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enda
中文
  • English

张国平:百年申达梦!

2018-03-14 09:41

新思想引领新时代 新使命开启新征程


为大力弘扬新时期“人心齐、民性刚、敢攀登、创一流”江阴精神,不断做强做大实体经济、奋力当好县域发展排头兵和领头羊,江阴市政协学习文史委员会编纂出版了报告文学集《江阴实业家》一书,这既是体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江阴实业家敢闯敢干、诚信务实、创新精明、开放包容的时代缩影,又是向今年江阴撤县建市30周年献上的一份厚礼,更是贯彻落实中央要求、传承弘扬江阴精神的生动形式。


【人物名片】


张国平, 1952年出生于江阴市临港街道宋家圩村,中共党员,高级经济师。现担任中国包装技术协会副会长、申达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曾当选为江苏省第十届人大代表。先后获得中国包装企业十大杰出人物、全国跨世纪优秀包装企业家、中国优秀企业家、首届创新江苏十大杰出科技企业家等荣誉称号。2005年,带领申达进入中国500强,个人进入福布斯中国富豪榜。


6365663697840799647565085.JPG


“在宽阔美丽的长江边,有一颗明珠闪闪发光;在郁郁葱葱的舜过山下,有一片富庶的鱼米之乡。”歌词所描述的美丽申港,沃野溢彩,山河流光,孕育了“三让王位”的季札,孕育了“中国图书馆之父”缪荃孙,也孕育了“亚洲包装大王”张国平。


然而,历史上的申港,远没有歌词描绘的诗意和美好。一句“宋家圩里白浪浪,十年倒有九年荒”,道出了村民生活的艰辛。村民不富,张国平家更穷。他排行老三,上有两个哥哥,下有两个妹妹和一个弟弟。尽管父母也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无奈家穷底子薄,养活六个孩子已是不易,供孩子们读书已有心无力。一个学期的学费只需4元钱,可张国平家拿不出来。读了三年书,张国平被迫辍学了。




垄亩间的好男儿




辍学后的张国平,成了生产队里的小劳动力。那是怎样的童年记忆啊,插稻秧,脚踝被蚂蟥叮出了红点;割麦子,手掌被镰刀磨出了水泡;铡稻草,指头被铡刀擦出了血印……


当农民,做农活,再苦再累,张国平都能忍受。让他不能忍受的是,从鸡叫做到鬼叫,从年初忙到年尾,却填不饱肚子,过不上富日子。


穷则思变。19岁那年,张国平改变了“身份”,去武进国营农场当上了工人。张国平对自己说:“每前进一步,都意味着新的高度,都要努力做最好的自己。


没有交通工具,张国平就步行上班。不熟悉业务,张国平就加班学习。有时候一天干10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


《孟子》里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宋家圩村的磨砺,国营农场的历练,使张国平强健了体魄、成熟了心智。


每一个坚实的步伐都是人生精彩的履历,每一种优良的品格都是人生珍贵的财富。


20出头的张国平,出落成帅气逼人的小伙,待人接物落落大方,处事论理果断明智,深受同事称赞,领导认可,还赢得了村民尊重与厚爱。




生产队里擎旗人




23岁那年,张国平又迎来人生角色的转变,被村民选举为“生产队长”。那时村民们起早贪黑,一天也只挣2角8分钱,有些人家还要靠吃国家的救济粮度日。此时的张国平在国营农场上班,起码能解决自身的温饱。但村民期待的眼神不能辜负,带领村民改善生活的责任不容推脱,毛头小伙张国平走马上任当上了可能是共和国最小的“官”——生产队长。


张国平思索着,村子里人多地少,光靠农业种植难以改善生活,于是带领村民科学种田的同时,搞起了副业,挖塘养鱼,盖圈养猪。功夫不负有心人,才两年的时间,田间粮食产量翻翻,鱼塘养殖丰收了,猪圈小猪也卖出了好价钱。村民啧啧称赞,乡领导也朝张国平竖起了大拇指。


连续三年,抓生产,搞副业,村民的日子像芝麻开花节节高。工作做得风生水起的时候,一片“左”的乌云飘到了宋家圩,张国平被关进了“黑屋”。那是20世纪70年代,社会上流行着一句革命口号——“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也不要资本主义的苗”。一些干部固执地认为村民“不出集体工,搞副业单干”是歪风,认为“小农经济是产生资本主义的温床”,所以要割他们“资本主义的尾巴”。于是,农民养几只鸡,种一些菜到市场去卖,便以“割资本主义尾巴”的名义,给予没收或处罚。


1976年9月,苏州专区(当时江阴隶属苏州)的一个工作组进驻申港,割申港资本主义的苗和尾巴。一夜之间,申港的两千头老母猪被杀。老母猪是村民的心血与汗水,承载着村民致富的梦想,不能杀啊。年轻的张国平,和其他正直、勇敢的村民们一起跑到乡政府向工作组提建议,为了维护村民的利益,还贴了大字报。无奈,工作组态度坚决,一下子撤掉了20个大队书记。张国平和一批村民被抓起来,关进公社的小房子里。


那时正值“文化大革命”尚未结束的年代,个人的命运和时代的命运息息相关。一心想让村民日子富起来、生活好起来的张国平,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也没能保住老母猪,没能保住池塘鱼。


乌云终究遮不住太阳,错误终究要被纠正。1976年10月6日,“四人帮”被逮捕的消息传到苏南,进驻申港的工作队连夜撤走了。张国平,连同一起被关的人,都被放回了家。




高淳山里去寻梦




回家的张国平,依然肩负着带领乡亲致富的责任和梦想。理想丰满,但现实骨感。乡亲们起早贪黑地劳作,付出了无数的汗水和心血,也仅仅是解决了温饱。


张国平思索了很多个日夜,他知道:光靠农业,难以致富,必须搞工业,办工厂,要让乡亲们像城里人一样,有工作,有工资,节假日逛逛商场和公园。


知易行难,何况农民出身的张国平连“知”都谈不上。没有专业技术,不懂企业管理,没有人提供资金建设厂房,也没有现成的厂房供使用,连进厂学习的机会都没有。


狄更斯说:机会不会上门来找人,只有人去找机会。张国平在常州找工作的时候,找到了创业的机会。朋友偶然提起,在南京高淳的山里,有一个塑料五金厂由于经营不善,濒临倒闭,需要人去经营管理。从没有工厂管理经验的张国平,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撇下家中老小,来到高淳顾龙乡胜利大队,承包了塑料五金厂。


那一年,张国平25岁。9月,是收获的季节,张国平播下了梦想的种子。任何一粒种子的成长,都需要经历风雨的洗礼。张国平创业,自然也经历了无数的艰辛与磨难。


塑料五金厂地处丘陵,秋冬季节风大天冷。无数个山风呼啸的日日夜夜,张国平食不知味夜不能寐,在无边的寒冷与恐惧中,思索着如何改良技术,吸引客户。在张国平和技术工人的努力下,一批新产品出来了,却没有订单。生意场上的人都知道,订单是企业的生命线。张国平当时只有一个想法:一定要拿到订单,一定要多拿订单。


为了多拿订单盘活厂子,张国平拉上一个业务员,去了遥远而又寒冷的东北。北方的冬天,奇冷无比,一下火车,就遇到了暴风雪,同行的业务员双手抱肩,冷成一团,拉着衣着单薄的张国平说:这么冷,还不一定能拉到订单,咱们回家吧。张国平也想回去啊,但想到厂里的工人要发工资,想到家乡的贤妻幼子在贫困中挣扎,想到自己让乡亲变成工人的梦想,他咬着牙对业务员说:不拿个订单,绝不回去。


朴实的张国平裹着一件半旧不新的军大衣,靠自己的真诚,靠产品的质量,赢得了东北老板们的信赖,终于拿到了好几份订单,并逐渐打开了局面。回忆两天吃不到一顿热饭、一周睡不成一个好觉的出差往事,张国平说:“也曾想打道回府,但一想到那个‘穷’字,我就咬牙对自己说:再苦再难,一定要挺住。”


一个濒临破产的小厂,在张国平的苦心经营之下,当年就盈利了数万元。短短三年多的时间,张国平把塑料五金厂经营得红红火火。生产的塑料袋、电热板等产品和他的足迹一样,遍及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盈利数十万元后,张国平拿出一部分钱,为厂子所在的村里建了电站,办了学校,修了道路,当地老百姓对张国平感激不尽。


第五年,张国平已积累了近30万元,这在当时可是一笔巨款啊!然而,当时“极左”思想并未完全消除。1982年的春天,广播里播放了“打击经济领域犯罪”的通知。张国平听到消息后,不知自己的经营行为是否合法,就把辛苦挣来的28万元巨款交到县政府,由领导定夺。这被迅速确定为一桩“投机倒把”的经济大案,由江阴上报苏州专区,苏州又上报到省里。苏州来了工作组,没收了张国平的全部家当,包括那用心血和汗水挣来的28万元。身边人都替张国平捏了把汗,尽管周围人看他的眼光有些异样,但张国平内心坦荡,没做过亏心事,自然不怕鬼敲门。


工作组赴南京,走常州,跑江阴,调查了20多天,所到之处,听到的都是对张国平的赞美:为企业贡献了才华,为村民奉献了爱心……被调查的干部、群众,都签字画押,认定张国平是个好人,做了好事。很快,县委在县里召开大会,宣布张国平没有问题,收入都是正常劳动所得,当场返还了他的28万元。





家乡创业举步艰




中共十二大召开以后,敏锐的张国平意识到国家越来越重视经济建设了。他决定倾其所有,养一只能下金蛋的老母鸡——工厂。


普罗克特说:梦想一旦被付诸行动,就会变得神圣。张国平身兼数职,征用土地12亩,选用社员42名,花掉几乎全部的积蓄,把办工厂的梦想变成了现实。1985年5月,承载着光荣与梦想的申港装潢彩印厂,在镇澄路边开张了。


厂子的主打产品是塑料袋,没有钱买自动化的设备,张国平率领工人用电烙铁手工生产。产品比较低端,厂子没有知名度,资金供应不到位,多种原因导致销路不畅,举步维艰。一年下来,仓库里产品堆积如山。到第二年的年底,张国平没有赚到钱,还连本带利亏损了42万元。工厂发不出工资,42个子弟兵辛苦干了两年,连买年货的钱都没拿到。


土豪变“负”豪,金鸡变“病”鸡。张国平内心的滋味比吃黄连还苦,但他决定靠自己的双手和智慧,挽工厂于将倾,完成自我的救赎。


张国平将厂子更名为 “江阴市申达包装塑料厂”。有了响亮的名号,还需要响当当的产品啊。在上海销售产品的时候,从外贸部门的工作人员那里听到一个消息:当时全国出口产品所用的聚丙烯包装材料全部依靠进口。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张国平心想:如果自己的企业能够生产出“三层共挤”聚丙烯包装膜,那么产品的销路不用愁了。


回到江阴厂里,张国平连夜召集管理人员开会,商议研制新产品的问题。很多人都觉得张国平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做白日梦呢。有人更是直接了当地说:“国营大厂都做不到的事情,你张国平能试制出来?这不是开玩笑吗?”


别人有怀疑的理由,张国平有坚持的勇气。爱迪生研制电灯,莱特兄弟研制飞机,不都在怀疑和嘲笑中成功了吗?迎难而上,研制出“人无我有”的产品,企业才有出路。




借“鸡”下蛋创奇迹




研发新产品“三层共挤膜”,靠农民出身的自己和42个子弟兵远远不够,还需要优秀的技术人员。没有足够的资金聘请专职的技术人员,张国平想到了聘请兼职的工程师,让工程师利用休息日来搞研发。一次请不来,就像刘备拜访诸葛亮一样,三顾甚至四顾、五顾“茅庐”。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张国平的真诚与执着,感动了常州光明塑料厂的工程师。


为了表达对人才的尊重,也为了表达自己最大的诚意,星期天的一大早,张国平就起床洗漱,然后亲自开着拖拉机去三十公里外的常州城接工程师。白天围着工程师忙前忙后,晚上再亲自送他们回常州城。工作日上班,休息日奔波,虽然很辛苦,但张国平很快乐,他坚信付出会有回报,哪怕这回报在别人看来就像窗外的云朵,看着很近,实际却很遥远。张国平的热情与真诚,深深地打动了“星期天工程师”,张国平的信心与毅力,也有力地感染着他们。他们卯足干劲,加班加点进行研究实验。


一次次实验,一次次失败,记不清失败了多少次,数不清浪费了多少材料。功夫不负有心人,1988年的7月,外聘的“星期天工程师”成功研制出了“三层共挤膜”。申达的产品,由小打小敲的塑料制品,一跃达到国际一流水准,并且填补了国内空白。乡镇小厂申达一时间名声大噪。


兴奋的张国平,连夜赶制新产品,迅速投放市场。日本的一家大客户在试用了申达包装厂的新产品后,认为申达的产品达到了日本国内领先水平,于是放弃先前的合作伙伴,转而与申达合作。从投产到当年年底,申达包装厂通过上海外贸厂销售到日本及亚洲其他国家的产品就达到289吨之多,纯赢利52万元。


企业起死回生,劳累过度的张国平却病倒了。到医院检查时发现得了严重的糖尿病。医生嘱咐他要静养一段时间,可张国平放不下刚转危为安的工厂。住院后期,拔下吊针就往厂子里赶,边吃药边叮嘱车间工人保质保量生产,规范生产,安全生产,叮嘱销售人员稳扎稳打,巩固老客户,开发新客户,拓展销路。


    “三层共挤膜”问世是申达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投产两年,申达的总资产增长数百倍。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大大提高,职工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迅速提升。1992年12月,申达包装厂与上海服装进出口公司、日中时装株会社强强联合,创办了申达彩印有限公司。引进当时日本国内最先进的六色印刷设备,使申达产品具有了国际范。这次合作,为申达拓展业务领域,开启国际视野,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993年主办国际新包装研讨会,1994年建成江苏申达包装集团公司,申达一步步成长为一个资产数千万的大企业。


“三层共挤膜”让张国平明白了“人才兴厂、科技兴厂”的道理。在一次外出调研中,张国平发现很多中国知名香烟的包装BOPP收缩膜都是从美国和德国引进的,就决定上马BOPP收缩膜项目,他心里认准了,一旦研发成功,不但能使企业持续快速发展,还能为中国民营企业争口气。


张国平从科研院所、大型工厂聘来六人,组成专家团队,专门研制香烟包装膜。这个项目是一个高科技攻关项目,光买来的设备就价值2亿元。请来的专家也都是业内权威人士,所有人都认为这一次应该很快就会成功。但科研路漫漫,在耗时六个月,花费6000万试制费之后,产品依然没有成功。张国平很着急,一旦研发不成功,十多年的积蓄就将泡汤啊。


虽然心里着急万分,但大将风度的张国平依然每天面带笑容,稳定着军心。负责这个项目的刘镛声工程师在又一次试制失败后,命令大伙停机,然后低着头走进张总的办公室,说:“老板,我投降了,别再让我搞了!”张国平给工程师倒杯茶,为他打气:“科研像打井,暂时没有水,再深挖一下,也许这口井就打成了。您大胆地试,不管花掉多少钱,一切责任由我来担。


哪里去找胸怀如此宽广的老板啊,哪里去寻条件如此优厚的平台啊。工程师们更加努力地做实验了。第七个月,终于试制成功。申达又一次创造了奇迹,一举改变了全国120多家烟厂80%都要依赖进口国外烟膜的局面。随后,申达烟膜的市场占有率达到20%,居同行业第一位。时任国家经贸委主任的盛华仁给予高度评价:申达的产品做到了以产顶进,为民族包装工业争了光!


张国平率领申达人再接再厉,一举研发了高科技防伪烟膜等多项专利技术。申达烟膜生产基地被中国烟草物资公司定为卷烟配套材料定点企业。BOPP香烟包装膜被评定为“中国公认名牌产品”。申达多项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出口到北美、欧洲、东南亚和中东地区。




“上市”“放权”搏明天




1997年年初,中国包装总公司的老总率队南下考查包装企业。申达这样一个偏安苏南一隅的乡镇企业,以其先进的技术、规范的管理、高质量的产品、超高的市场占有率,赢得了中国包装公司副总经理赵凤来的青睐。赵凤来与张国平一见如故,会谈了四个多小时,临走时,他真诚建议申达通过上市扩大规模。张国平敏锐地意识到这将会给申达带来新的发展契机。


上市的道路是争分夺秒的。1997年4月23日,“南京中达制膜股份(集团)有限公司”在南京成立,1997年6月,“南京中达”作为“中华制膜第一股”在上海证交所挂牌交易。申达成为大股东,这是属于中国包装民营企业的光荣。


此时的申达资产过亿,已坐上中国软塑包装企业的头号交椅。申达的分支机构越来越多,体系越来越庞大。家族乡镇企业的管理模式显然跟不上形势了,如何使企业更好地发展,如何使企业与现代管理模式接轨,是张国平深思的问题。


张国平专门拜访了一名研究企业管理的教授。教授给张国平指出了一条明路:打破家族制,引入职业经理人,使所有者和经营者两权分立。说起来容易,听起来简单,可做起来太难了。现有的格局由来已久,而且大家都习惯了,打破格局,创新改革,势必遇到太多的阻力。


张国平陷入两难处境,企业从小变大,从弱变强,最初的42名子弟兵功不可没,他们现今把守着企业各个重要岗位,要他们离开职位,于情于理,都不忍啊。


但为了企业能够长久地屹立于名企之林,张国平经过反复的思想斗争,决定听从教授的建议,打破原有的血缘性和地域性用人模式,完善企业管理制度,引进学历高、能力强的异地优秀人才。


张国平在深思熟虑之后,上演了一部申达版的“杯酒释兵权”。和宋太祖赵匡胤用的“威逼利诱”方式不同,张国平用的是“情理”和“仁义”。


那天,张国平像往常一样,把大家喊来聚餐、喝酒。席间,他把公司和外国先进企业合作的情况向大家汇报,并说出了企业发展面临的瓶颈,缺少懂技术、懂外语的复合型人才,然后哽咽着说出了自己的决定。话音未落,酒桌上就乱成了一团,有人红了眼圈,有人哭出声来。张国平又宣布了他们离职后的待遇,每月正常发放退休金,每人发放一笔补偿金,还从不多的流动资金里拿出一大笔钱为他们购买了到100岁的保险。酒桌上短暂的沉寂之后,元老们发出了理解和支持的声音:年龄偏大的我们确实跟不上新生企业的步伐,张总安排得如此周全,我们完全同意申达的决定。


革新企业管理,引入新鲜血液,张国平做得很彻底。他让亲哥哥让出了彩印公司总经理的位置,让亲弟弟让出了集团总经理的位置。元老离职,亲友退出,申达以广阔的胸怀,睿智的眼光,面向全国、全球,招兵买马,筑巢引凤。以后的几年里,申达引进了具有财务专业知识的高级会计师贾亚琴担任分管财务的副总经理,组建了学历高、专业强、懂政策的专业财务队伍和技术管理队伍,申达开始了现代化、制度化建设。梧桐树大自然能引来金凤凰,一批又一批胸怀大志的有识之士,被吸引到申达,共图中国包装产业发展的大计。


1999年年初,申达集团在各级领导的支持下,成立了申达包装工业园;2000年4月18日,中国软塑材料生产基地在申达工业园挂牌……申达用上市、放权等一系列措施,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代。




拿下“亚包”金招牌




2002年7月,世界包装组织决定在中国建立亚洲包装中心,作为全球包装产业发展的新平台。张国平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良机,迅速联合江阴市相关部门,着手组织材料,递交了希望亚洲包装中心落户江阴的申请。一同递交申请的,还有广东省中山市、浙江省杭州市两大城市。


说实话,江阴城市的规模,江阴的区位和交通相比两个竞争对手并没有多少优势。但张国平挂帅的申达企业和产业优势明显,申达是当时国内“软塑包装材料最大的生产基地”和“863计划攻关新材料生产基地”。


同年11月,“亚包中心”建设专家考察组到江阴进行了专题考察,并与张国平进行了深入交流。考察组对百强县之首——江阴市的经济和人文优势给予了认可,更对申达企业的发展前景、张国平的经营理念给予了赞赏,认为在江阴建设“亚包中心”,在短期内即可形成良好的集聚效应。


不久,中国包装技术协会正式发文,同意在江苏省江阴市建立亚洲包装中心(江阴)制造中心。2003年5月12日,亚洲包装制造中心揭牌仪式在申达举行。申达又一次迎来无数羡慕的目光,再次成为行业瞩目的焦点,来自国内外的数百位嘉宾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同月,申达参股的南京中达被《理财周刊》评为中国成长性最好的100家上市公司,被《互联网周刊》评为我国最具投资价值的200家上市公司,再次荣膺“中国最具发展潜力上市公司50强”。


亚包制造中心落户不久,就吸引了十多家世界一流的包装企业落地生根。亚包制造中心的金字招牌,以其更大的包容性、更强的专业性,为申达的裂变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水,申达开拓了更广阔的空间,拥有了更大的舞台。


2004年,申达集团跻身中国企业500强、江苏民营企业20强,同年,被中国企业家协会、中国企业联合会评为20家“首届中国优秀民营企业”之一。此时的申达,形成了江阴、常州和成都三个软塑产品生产基地,形成年产各类软塑新材料25万吨的规模,成为产销规模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的中国软塑包装行业龙头企业,并且拥有了靖江国际大酒店,控股了镇江太白集团。2004年集团销售收入实现53亿元,利税3.8亿元,上缴税收连续三年超亿元。


到2005年,申达达到了空前的鼎盛,具有了极大的影响力和极高的知名度。申达规模巨大,业绩傲人。张国平登上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申达总资产数量超过百亿元。




不忘初心暖乡邻




不管是在率领乡间小厂艰难爬坡的阶段,还是指挥申达集团鲲鹏展翅的时期,张国平没有忘记办企业的初心。


创业初期,张国平就专门拨款改善宋家圩村的基础设施。村里的桥年久失修有了安全隐患,村里的路车来车往有了坑坑洼洼,张国平修结实桥铺平坦路,方便了进村出村的父老乡亲。还建造了图书室,让村里孩童的业余休闲多了更美好的选择;建造了老年活动室,让村里退休老人有了聚会谈心的场所;建造了篮球场,让村里精力充沛的年轻人有了挥洒汗水的地方。


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张国平心里装了更多百姓的冷暖。镇里很多村子的村民吃井水,水量不足,卫生堪忧,张国平看在眼里,记在心间,在企业资金不是很富裕的情况下,拿出560万元,铺设管道,净化水源,让申港全镇的老百姓都喝上了安全、卫生的自来水。


早年因为贫穷,读书机会不多的张国平,特别关心涉及千家万户的教育问题。为申港中小学建设教学楼,添置电脑桌椅,改善办学条件,惠及全镇百姓的子女。为江阴高级中学、南菁高级中学、江阴职业学院捐资助学,则惠及了江阴全市乃至江苏全省的学子。


当听说一些孩子因为家庭贫困失学,张国平心疼不已。专门和江阴市南华中等专业学校合作,开设了享誉四方的励志班,为本地40多个孩子免除三年学杂费。这些孩子毕业后,顺利进入申达的企业上班。帮助一个贫困孩子,就是拯救一个贫困家庭,这些年张国平帮助过的贫困家庭已数以百计。


张国平在捐资助学方面,累计已花费了1000余万元,改善多所学校办学条件,让方圆十里的孩子们都享受到了优良的教育资源;精准扶贫,托起了无数贫困孩子未来的希望。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后,张国平还在成都捐建了一所希望学校,为灾区孩子撑起一片晴空。


张国平年幼时生活的宋家圩村,申达坐落的临港大地,都步入了小康社会。但张国平依然走在慈善的路上,近年冠名认捐了500万慈善基金,为那些因病致贫、因伤返贫的困难群众送去温暖,送去希望。




8年化解60亿危机




天有不测风云。


2006年,申达的互保单位江苏太平洋建设集团资金链断裂。申达因是担保单位需承担连带责任。数家银行同时冻结申达集团及下属企业的银行账号,接着几家银行在短期内从申达集团收回数亿元流动资金贷款以及担保代偿资金。这根导火索将申达集团发展中隐含的财务风险瞬间显形为严重的债务危机。2006年9月底,申达集团及其下属企业共计欠 20多家银行贷款63亿元。


面对危机,张国平没有逃避,坦诚面对,勇敢地展示了一个企业家的责任与担当。对内,他召开骨干员工大会,通报债务危机,传达减薪但不裁员的想法,让员工自己决定去留。对外,他积极寻找对策,商议既能让各方满意、又能化解危机的方案。张国平还把在美国生活十年之久的儿子喊了回来,他在向大家传递着一个信息:申达的债务,如果我张国平还不完,将由我儿子来偿还。


危机时刻,押上儿子,张国平展示的是决心,更是信心。组建重组银团,依法破产重整,多途径筹款还债,张国平一次又一次展示了他的大格局、大魄力。2013年,张国平签订了一个风险极大的借款协议,向一家大型民营企业借入过桥贷款,偿还银团22亿元。这一大手笔让所有人都捏了一把汗。有人预言,申达可能划归到出资人麾下。张国平集聚集团内部各方力量,引进世界500强企业安姆科,用上市公司公积金转增股本,重组上市公司。一个个充满智慧的创新举措,帮助申达渡过了难关。


8年后的2015年,申达集团下属企业全面盈利,还清了债务,还上缴政府税金5亿多元。


偿还债务的8年,是煎熬,更是挑战!


每一份协议的签订,都离不开运筹帷幄!每一个方案的拍板,都离不开决策千里!


    危机时勇于担当,风险中勇于决断,债务危机让张国平一度置身于舆论的风口浪尖,债务危机也重新塑造了张国平胆识过人、眼光独到、诚实守信的新形象。




“瘦身强体”谋百年




    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经历长达8年磨难的申达,如何健康、长久地发展下去,是张国平日夜思考的问题。


    之前的申达,一心想着做大做强,攻城略地,兼并收购。痛定思痛,张国平决定舍弃“亚洲王者”的荣耀,实施“瘦身强体”计划。采取“三去”措施,去杠杆,去掉不挣钱的产品,去掉亏损的企业。2015年3月开始拆除第一家工厂厂房,看着亲手建起来的高大厂房轰然倒塌,那一瞬间张国平心痛、不舍,真是百感交集。

  花了一年左右的时间,把9家亏损的工厂全部拆除。亏损产品和无效产能被剥离出去,申达和那些用于服装、一般食品的普通包装材料道了再见,也和行业内“亚洲第一”的称号“拜拜”了。


瘦身之后的申达集团,保留四家企业,常州钟恒新材料有限公司,靖江国际大酒店,江阴中达软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成都中达软塑新材料有限公司。企业不多,却是精兵强将,对接高科技、新能源,环保节能,创新创优,主打产品占国内市场逾30%的份额,2015和2016年两年上交税收9亿元……


2017年1月,申达集团因去产能效果显著,被江苏名牌事业促进会、江苏省诚信建设宣传活动办公室联合授予“江苏省供给侧改革模范单位”称号。


回顾张国平32年的创业历程,有过无订单、无资金的窘迫,有过入不敷出、资不抵债的尴尬,有过“亚洲王者”的辉煌,有过被习近平总书记接见的荣耀。


经历过高峰,走出了低谷,年过花甲的张国平,谈及过往,笑称“32年,只做了一件事,办好申达企业”。谈及未来,他自信地说“我做了32年,希望我的儿子继续做个几十年,实现百年申达梦”


(摘自献礼江阴撤县建市30周年报告文学集《江阴实业家》,作者吴长海。)


友情链接
常州钟恒新材料 江阴中达软塑 靖江国际大酒店

代做工资流水公司西安工资证明代做大连打印转账银行流水株洲打收入证明威海薪资银行流水公司北京代做签证流水镇江自存流水代做西宁制作背调流水兰州签证工资流水开具南阳办理企业贷流水铜陵代开转账银行流水荆州代做工作收入证明青岛薪资银行流水费用温州银行流水账单费用无锡开个人银行流水遵义企业流水打印淄博公司银行流水打印邯郸企业银行流水收入证明代开桂林签证工资流水公司宜春购房银行流水制作泰州开流水账单大连个人流水三亚办理工资代付流水济宁查询离职证明徐州入职银行流水报价宁波转账银行流水厦门银行对公流水代开开封制作个人工资流水黄冈代开房贷工资流水桂林银行流水PS价格香港通过《维护国家安全条例》两大学生合买彩票中奖一人不认账让美丽中国“从细节出发”19岁小伙救下5人后溺亡 多方发声卫健委通报少年有偿捐血浆16次猝死汪小菲曝离婚始末何赛飞追着代拍打雅江山火三名扑火人员牺牲系谣言男子被猫抓伤后确诊“猫抓病”周杰伦一审败诉网易中国拥有亿元资产的家庭达13.3万户315晚会后胖东来又人满为患了高校汽车撞人致3死16伤 司机系学生张家界的山上“长”满了韩国人?张立群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手机成瘾是影响睡眠质量重要因素网友洛杉矶偶遇贾玲“重生之我在北大当嫡校长”单亲妈妈陷入热恋 14岁儿子报警倪萍分享减重40斤方法杨倩无缘巴黎奥运考生莫言也上北大硕士复试名单了许家印被限制高消费奥巴马现身唐宁街 黑色着装引猜测专访95后高颜值猪保姆男孩8年未见母亲被告知被遗忘七年后宇文玥被薅头发捞上岸郑州一火锅店爆改成麻辣烫店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回应蜉蝣大爆发沉迷短剧的人就像掉进了杀猪盘当地回应沈阳致3死车祸车主疑毒驾开除党籍5年后 原水城县长再被查凯特王妃现身!外出购物视频曝光初中生遭15人围殴自卫刺伤3人判无罪事业单位女子向同事水杯投不明物质男子被流浪猫绊倒 投喂者赔24万外国人感慨凌晨的中国很安全路边卖淀粉肠阿姨主动出示声明书胖东来员工每周单休无小长假王树国卸任西安交大校长 师生送别小米汽车超级工厂正式揭幕黑马情侣提车了妈妈回应孩子在校撞护栏坠楼校方回应护栏损坏小学生课间坠楼房客欠租失踪 房东直发愁专家建议不必谈骨泥色变老人退休金被冒领16年 金额超20万西藏招商引资投资者子女可当地高考特朗普无法缴纳4.54亿美元罚金浙江一高校内汽车冲撞行人 多人受伤

代做工资流水公司 XML地图 TXT地图 虚拟主机 SEO 网站制作 网站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