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1999 年起,《麻省理工科技评论》每年在全球范围内从生物医药技术、能源材料、人工智能、量子计算和通信、智能制造等多个前沿学科和科技领域中遴选出 35 岁以下对未来科技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远见者、先锋者、发明家、人文关怀者或者创业家。 

“35 岁以下科技创新 35 人”(35 Innovators Under 35,以下简称 TR35)堪称科技领域全球极具影响力的青年人才评价体系之一,在产业界和学术界获得了广泛认同。 

为了更好的将“创新城”与“青年人”更好的融合和碰撞,杭州未来科技城将联合《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中国于 2022 年 11 月 14 日-15 日在杭州未来科技城举办第二届「2022世界科技青年论坛暨《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 岁以下科技创新 35 人”全球-亚太区发布仪式」。本届峰会,我们将以「看见未来」作为主题,邀请 2022 年 TR35 全球及亚太入选者,以及往届 TR35 China 的入选者们,一起在杭州未来科技城,分享成果转化最为生动的经验,展望活力青年引领的未来。

ece16e53900d9a40c87c4d36577d9676_85&sign=37fe12fe1e109044266a83e764b39e5c&t=637465a7.jpg

以下为  九天睿芯的创始人  刘洪杰 在2022 世界科技青年论坛暨《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 岁以下科技创新 35 人”全球-亚太区发布仪式的精彩演讲,由云现场整理。

大家好,我是刘洪杰,是九天睿芯的创始人,我带来技术演讲其实是神经拟态科学中的一门,但是我今天给它起了一个比较落地的名字,叫做基于混合信号存算一体的智能信号链。

首先我想感谢一下我们这个领域的几位开拓者,其中中间一位是我在瑞士苏黎士理工读博士的导师,他还是这个学科的开拓者之一,另外两位分别是他的父亲和教授。其实他们两位在70年代就开始研究这个神经拟态科学的学科,我教授是90年代到10年代。

当年他们也有一些创业公司,是比较成功,但是没有做真正的神经拟态工程。我们公司现在是将神经拟态工程跟传统的技术结合在一起,开始把神经拟态工程里的一点点细节用在实际的产品中。

当然,如果想把一个看上去高大上,可以发很多Paper的技术应用在实际当中,其实需要更多来自工业界有量产经验的同事。我们公司也是有这样七位科技工作者,以及数十位来源于国际大厂和国内大厂的一些具有丰富量产经验的同事,以及获得了一些知名的产业和战略资本的投资。

我们目前已经有的产品是上面几个,都是我们的芯片的实物图。其中第一颗芯片已经量产,用在可穿戴和车载上。第二颗是有测试片,现在已经可以由一些Demo,也在跟一些国际一线大的车厂做POC。第三颗是用在车载激光雷达上,我们这个技术的优势就是可以用1/3传统芯片的成本和1/10的功耗来达到同样的计算性能。

但是在车载上,其实我们的产品可以用的点比较多,也分别有了一些落地的场景,包括和一些大型的Tier1,一些知名的智能驾驶大芯片厂商的合作,还有一些和车企的合作。在VR领域也是比较具有前景的,因为它有低功耗的优势。

谢谢大家,如果要跟我们公司合作,请给我们发邮件或者加这个微信,多谢大家,我想感谢我的老师们,还有朋友们,以及我的家人,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