國土樂。”
《 中阿含經·王相應品·說本經》:“世尊告曰。諸比丘。未來久遠當有人民壽八萬歲。人壽八萬歲時。此閻浮洲極大富樂。多有人民。村邑相近。如雞一飛。諸比丘。人壽八萬歲時。女年五百乃當出嫁。諸比丘。人壽八萬歲時。唯有如是病。謂寒.熱.大小便.欲.飲食.老。更無餘患。……佛告諸比丘。未來久遠人壽八萬歲時。當有佛。名彌勒如來.無所著.等正覺.明行成為.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御.天人師。號佛.眾祐。”
《 長阿含經·轉輪聖王修行經》:“八萬歲時人。女年五百歲始出行嫁。時。人當有九種病。一者寒。二者熱。三者飢。四者渴。五者大便。六者小便。七者欲。八者饕餮。九者老。時。此大地坦然平整。無有溝坑.丘墟.荊棘。亦無蚊.虻.蛇.蚖.毒蟲。瓦石.沙礫變成琉璃。人民熾盛。五穀平賤。豐樂無極。是時。當起八萬大城。村城鄰比。雞鳴相聞。當於爾時。有佛出世。名為彌勒如來.至真.等正覺。十號具足。”
《 增一阿含經》:“彌勒菩薩經三十劫應當作佛.至真.等正覺。”:持誦阿彌陀佛

彌勒尊佛入世

彌勒菩薩入世的箴言,在佛教各派別的經典中均有描述,故彌勒菩薩成為 佛教徒的被救度的寄託。在 大乘經典中,彌勒是姓,阿逸多是名,與 上座部的傳說不同,可能是來自 大眾部的傳說。據說彌勒菩薩出身於南 天竺 婆羅門家庭,是 釋迦牟尼佛的弟子,常修行菩薩道,現住 兜率天兜率內院修行、說法。
根據《 雜阿含經》,兜率天的天人壽命是四千歲,相當於人間5.76億年,這是以萬萬為億,如果以千萬為億則有如五十六億年這樣的記載,等時機成熟後,菩薩將會繼承 釋尊 而降生南瞻部洲人世間,出家修行,覺悟成佛。並將於龍華菩提樹下舉行三次傳法盛會(又稱 龍華三會),分別度化九十六、九十四、九十二億眾生,令他們開法眼智,證 阿羅漢果,脫離生死輪迴。
大莊嚴彌勒佛大莊嚴彌勒佛
彌勒菩薩信仰在古印度就甚為流行。據 巴利文《 大史》記載,公元前2世紀有 錫蘭王杜多伽摩尼(duṭṭhagāmaṇī)臨終時蒙眾天神駕車迎往 兜率天;據《 大唐西域記》、《婆藪盤豆法師傳》記載, 無著、 世親、獅子覺都發願往生兜率淨土。

中國的彌勒菩薩信仰

中國東晉以來,彌勒淨土的信仰日益盛行,且與 阿彌陀佛 西方淨土信仰和樂融融。 淨土宗 慧遠的導師 道安,因為對經文原義有疑問,發願上升兜率天親自聽彌勒菩薩說法。 玄奘、 窺基等一代高僧也以往生兜率內院為臨終之大願。
隋唐之後,彌陀信仰愈盛,但 彌勒淨土依然不衰,在平民和 士大夫中大有傳播。著名詩人 白居易便是彌勒信徒。他組織了“一時上升會”,希望這個會的成員都能往生兜率淨土。他本人在《畫彌勒上生幀記》云:“願當來世,與一切眾生,同彌勒上生,隨慈氏下降。生生劫劫,與慈氏俱;永離生死流,終成無上道。”他在晚年的言志詩中也說:“吾學 空門非學仙,恐君說 吾是虛傳。 海山不是吾 歸處,歸即應歸 兜率天。”
在隋唐之際,彌勒信仰與 阿彌陀佛的 西方淨土信仰曾經有所衝突,雙方信徒甚眾,形成淨土信仰的兩大流派,彌勒與 淨土宗相持不下。但是隨著許多民間信仰信徒以彌勒降世為號召,對朝廷反抗 起事,故彌勒信仰遭 官家大力打擊,至明清之後,逐步讓位給阿彌陀佛信仰,於是在 漢傳佛教中式微。
彌勒法門因牽扯上各式各樣的政變與起事,漸漸衰微,但衰而不絕,但仍在 漢地傳承不止。清代廣州南海寶象林沙門、 曹洞宗高僧弘贊編寫了《兜率龜鏡集》一書,記載了歷代彌勒法門修行者的事跡。

日本的彌勒信仰

彌勒信仰傳入日本是通過朝鮮半島作為中介的。百濟國王曾把彌勒佛像贈給日本天皇。在奈良、平安時代(公元710年-1185年),彌勒寺的建造已經頗為盛行,且分布地域很廣。發願往生兜率內院的僧人,則如雨後春筍,以南都六宗僧人為主,尤其是日本研究因明的學者,大都仿效日本因明開山祖師松蓧善珠,發願往生兜率天內院。

彌勒淨土

欲界六天中第四之 兜率天有內外二院。其內院常為補處菩薩之生處。今彌勒菩薩生於此。故謂之為彌勒之淨土。彌勒上生經說淨土之相。以勸願生。兜率淨土彌勒三尊是彌勒菩薩、法華林菩薩、大妙相菩薩,復有他方諸大菩薩發心而來,古來大德發願往生者眾,其中有 阿難尊者、 戒賢大師、 道安法師、法遇法師、 玄奘大師、 窺基大師、無著菩薩、 世親菩薩、 智者大師、 智晞、 灌頂、 玄朗、 道宣律師。近代 虛雲老和尚、 太虛大師、 慈航法師……

彌勒三尊

指以彌勒佛居中,法音輪菩薩居左,大妙相菩薩居右之三尊佛菩薩像。據唐代金剛智譯之吽迦陀野儀軌卷中載,作隨心曼荼羅,中央為彌勒,兩側各為法音輪與大妙相,四方則有 四大天王。

瑜伽師地論

彌勒五論

漢傳佛教認為彌勒寫作了五部主要的論書,稱為“慈氏五論”。
  • 《瑜伽師地論》,藏傳佛教認為此論為無著所作。
  • 《分別瑜伽論》,此論已失傳。
  • 《大乘莊嚴經論》。
  • 《辨中邊論》。
  • 《金剛般若經論》。
藏傳佛教所傳的五論,內容有所不同,除《 大乘莊嚴經論》、《 辨中邊論》與漢傳相同外,其餘三論不同。
  • 《現觀莊嚴論》,漢地未傳,民初法尊法師漢譯有《現觀莊嚴論略釋》。
  • 《辨法法性論》,漢地未傳,民初法尊法師由藏譯漢。
  • 《大乘最上要義論》,此論內容同於漢傳《究竟一乘寶性論》,但漢傳此論題為 堅慧所造。

彌勒講述

此論為無著經由禪定,上升至兜率天親自從學於彌勒菩薩,從彌勒處得到此論並傳述後世。梵名 Yogacarabhumi,略稱瑜伽論。為瑜伽行學派的基本論書,亦為法相唯識宗最重要的典籍。內容記錄作者聞彌勒自兜率天降至中天竺阿逾陀國之講堂說法之經過,其中詳述瑜伽行的觀法,主張客觀對象乃人類根本心識的 阿賴耶識所假現之現象,須遠離有與無、存在與非存在等對立之觀念,始能悟入中道,為研究小乘與 大乘佛教思想之一大寶庫。

釋名

《 瑜伽》一卷五頁雲「云何瑜伽師地?謂十七地。何等十七?一者、五識身相應地,二者、意地,三者、有尋有伺地,四者、無尋唯伺地,五者、無尋無伺地,六者、三摩呬多地,七者、非三摩呬多地,八者、有心地,九者、無心地,十者、聞所成地,十一者、思所成地,十二者、修所成地,十三者、聲聞地,十四者、獨覺地,十五者、菩薩地,十六者、有餘依地,十七者、無餘依地。如是略說十七名為瑜伽師地。」
《瑜伽釋》八頁云:「三乘行者、由聞思等,次第習行如是瑜伽,隨分滿足;展轉調化諸有情故;名瑜伽師。或諸如來、證瑜伽滿;隨其所應,持此瑜伽、調化一切聖弟子等,令其次第修正行故;名瑜伽師。地、謂境界、所依、所行,或所攝義。是瑜伽師所行境界,故名為地。如龍馬地。唯此中行;不出外故。或瑜伽師、依此處所,增長白法;故名為地。如稼穡地。或瑜伽師地所攝智、依此現行,依此增長;故名為地。如珍寶地。或瑜伽師、行在此中、受用白法;故名為地。如牛王地。或諸如來、名瑜伽師。平等智等、行在一切無戲論界無住涅盤瑜伽中故。是彼所攝,故名為地。或十七地、攝屬一切瑜伽師故。如國王地。是故說名瑜伽師地。問答決擇諸法性相、故名為論。欲令證得瑜伽師地而說此論,故以為名。如對法論。或復此論、無倒辯說瑜伽師地,故以為稱。如十地稱。或復此論、依止此地,故以為號。如水陸花。由是論名瑜伽師地。」
瑜伽意謂“一切乘境行果等所有諸法”,以其“一切並有方便善巧相應義故,亦即相應”,即是在 禪定修行中,心境相應。所謂瑜伽行,就是修行種種禪定觀行,其中最常用者,為小乘部派所修之 數息觀與 不淨觀。
瑜伽師即是自作修行乃至講述傳授瑜伽諸法之師。總括來說,“一切法無不皆是瑜伽師地,以瑜伽師用一切法為依緣故”,也就是說一切法無不皆是瑜伽師用來修行、觀行乃至講述傳授的依止,修習種種觀行的佛教僧侶,被尊稱為瑜伽師或觀行師,這些瑜伽行者,即是瑜伽行唯識學派的前身。

全書判

本論全書判為五分,名稱是本地分,攝抉擇分,攝釋分,攝異門分,攝事分。五分的大要為:一、本地分:這是前五十卷的內容,此分廣說瑜伽禪觀境界十七地之義,以境、行、果三相攝十七地,這是本論的主體。二、攝抉擇分:次三十卷,略攝十七地,顯揚本地分中未盡要義,發揮唯識道理,於境談八識,於行詳菩薩, 於果說無住涅盤。三、攝釋分:次二卷,略攝諸經,解釋諸經之儀則。四、攝異門分:次二卷,略攝經中所有諸法名義差別。五、攝事分:後十六卷,明釋三藏之要義。參閱本地分十七地。

內容評價

《瑜伽師地論》是為了平等利益有情,令三界有情“有種性或無種性”,即不論想成佛者或是不想佛只想修人天善福者,依照此論修行都可各獲己益,令具有“菩薩心性修行者”能遍於諸乘之文義行果,生起善巧便的智慧、斷除一切障礙、修學一切善法、證佛菩提,窮未來際,自利利他永無止盡,故本論是佛教修行者,欲修行邁向成佛之道所必須依循的根本大論,亦是唐朝玄奘大師西行取經求法之最大要因。
《瑜伽師》可以說是最殊勝、全面性、有次第的介紹佛學與佛法。它並非佛學概論,而是一部很詳細、很深入性開示佛法的論典,這部根本論含蓋三乘理事圓融的修行次第,如此才能圓滿佛道52位階的修證。範圍函蓋“害怕生死轉回、急於解脫出離三界”的聲聞小乘佛法、緣覺的中乘佛法 以及“不畏生死、行菩薩道上求下化”的菩薩所修的大乘佛法都在內;因為眾生對於修學佛法的發心根器不同,而有三乘菩提的差異,如此對於深習佛法,尤其是對於修行這件事,特別是在佛菩提道與解脫道這兩方面,更能夠符合佛所說的唯一佛乘析出三乘菩提的原理;符合佛所說的正知正見,能夠通達修行的這條道路。

菩薩心咒

梵文:Om Maitreya svāhā !
漢音:嗡 埋特雷耶 司哇哈!
藏音:嗡 美鎮達楞 梭哈
彌勒菩薩心咒之功德:若有聞此咒音一字者,亦不落三惡道,亦不入胞胎,而生蓮花中。

布袋和尚

簡介
大約在五代以後,江浙一帶的寺院中開始出現笑口彌勒佛的塑像。其實這是按照布袋和尚的形象塑造的。
布袋和尚,明州(今 寧波) 奉化人,或謂長汀人,世人不知道他的族氏名字,自稱契此,又號長汀子。世傳為彌勒菩薩之應化身,身體胖,眉皺而腹大,出語無定,隨處寢臥。常用 杖挑一布袋入市,見物就乞,別人供養的東西統統放進布袋,卻從來沒有人見他把東西倒出來,那布袋又是空的。假如有人向他請問佛法,他就把布袋放下。如果還不懂他的意思,繼續再問,他就立刻提起布袋,頭也不回地離去。人家還是不理會他的意思,他就捧腹大笑。
表法形象來源
布袋和尚應化事跡不勝枚舉,在這裡略舉一二,若有人問怎樣做才不可墮他人是非,布袋和尚就以偈回答:
是非憎愛世偏多,仔細思量奈我何。寬卻肚皮常忍辱,放開泱日暗消磨。
若逢知己須依分,縱遇冤家也 共和。要使此心無掛礙,自然證得六波羅。
有人問和尚有法號否?布袋和尚又以偈答:
我有一布袋,虛空無掛礙。打開遍十方,入時觀自在。
問大師有行李否?又以偈答曰:
一缽千家飯,孤身萬里游。睹人青眼在,問路白雲頭。
曾有居士恭請和尚再留齋宿,以盡弟子恭敬之意。翌日一早,大師復書一偈於居士之門上曰:
吾有一軀佛,世人皆不識。不塑亦不裝,不雕亦不刻。無一塊泥土,無一點彩色。
工畫畫不成,賊偷偷不得。體相本自然,清淨常皎潔。雖然是一軀,分身千百億。
布袋和尚有歌曰。
只個心心心是佛。 十方世界最靈物。
縱橫妙用可憐生。一切不如心真實
騰騰自在無所為。閒閒究竟出家兒。
弘佛法睹目前真大道。不見纖毫也大奇。
萬法何殊心何異。何勞更用尋經義。
心王本自絕多知。智者只明無學地。
非聖非凡復若乎。不疆分別聖情孤。
無價心珠本圓淨。凡是異相妄空呼。
人能弘道道分明。無量清高稱道情。
攜錫若登故國路。莫愁諸處不聞聲。
他在後梁 貞明二年(916年)三月三日,示寂於寧波奉化 岳林寺東廡下石凳上,留有辭世偈:“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時時示時人,時人自不識。”偈畢安然而化。其後在其它州有人見和尚亦負布袋而行。於是四眾競圖其像。今岳林寺大殿東堂全身見存。
露天彌勒大佛露天彌勒大佛
之所以示時人,時人不識,因為他“日日攜空布袋,少米無錢,卻剩得大肚寬腸,不知眾檀越信心時,用何物供養;年年坐冷山門,接張待李,總見他歡天喜地,請問這頭陀得意處,是什麼來由?”(清·王廷諍題福山湧泉寺聯)有人曾贊其像曰:“行也布袋,坐也布袋;放下布袋,多少自在”贊語反映出作者及大眾的心聲。
五代後梁時期,奉化人布袋和尚曾屢上 雪竇寺弘法,他圓寂後被世人奉信為彌勒轉世。是故, 雪竇山被信眾廣泛尊崇為彌勒道場,漸有 中國五大佛教名山之盛譽。
皇帝賜表法形象來源
北宋元符元年(1098年),哲宗皇帝賜號 布袋和尚為“定應大師”,北宋崇寧三年(1104年)岳林寺住持募建閣時,將彌勒菩薩佛像於寺內, 宋徽宗賜閣名為“崇寧”,因此天下寺院才開始供奉布袋和尚為表法彌勒尊佛像。
杭州 靈隱寺前 飛來峰上五代、宋元時所刻的各種佛教表法像中,就有這樣一尊彌勒尊像,所雕的彌勒尊佛像倚坐于山崖上,光頭現僧相,雙耳垂肩,臉上滿面笑容,笑口大張。身穿袈裟,袒胸露腹,一手按著一個大口袋,一手持著一串佛珠,樂呵呵地看著前來遊玩進香的人們,人們見此佛像,常常受到表法尊像的坦蕩笑容感染而忘卻五濁的煩惱。
很多寺廟的彌勒尊佛殿還有這樣一副對聯:“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開口便笑,笑世間可笑之人。”

民俗與傳說

管理人間

民間傳說,夏王治世,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人們豐衣足食,安居樂業,日子過得可好哩!可是後來,不知過了多少年,也不知到了哪個朝代,世上亂起來了。天有時候旱,有時候澇,有時颳大風,有時下大雨。人有的窮了,有的富了,有的成了財主,有的成了奴隸。那時期,村裡有戶財主,家裡雇著幾個覓漢(即長工)。一天,吃過晚飯,人們祭灶神。小覓漢見了,便悄悄地跪在灶王爺跟前禱告說:“灶王灶王顯顯靈,天陰了不要晴,黑了不要明;大小給個病,可別要了命。”不想,這話剛好叫財主聽到了。等小覓漢走後,財主也跪在灶王跟前禱告說:“灶王灶王顯顯靈,天陰了就暗,黑了就明;要病叫他閒時病,忙時不誤做營生。”
當時,灶王爺正在打瞌睡。沒有聽清楚;迷迷糊糊記得 “陰、晴、雨、風、病、痛……”幾個字,便牢牢記在心上。
說話間,一年過去了,臘月二十三的晚上,各路神佛都要上天,朝見玉皇大帝,灶王爺當然也去了。他比誰去得都早,因為他心裡一直惦記著財主和小覓漢禱告的事。見過玉帝,二話沒說便奏道:“玉帝陛下,小神有一事申奏,眼下人間陰陽錯亂,風雨成災,人們無法生存,應該趕快派一位大神前去治理……” 玉帝聽了,不禁大吃一驚:“此話當真?”“當真。”“不假?”“不假。”於是,玉皇大帝連忙降下一道御旨:要派一位大神當職,去管理民間的衣食住行。御旨一下,各位神佛都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誰也不肯接旨。 這時候。忽聽 南天門外,一聲吆喝:“諸神退後,這差事我乾啦!”抬頭看時,只見是一位光頭頂,胖乎乎,腆著個大肚子,眯縫著一雙眼,笑哈哈的尊神——彌勒佛。這彌勒佛心胸寬,度量大,整天在南天門外觀賞風景,也覺得無聊,正想給人們辦點好事,便自動擔當了這一重任。 卻說這彌勒佛來到人間,第一件事就是讓人們過一個痛快年,吃好的,穿好的,不幹活。於是,人們便遵照他的意願,逢集上會辦年貨,實打實地忙開了。彌勒佛還具體規定: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蒸饅頭;二十七,買東西;二十八,把豬殺;二十九,打黃酒;三十,吃扁食…………。同時,要把各路神佛都請到,香箔紙錁,準備齊全。到了初一,也就是新年的頭一天,家家都要起五更,放鞭炮,穿戴整齊,相互祝賀,盡情吃喝玩樂。同時,還要走親訪友,上墳祭祖……
這樣一來,人間真的太平無事了。玉皇大帝撥開雲頭,俯視人間,一片歡樂景象,心裡自然高興。這樣又過了幾天,到了初五,天剛蒙蒙亮,忽然傳來一陣吵吵聲。原來是 姜太公的老婆(人們稱她為髒神,專管茅房,糞土),正在跟大肚子彌勒佛吵架呢。
原來,大年三十,人們請神時,把髒神給忘了。她氣不過,便找彌勒佛鬧事。彌勒佛滿臉堆笑,就是不答腔。這髒神氣得捶胸頓足,七竅生煙。眼看事情要鬧大了,彌勒佛才開口說:“這樣吧!今天是初五,讓人們再為你放幾個炮,包一次餃子,破費一次吧!”——這就是“破五”的來歷。 不想,這幾聲炮傳到 天宮,玉皇大帝正在那裡下棋,聽到炮響,以為人間又出了什麼事。便派財神到人間察看。財神是天上主管金銀財寶的神。他來到人間一看,到處都是香箔紙錁,高興得就忘了回去了。 玉皇大帝又派倉官下凡、倉官是專管倉庫的神。他看到家家戶戶堆滿了饅頭供香,也不願 回天了。 玉帝又派了幾位神佛下凡,仍然沒有回音。說著時間已經過去半個月了,玉皇大帝的棋也下完了。他忽然想起派下去的幾位神佛都沒有回來,便親自到人間察看。當他看到人們穿得新嶄嶄的;吃著大米白面加肉菜,啥活也不乾,心裡十分生氣,便召來彌勒佛喝道:“我叫你掌管民間諸事,誰叫你盡讓人們吃好的,穿好的,不幹活?”彌勒佛笑嘻嘻地說:“陛下息怒,你要我管人們的吃穿住行,可並沒有叫我讓人們幹活呀!”一句話,說得玉帝閉口無言。玉帝一想,也對,既然已經這么辦了,那一年也只能有此一次,開春以後就要下地幹活。所以,從那以後便留下了舊例,一年有一次春節。 打那以後,彌勒佛再不能回南天門了。直到今天,在一些寺院裡,還留著他的塑像。人們說,這事不能全怪彌勒佛,他畢竟是想給人們辦好事。所以,人們照常為他上香。

其它傳說

出身於南 天竺 婆羅門家庭,是 釋尊 的弟子,常修行 菩薩道。 彌勒菩薩的 梵文Maitreya是一個很常見的婆羅門姓氏,字根源自梵文的Maitrī,意譯為慈氏。 玄奘到印度求學時,直譯梵文Maitreya為梅呾利耶。
在中國大乘佛教史上,彌勒的傳說起源甚早,很可能在第一次結集後、第二次結集前就已經出現, 說一切有部將他編入《 中阿含經》,分別說部將尊佛編入《 長阿含經》。在南傳小部經《波羅延品》中,帝須彌勒(Tissa-metteyya)與阿耆多(Ajita,又譯為阿逸多)是 釋尊 久遠劫前的兩位弟—子。

有關對聯

無論天南海北,在香火旺盛的寺院中,總能看到一尊袒胸露腹、喜笑顏開、手攜布袋席地而坐的胖菩薩,他就是彌勒佛。
他在笑什麼?為什麼笑?給人們留下了豐富的想像空間。古往今來,許多文人墨客針對彌勒佛肚大過人、笑容滿面這兩個特點大做文章,寫下了不少語言詼諧、飽含哲理的楹聯,點撥人生,給人們留下了有益的啟迪。
北京潭柘寺的彌勒佛兩邊有一副寓意深遠的楹聯: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開口便笑,笑世間可笑之人。此聯把彌勒佛的形象刻畫得淋漓盡致,趣味盎然。妙的是作者巧借彌勒佛之像來針砭“天下難容之事”,嘲諷“世間可笑之人”,可謂用心良苦。
四川峨嵋山 靈岩寺彌勒佛殿兩側也有一副令人回味無窮的對聯:開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大肚能容,容天容地,與己何所不容。此聯與北京潭柘寺聯有異曲同工之妙,它蘊含著人生哲理,告訴世人要達觀豁朗,淡泊名利,與人為善,團結和諧。
與上述二聯寓意相近的彌勒佛聯甚多,如杭州千佛禪院有對聯曰:終日解其頤,笑世事紛紜,會無了局;經年袒乃腹,看胸懷灑落,卻是上乘。又如蘇州某寺一對聯:大肚能容,了卻人間多少事;滿腹歡喜,笑開天下古今愁。
四川 樂山凌雲寺彌勒佛殿上有一副對聯,以詼諧幽默的語調寫出了彌勒佛的內心獨白:笑古笑今,笑東笑西,笑南笑北,笑進笑出,笑自己原無知無識;觀事觀物,觀天觀地,觀日觀月,觀來觀去,觀他人總有高有低。下聯一連用了九個“觀”字,堪稱觀盡了天地日月與人間萬物。上下聯的一“笑”一“觀”,通俗易懂,讀來琅琅上口,趣味無窮,細品發人深思。
四川成都新都寶光寺的彌勒佛像兩側有一聯云:你 眉頭著什麼急,但能守份安貧,便將得和氣一團,常向眾人開口笑;我肚皮這樣肥大,總不愁吃憂穿,只因可包羅萬象,自然百事放心寬。此聯巧藉笑佛之口,勸誡世人要心胸寬闊,樂觀開朗。
山東濟南千佛寺的彌勒佛堂有一對聯:笑到幾時方合口;坐來無日不開懷。聯語幽默含蓄,把古代文人那種憤世嫉俗的傲氣、知足常樂與世無爭的思想用俏皮話的形式表達出來,亦莊亦諧,別有情趣。
福建白雲峰湧泉寺彌勒佛前有一聯云:笑呵呵坐山門外,覷看去的去來的來,皺眼愁眉,都是他自尋煩惱;坦蕩蕩的布袋中,無論空不空有不有,含脯鼓腹,好同我共樂昇平。此聯勸告世人莫自尋煩惱,要少私寡慾,樂觀豁達地去做人處世。
在湧泉寺彌勒佛前另有一聯云:手上只有一金元,你也求他也求,未知給誰是好;心中尚無半點事,朝來拜夕來拜,究竟為何理由。此聯譏諷了那些求神拜佛者的貪財心理,告誡人們勿貪不義之財,只有勤勞儉樸才是發家致富之路。
湖南衡陽的 羅漢寺彌勒佛前一聯云:大肚能容,問人間恩怨親仇,箇中藏有幾許;開口便笑,笑世上悲歡離合,此處已無些須。
台灣江喜祗園的笑佛殿上有一聯云:大肚皮,千人共見,何所有,何所不有;開口笑,幾時休息,無一言,無一不言。
浙江鄞州天童寺的彌勒佛前有聯云:大肚能容,斷卻許多煩惱事;笑容可掬,結成無量歡喜緣。
彌勒佛聯中警示的聯句令人感嘆,世間萬物芸芸眾生,人間情仇悲歡離合,榮華富貴貧窮貴賤,地位官階燈紅酒綠……都付之一笑。大肚能容常人難容之事,忍得住心中煩惱,耐得住歲月寂寞,不爭一時之氣,方免百日之憂。忍為高,和為貴,縱然世事如棋變幻無常,悠悠萬事都不過如此而已。

佛像來歷

彌勒菩薩摩訶薩 在中國大乘佛教中的形象共有三個。
第一個形象出現在十六國時期,是交腳彌勒菩薩形象。該形象依據《 彌勒上生經》,說他本是世間的凡夫俗子,受到佛的預記,上生兜率天,成為登十地成等正覺的菩薩,演說佛法,解救眾生。
第二個形象出現在北魏時期,演變為禪定式或倚坐式佛裝形象。該形象依據《 彌勒下生經》,說他將由兜率天下到人世間,接替釋迦牟尼佛進行教化,由菩薩變為 未來佛。此為標準佛—相。
莫高窟第275窟交腳彌勒(北涼,412~460)莫高窟第275窟交腳彌勒(北涼,412~460)
第三個形象自五代開始出現, 五代 後梁時期在江浙開始出現以契此和尚為原型塑成的笑容可掬的大肚僧人形象。
契此和尚 圓寂前,曾留下偈頌:“彌勒真彌勒,化身千百億,時時示世人,世人自不識”,因此被中國地方僧人認定為是彌勒菩薩的化身,所以此後彌勒菩薩的塑像就經常被塑成和藹慈祥、滿面笑容、豁達大度、坦胸露腹的慈愛形像,常被中國人亂稱為笑佛歡喜佛大肚彌勒佛
著名 楹聯:“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開口便笑笑世上可笑之人”,便把菩薩的寬廣胸懷和樂觀態度描繪得惟妙惟肖、淋漓盡致,但大損威儀,讓後來人對佛相產生不敬大罪。
其表法像常被禪宗、 淨土宗寺廟安置在尊佛天王殿中,並逐漸成為定製。最後這個形象不再具有以前形象那種莊嚴凝重的宗教意蘊,變得隨和,貼近生活。這是彌勒菩薩世俗化的必然悲劇結果。對於佛教文化一大損失。
彌勒尊佛的形態至元代發生巨大變化,大肚盤坐、喜笑顏開的新型彌勒尊佛開始在中國大乘寺廟中流行。佛學界普遍認為此表法形象的原型是五代時期的 明州僧人契此而已。契此常持一布袋乞食,並口誦偈語:"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時時示時人,時人自不識"。
江浙民間多以契此和尚以為是 彌勒尊佛 的"分身"示現,故多圖畫其形象。最早的一例是宋代崇寧三年(公元1104年) 岳林寺為其建閣塑像。明清寺院則將此種 彌勒尊佛 置於尊佛 天王殿中央,以莫名的笑迎四面八方的善眾。
杭州靈隱寺飛來峰雕刻的布袋彌勒表法像,高約2公尺,約作於元代。
福建省福清市 海口鎮石刻布袋彌勒表法像,高6.4公尺,寬8.9公尺,創作於元末明初。

其他

瑞岩造像
瑞岩彌勒造表法像位於 福清市海口鎮牛宅村瑞岩山,為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元至正元年(1341)由 呂伯恭等人鳩工,依岩石自然形態雕鑿,明洪武元年(1368)竣工,歷時27年。石像高9米,寬8.9米,厚8米;頭部高2.3米。彌勒表法像尊足著草履,身披袈裟,盤腿打坐,袒胸露腹, 左手捻珠,右臂垂腹,兩眼平視,雙耳垂肩,笑容可究。造型準確,神態逼真,線條流暢。
福清瑞岩彌勒佛造像福清瑞岩彌勒佛造像
萬曆十一年(1583)重建,泰昌元年(1620) 葉向高募緣重建,上增 魁星樓,名石佛閣。清同治元年(1862)閣毀圮,現僅存十株殘缺不全的石柱,柱上陰刻:“願天常生好人,願人常行好事”。石碑3通,一為明萬曆十一年重建 彌勒尊閣 時碑刻。餘2通碑面風化字跡模糊不清
元代尊崇大乘佛教,因此元兵入閩時雖大肆破壞,但各地的寺觀卻未受損害。被譽為“江南第一佛”的瑞岩 彌勒佛尊佛 石刻表法像,於元代至正年間(1341~1368年),由邑人呂伯恭召集工匠精心雕琢而成。該巨型 彌勒尊佛 造像,高6.4米,寬8.9米,厚約8米,盤腿而坐,雙耳垂肩,笑容可究,其腰腹間還有三個小和尚。瑞岩 彌勒尊佛 表法像是福建省最大的大乘佛教造佛像,與泉州的 道教 老君岩相媲美,1996年被列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百子嬉彌勒”作品
彌勒佛(彌勒菩薩)
“天下第一百子嬉彌勒”是由中國工藝美術大師 朱炳仁精心創意、策劃製作而成的,整座佛像長達8.5米,巨型 鑄銅打造。底座為雕花設計,只見斜倚而臥和彌勒左手緊握佛珠,笑容可掬,雙耳垂肩。在彌勒碩在的身體上,塑有整整一百個正在嬉戲耍鬧的小頑童,各個形神各異,栩栩如生。孩童通過疊羅漢,拔河,撒尿,拿樹枝捅彌勒的肚臍等手段來達到戲弄佛陀的目的,彌勒大佛終究也不為所支,依舊其樂無窮,體現彌勒包容一切之海量。
所謂大肚能容天下難容之事,笑口常開,笑天下可笑之人。百子戲嬉,嬉盡世間百態。佛經有云:“人之一切煩惱皆由心生”,觀此尊 銅佛,一切煩心之事所以然拋至九霄雲外,其意境之深遠,耐人尋味。
“百子彌勒”藝術地、含蓄地將彌勒的獨特性格“容天下難容之事,笑天下可笑之人”刻畫得形神兼備,栩栩如生,這正是 朱炳仁生動的創思和藝術誇張之作。“百子彌勒”已獲國家專利。並榮獲“2001年香港國際專利博覽會金獎”及“世界科學發展成就獎”。
此彌勒還有一尊在杭州 河坊街的朱炳仁銅雕藝術館,位於河坊街步行街上,遊人眾多,路過之人無不紛紛拍照合影。甚是歡喜。
彌勒菩薩聖誕
佛教新年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禮讚稱念:「南無當來下生彌勒佛」。這是過去大小廟宇共同舉行的。因此,有以為年初一是彌勒佛的誕辰。其實彌勒還是菩薩,還是「當來下生」;彌勒佛尚未下生,那裡來的生日呢?那末,為什麼中國的佛教徒,都在除夕晚上,舉行彌勒普佛;初一早上,又稱念彌勒的聖號呢?要知道,這就是表示學佛人新年第一件大事--共同發願:祝彌勒佛早日下生到此世界來。雖然經里說彌勒佛要經過若干時劫饞下生到這個世間,可是佛弟子卻希望彌勒佛早日下生。這是學佛人的深切願望,是很有意義的一件事。
因為彌勒菩薩下生成佛,有二種好處:一、彌勒下生成佛時候的世界,和我們現所住的五濁惡世不同,那時候的世界是清淨幸福的。依據經文所說,那時世界和平,人口眾多,財富無量,沒有苦痛與困難,真是快樂極了。所以佛弟子希望彌勒早早下生到這個世界來,大家好同享和平自由的幸福。二、彌勒菩薩下生成佛,佛法昌隆,所謂龍華三會,有眾多眾生髮出離心了生死,眾多眾生髮菩提心志願成佛。從世間方面看,那時的世界是繁榮幸福的;從佛法方面看,是充滿了真理與自由的。必須這二方面具足,才可稱為快樂幸福的世界。如佛法昌隆,而世人卻生活在苦痛之中,這當然是不夠圓滿的。如世界繁榮,而沒有佛法,如天上一樣,大家不向上求進步了生死,成佛,那也是不夠理想的。彌勒菩薩降生的世界,這二個問題同時解決。世界既安樂幸福,人們也知道依佛法了生死,發菩提心。這是太好了!所以佛弟子新年第一件大事,就是為彌勒菩薩早日下生而發願,稱念「南無當來下生彌勒佛」。世人每謂佛教徒只求自了,不間世界的福樂,可說是完全誤會。真實的佛弟子,希望世界和平,國家富強,佛法昌隆,決不是比不上別人,這可以由佛弟子新年的祝願中看出。
知道了佛弟子在年初一的希願,然後我們要進一步說,僅是發願是不夠的, 必要有一種方法,使這願心獲得成就。
其方法可有兩種:一、看彌勒菩薩在釋迦 牟尼佛法會中是怎樣的。經里說:彌勒菩薩是「具凡夫身,不斷諸漏」。又說: 「雖復出家,不修禪定,不斷煩惱」。彌勒菩薩的員實功德,不是我們所知道的 ,但他在這世間,為引導我們所表現的風格說,彌勒菩薩還是一個凡夫。他不但不是佛,也沒有斷除煩惱,成為四果羅漢。他雖是出家人,然並不攝意山林,專 修禪定。不修禪定,也不斷煩惱,好像是一位沒有修行的,其實卻不是這樣。彌 勒菩薩之所以表現這種風格,因為在五濁惡世,菩薩的修行,應該重在布施,持 戒、忍辱、精進、慈悲、智慧。如不修習這些功德,福德不足,慈悲不足, 專門去修定斷煩惱,是一定要落入小乘的。彌勒菩薩表現了菩薩的精神,為末世 眾生作模範,所以並不專修禪定,斷煩惱,而為了利益他人,多作布施、持戒、忍辱、慈悲、精進等功德。經里曾有人發問:像彌勒菩薩的這樣不修禪定,不斷煩惱,何以能成佛呢?而釋迦牟尼佛卻說,唯有他才能當來成佛。因為行菩薩道的人。多重於利他,是於利他中去完成自利的。
二、不但要學習彌勒在釋迦法會中所表現的,為我們作榜樣的風格;我們希望彌勒菩薩早日下生,那要怎樣去修行,才可以實現此一希有的願望?最可靠的 方法,就是彌勒菩薩在那裡,我們也去那裡。等到彌勒菩薩下生的時候,我們也 跟著一齊來,在龍華三會中,見佛,聞法,斷煩惱,了生死,發菩提心,修菩薩 行。彌勒菩薩現上升兜率天內院,學佛的應該求生兜率;將來彌勒菩薩下生成 佛,三會說法,就可以參預法會,增益功德,自行化他。要達到此一目的,就要 與彌勒菩薩結法緣。彌勒菩薩的特德,可以從他的姓名中看出。梵語彌勒,譯為 中國語就是慈。他最初發心,是從慈心出發的。一般人每合稱慈悲,其實悲是悲 憫心,著重在拔救他人的苦痛。慈是與樂心,眾生沒有快樂與幸福,要設法給與 他。菩薩,慈與悲都是具足的,不過彌勒菩薩的特德,側重在修習慈心。經里說 彌勒菩薩最初發心時,即不殺生,不食眾生肉;從此以來,都以慈為姓。
像釋迦牟尼佛,發願在五濁惡忙裡成佛,拔濟苦痛的眾生,象徵著釋迦佛的悲心殷重。彌勒菩薩當來下生的世界是淨土,發願在淨土成佛,人人得享快樂幸福,這象徵著彌勒佛的慈心弘溥。我們了解這點,就要與彌勒菩薩一樣的發心,隨時隨地,儘自己的力量去幫助人,使他人得安樂,得利益。素食,不殺生,都是增長慈心的方法,彌勒菩薩因修習慈心法門而稱為慈氏。大家能這樣做去,就 可以與彌勒菩薩的慈心相應,不難上生兜率天了。彌勒菩薩將來下生,要在清淨 世界中,這可以用淺近的此喻來說。如一國的總統,要到某處去,那個地方總是 先為整齊潔淨一番。如這個世界不使它逐漸地轉向清淨,彌勒菩薩是不會下生到 此世界來的。如這個人間,逐漸地轉向清淨,到那時輪王出世,專以道德化人, 社會繁榮,世界和平,彌勒菩薩下生的時間也就到了。假使要世間逐漸地清淨, 應修習「和樂善生」的法門。人與人間,要和諧相親,彼此和合共處,減少鬥爭 ,摩擦;苦痛與困難,也就會合理的解決。世間怎樣纔算是幸福?彼此和樂共處 就是幸福;彼此不和不樂,就沒有幸福可言。如不能和樂,就是有金錢,有高樓 大廈,也是充滿痛苦的。如彼此能諒解,和樂相處,就是生活在苦難中,也 是充滿歡喜與信心的,一定會一天天走向光明的。所以佛法淨化人間的根本,重 在和樂互助;要達到彼此和樂互助的目的,要修習善生的法門。甚么是善生的法 門?簡單地說,即修習五戒十善。大家能作到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 ,不貪,不瞋,不痴,世界就可以達到繁榮和平與自由。人間的苦痛解除,世間 才有真正的進步。如不照此和樂善生的法門去修行,你殺我害,你搶我奪,互相 淫亂,欺詐,這個世界就永遠談不到和樂善生。經里告訴我們,要親近彌勒菩薩 ,要想龍華三會有我們參加的分,就要勵行此善生法門。大家這樣做了,世間自 然清淨,彌勒菩薩也自然下生了。
1986年(西遊記)鐵牛飾 彌勒佛

相關詞條

  • 彌勒佛(佛教菩薩)

    彌勒佛(即 彌勒菩薩,也叫 彌勒菩薩摩訶薩)(梵文Maitreya,巴利文Metteyya),意譯為慈氏,音譯為梅呾利耶,在大乘佛教經典中,常被稱為阿逸多菩薩摩訶薩,是世尊釋迦...

  • 彌勒菩薩

    彌勒菩薩編輯 鎖定 (梵文:मैत्रेय Maitreya;巴利文:Metteyya),意譯為慈氏,音譯為梅呾利耶、梅怛儷藥,是釋迦牟尼佛的繼任者,將在未來娑婆...

  • 彌勒(佛教人物)

    彌勒,菩薩名,梵文叫maitreya,譯為慈氏,住在兜率天內院,是一生補處菩薩,將來當於住劫中的第十小劫,人壽減至八萬歲時,下生此界,繼釋迦牟尼佛之後,為賢劫之第...

  • 圖說彌勒菩薩

    《圖說彌勒菩薩》是2000年1月1日黃山書社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圖說彌勒菩薩》分上下兩編,上編為“彌勒成佛”,敘述的是釋迦牟尼預言未來彌勒成佛、彌佛...

  • 彌勒佛聖誕

    彌勒佛聖誕在農曆正月初一。彌勒,梵名Maitreya,巴利名Metteyya,意譯作慈氏。在印度,早就開始以彌勒菩薩為信奉對象。如《增一阿含經》卷四十五、《賢劫經》卷七,...

  • 彌勒天宮

    彌勒淨土略說如吉法師說到淨土 ,大家只知道西方淨土 ,其實不然 ,娑婆世界雖然以痛苦著稱,但相對來說也有淨土,如三果以上聖者所處的五淨居天(即色界第四禪天中...

  • 彌勒菩薩和侍從

    菩薩是為了拯救人類而悟道成佛的神,他們在佛教中的重要作用直到3世紀才凸現出來。...... 雕刻中的彌勒菩薩,也就是未來的佛陀,坐在一個低座上,兩側有持拂塵的待...

  • 彌勒佛心咒

    彌勒佛心咒om maitreya svaha嗡 美鎮達楞 梭哈.彌勒佛長咒禮敬三寶 禮敬彌勒勝者拿摩 惹納達雅呀 拿摩 巴嘎哇得釋迦牟拿耶 答他嘎答耶 阿哈得 三藐三布達雅答...

  • 彌勒佛道場

    彌勒佛道場位於浙江省寧波市奉化區溪口鎮的雪竇山。雪竇寺作為“大慈彌勒應跡道場”,不僅是傳說中布袋和尚弘法之地,更有歷代祖師彌勒示現的記載。智覺延壽禪師弘法...

  • 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經

    《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經》,一卷,十六國北涼沮渠京聲譯,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高宗弘曆寫本。經折裝,半開6行12字,開本27cm×11.5cm,版框17.9cm×11...

  • 雪竇山彌勒大佛

    雪竇山彌勒大佛位於浙江省寧波市奉化區溪口鎮的雪竇山後山海拔369米山坡上。大佛坐北朝南,為銅質坐姿,左手提布袋,右手握佛珠,慈眉善目,笑容可掬,袒胸露腹。這是...

  • 明清彌勒菩薩

    文物介紹 此展品為明清時期文物。現呼和浩特市博物館藏。橫146厘米,縱162厘米。呼和浩特大召寺經堂壁畫。 彌勒,全譯梅特雷耶(Maitreya),又譯為慈氏。彌勒是姓,名...

  • 八大菩薩

    《八大菩薩曼荼羅經》里稱八大菩薩為: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觀世音菩薩、金剛手菩薩、虛空藏菩薩、地藏菩薩、彌勒菩薩、除蓋障菩薩。通常佛教造像多依此經。...

  • 彌勒菩薩所問本願經

    彌勒菩薩本願經》是《大寶積經》第四十二會“彌勒菩薩所問會”的別出異譯本,是第一種漢文譯本,竺法護於晉惠帝太安二年五月十一日譯出。...

  • 彌勒佛傳奇

    此書,是彌勒佛的化身-布袋和尚故事。布袋和尚明州(寧波)奉化人,兒時名字鍥此。“彌勒彌勒,分身千百億,時時示時人,時人自不識。”...

  • 四大菩薩

    佛教中四大菩薩,指的是文殊菩薩、觀音菩薩、普賢菩薩、地藏菩薩四位法力高深的菩薩。菩薩是“菩提薩埵”之略稱。菩提薩埵,梵語bodhi-sattva,巴利語bodhi-satta。...

  • 十二圓覺菩薩

    十二圓覺菩薩:是密宗崇奉的著名菩薩群體。即十二位大士。《圓覺經》止說,十二位菩薩向佛祖請問修行法門,佛為說大乘圓覺清淨境界修行法。他們分別是:文殊菩薩、普賢...

  • 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經贊

    《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經贊》,佛典註疏。唐窺基撰。二卷。是《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經》的注釋書。書分“題序”和“贊”兩部分。題序以五門分別,總說經義...

  • 翡翠彌勒

    在佛教中,彌勒佛是掌管未來世界的教主,他以佛身降臨到人間還需很久,所以現在仍然是菩薩。這一彌勒轉化的過程,其實反映了佛教傳入中國後於中國傳統文化相結合併向...

  • 男戴觀音女戴佛

    “女戴佛”,“女戴佛”的“佛”指的並不是佛陀釋迦牟尼,而是彌勒菩薩,並且是大肚彌勒菩薩的造型像。因為古人認為女人比較小心眼,而大肚彌勒菩薩的造型像是笑臉...

熱門詞條

  • 楊家將故事
  • 路太彎
  • 影片下載器
  • NeoTV
  • 色情
  • 子母床
  • 靈魂戰車
  • 紅目鰱
  • 秦始皇的故事
  • cinnamon
  • SONY Xperia S
  • 糖化血紅蛋白
  • 關於愛的定義
  • 戴夫·弗蘭科
  • 精采
  • lifestyle
  • T8燈管
  • 溫拿樂隊
  • 免試入學
  • 鄧光榮
  • 施華蔻
  • 毛利元就
  • 導火線
  • 資本支出
  • 棉子油
  • 詞語字典
  • MAS
  • 九尾九喇嘛
聯絡我們

玻璃钢生产厂家玻璃钢雕塑好么容桂玻璃钢人物雕塑一键成交巢湖玻璃钢鹿雕塑制作沧州玻璃钢花盆山东玻璃钢花盆生产厂家朝阳园林玻璃钢雕塑定做逼真形象卡通游乐园玻璃钢雕塑河北大型商场创意商业美陈品牌濠江玻璃钢雕塑厂家海门玻璃钢艺术品雕塑绍兴玻璃钢花盆设计天门玻璃钢考拉雕塑定制大型主题商场美陈批发价宁德玻璃钢卡通雕塑石材玻璃钢雕塑安装深圳艺术商场美陈销售敦煌玻璃钢南瓜屋雕塑宁波玻璃钢仿铜雕塑厂家供应天水玻璃钢卡通雕塑哪家好西海岸雕塑玻璃钢翻白银仿真玻璃钢雕塑制作南通玻璃钢佛像雕塑成都个性化玻璃钢雕塑制作玻璃钢恐龙雕塑厂江津玻璃钢价值观雕塑天津玻璃钢雕塑园马雕塑玻璃钢红色记忆玻璃钢雕塑玻璃钢足球卡通雕塑户外商场美陈售价香港通过《维护国家安全条例》两大学生合买彩票中奖一人不认账让美丽中国“从细节出发”19岁小伙救下5人后溺亡 多方发声单亲妈妈陷入热恋 14岁儿子报警汪小菲曝离婚始末遭遇山火的松茸之乡雅江山火三名扑火人员牺牲系谣言何赛飞追着代拍打萧美琴窜访捷克 外交部回应卫健委通报少年有偿捐血浆16次猝死手机成瘾是影响睡眠质量重要因素高校汽车撞人致3死16伤 司机系学生315晚会后胖东来又人满为患了小米汽车超级工厂正式揭幕中国拥有亿元资产的家庭达13.3万户周杰伦一审败诉网易男孩8年未见母亲被告知被遗忘许家印被限制高消费饲养员用铁锨驱打大熊猫被辞退男子被猫抓伤后确诊“猫抓病”特朗普无法缴纳4.54亿美元罚金倪萍分享减重40斤方法联合利华开始重组张家界的山上“长”满了韩国人?张立群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杨倩无缘巴黎奥运“重生之我在北大当嫡校长”黑马情侣提车了专访95后高颜值猪保姆考生莫言也上北大硕士复试名单了网友洛杉矶偶遇贾玲专家建议不必谈骨泥色变沉迷短剧的人就像掉进了杀猪盘奥巴马现身唐宁街 黑色着装引猜测七年后宇文玥被薅头发捞上岸事业单位女子向同事水杯投不明物质凯特王妃现身!外出购物视频曝光河南驻马店通报西平中学跳楼事件王树国卸任西安交大校长 师生送别恒大被罚41.75亿到底怎么缴男子被流浪猫绊倒 投喂者赔24万房客欠租失踪 房东直发愁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回应蜉蝣大爆发钱人豪晒法院裁定实锤抄袭外国人感慨凌晨的中国很安全胖东来员工每周单休无小长假白宫:哈马斯三号人物被杀测试车高速逃费 小米:已补缴老人退休金被冒领16年 金额超20万

玻璃钢生产厂家 XML地图 TXT地图 虚拟主机 SEO 网站制作 网站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