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阅读分享
读书笔记
阅读技巧
读书方法

如何阅读一本书_大家上图来晒晒你的读书笔记,学习下不同的笔记模板?

大家都是怎么做读书笔记的呢 是直接在书上做笔记,还是写在笔记本上 怎样才能有序而又整洁地写出一份完整的读书笔记。 大家有没看过《如何阅读一本书》 有没…
关注者
2,080
被浏览
453,285

64 个回答

读书笔记种类繁多,我最长使用的是金句摘抄的读书笔记法,这种笔记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简洁明了,点明主题。

记笔记步骤:

1.从书中摘抄有用的金句;

2.由自己的所听、所见、所感引申出书中金句;

3.结合具体事例写出自己的读书感悟

以下是我在读书目《卡片笔记写作法:如何实现从阅读到写作》的读书笔记一篇。


“其实你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行动力。”

申克.阿伦斯《卡片笔记写作法:如何实现从阅读到写作》

人们往往愿意在一年的开始立下自己的年度计划,例如健身、读书、旅行等,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真正能够将自己的年度计划认真完成的人却显得难能可贵,等到年终岁尾,更是少有人会将过去的一年复盘,好好总结其中的得失。其实太多的计划不能成功完成,根源在于缺少三个字--行动力。

例如身边好友小丹,自称是一个顶级的吃货,烘焙、烤肉、海鲜、零食,只要是没吃过的都想要尝一尝,只要是好吃的,就终究是戒不了。前段时间去医院体检,医生委婉地建议她要进行科学饮食,适当控制体重,小丹听到后信誓旦旦地说“要减肥”。一直到现在,也仅仅是停留在口头上,其实这已经不是她第一次要减肥了,每每都是雷声大雨点小,没有什么行动,或者是行动不能持续,最后都是不了了之了。


申克.阿伦斯《卡片笔记写作法:如何实现从阅读到写作》中这样写道:“其实你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行动力”,意思就是说,在学习写作的过程中,不必为自己设限太多,首先要写起来,这就是行动力。

亦舒说,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归宿。

与其毫无头绪的生活着,忙碌着,不如从今天开始读书,写作,亮出你的行动力。

欢迎关注@龚小年笔记,分享好书,分享成长感悟!




编辑于 2022-02-23 05:34

更新,另一个回答里简要的写了读书方法流程: 如何读/用一本好书,以柏拉图的《理想国》为例

刚用一年多时间做完了罗素The History Of Western Philosophy的九本阅读笔记,正好用这个答案来回顾一下我这一年多以来的智力生活吧~

全文目录

上篇、回答答主的问题

  1. 大家都是怎么做读书笔记的呢?见本回答第二部分”下篇、罗素《西方哲学史》阅读笔记总结“
  2. 是直接在书上做笔记,还是写在笔记本上?只有要精读、且有难度的书才记本子上
  3. 怎样才能有序而又整洁地写出一份完整的读书笔记?提高理解力
  4. 大家有没看过《如何阅读一本书》?有,很认真的看过
  5. 有没有人是真的参考里面的方法做阅读笔记且成功有效的坚持呢?举个手
  6. 大家上图晒晒美丽的成果吧!好的~


下篇、一个做读书笔记的例子——我自己做的罗素《西方哲学史》的九本阅读笔记

  • 这本书对我个人的意义
  • 笔记的文字内容(此部分只包含少量必要图片,大量相关图片见第四部分)
  1. 阅读工具及其使用方法
  2. 我故意用一年多时间极其缓慢的阅读这本书的原因
  3. 笔记的整体设计体系及这样设计想要到达的目的
  4. 一些我认为有价值的笔记的具体内容展示
  5. 总结:全部工作完成之后,这整件事(阅读、笔记、思考、寻找新书)对我的启发与意义
  • 总结:阅读此书所使用的参考书目&相关视频音频资料汇总目录
  • 全部本笔记本的图片 & 对图片的简单说明

————————————————很严肃的分割线————————————————










上篇、回答答主到问题


  • 大家都是怎么做读书笔记的呢?

总的来说,要看读的什么类型的书,这本书的难度如何(当然是对自己来说),我想投入多大的精力和时间来读这本书,具体回答在下面。

  • 是直接在书上做笔记,还是写在笔记本上?
  1. 个人认为:首先应该看读的是什么类型的书(哲学?历史?小说?科普?漫画小人书?),一般来说难一点,或者重要一点的“论说型的”书,例如哲学,历史和一些科普书,比较适合专门用一个笔记本来做读书笔记;文学类的,比如小说和诗歌则一般直接把笔记写在书里边,一般都是把读到某一段的感想顺手写在书的空白处,想到什么写什么,或者干脆什么都不写,读过就算,而读消遣类的书,像漫画、网络小说一类的则完全不推荐任何笔记。。。

  2. 其次要看你打算投入多大的精力来读这本书,如果只是想随便翻翻,当然不推荐专门找一个本子来记,但是如果是想投入很多精力与时间,非要把一本自己认为很重要的书读透不可的话,那当然就要记在书上记笔记,也找一个本子来记笔记了,甚至好几个本子(个人而言,这种书一般都是论说类的书)

  • 怎样才能有序而又整洁地写出一份完整的读书笔记?
  1. ”有序“感觉应该是理解力的问题,理解力越强,笔记就越有系统,反之则越杂乱无章。因此个人认为要想笔记”有序“最关键的还是要提高自己的理解力。
  2. ”整洁“嘛。。。这我就完全没有发言权了,因为我的笔记实在是太不整洁了,而且很多时候甚至是故意这样,因为我觉得这样一来可以减少记笔记时的心理负担,二来也有一种”凌乱美“。。。
  • 大家有没看过《如何阅读一本书》?

哈哈哈很认真的看过《如何阅读一本书》。下面是我在另一个回答里对这本书的介绍。

如何精读一本学术著书?

虽然我和任何一个正常人一样,同样的书从来不会买第二本,但是为了这本书————同一本书中文版我买了6本,英文版买了4本(一共10本,第一本是高一时买的文版,第10本是去年买的精装版的英文版)————为什么我会这样疯狂呢?简单的说,是为了可以让自己在里书边自由自在的做笔记,把书当草稿本用而不用担心笔记内容太傻浪费书上宝贵的空白页而不敢勾花、写字。

就英文版而言,第一本是用来查单词的,就是在不会的单词下面用铅笔划下一道小黑线,然后再在旁边的空白处写上中文意思,这样这本书就基本上被写的密密麻麻的没啥空位留给其他类型的笔记了(毕竟一个高中生读英文原著不认识的单词还是很多。。。)。然后第二本是专门用来勾画重点句和写读书时产生的问题与想到的答案,在段落上标注1234,或者用一个简单的句子来概括一个复杂的论述。第三本专门不做笔记,白板一片,免得有时可能会担心笔记束缚自己的思考。最后一本是精装版,主要是收藏,便于携带(书壳子很硬,扔书包里不怕被挤坏),当然也用铅笔在里边做笔记,笔记形式跟第二本里的差不多,但因为在这本书的帮助下这几年来我的理解能力提高了很多,笔记内容当然有所不同。

中文版里的第一本我用铅笔、黑色、红色、蓝色和不同颜色的荧光笔也做了很多笔记,用不同颜色的笔勾画代表这个句子是不同种类,比如:黄色代表主旨句、作者在这里提出一个观点或者陈述一项重要的事实等;蓝色代表问题,作者在这句话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红色代表总结句,作者用这些句子总结了之前的论点等等等等(书现在不在手边,改天再上图。。。)

除此之外,第11章第4小节作者总结的15 rules of analytical reading 我还用另外的活页纸抄录下来夹在其他的我打算认证精读的书里以便随时参考——比如读下边这本罗素的《西方哲学史》时,我几乎在每一个笔记本里都抄了这15个rule,或者至少是前8个,关于如何分析一本书的大纲和解读关键词,架构论述的规则

为了证明这一点,请看下图~

有没有人是真的参考里面的方法做阅读笔记且成功有效的坚持呢?

  1. 确实是真的参考里边的方法阅读和做笔记,当然不是一板一眼的完全只用这本书里方法,也有结合思维导图和其他一些讲学习方法甚至制作旅行手帐的方法,还有些时候做笔记完全是自己发挥想象力,怎么做着好看又实用或者好玩就怎么做。。。。
  2. 感觉”坚持“的还不错吧,因为觉得很好玩,完全没把这事当成个负担或者责任,没什么心理压力,全当是小时候玩的玩具的升级版了。。。
  • 大家上图晒晒美丽的成果吧

好的,见最后面“全部本笔记本的图片 & 对图片的简单说明”部分~


。。。不过先让我假装下面的图片与本题有关,来强行秀一下我这集书店、咖啡店、美术馆、博物馆、电影院、古典音乐厅、独酌爵士小酒馆和流浪汉的杂物柜于一身的即可远观又可亵玩的多功能学生宿舍吧,毕竟学习环境也很重要!——在这里看书思考很棒,我挺为它骄傲的,下面那些哲学史的笔记也大都是在这里写的——我认为:咖啡(有时也可能是红酒或香槟)+饼干+安静的小夜曲 +哲学=智力的狂醉状态 & 愉快的夜晚~


以及大一大二拍的








以及十分合理的利用出国交流不在学校的室友的空床





当然比起文学、历史、哲学和科学,我不得不说我果然还是更喜欢美女写真集啊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

———————————————————————————————————————

———————————————————————————————————————

———————————————————————————————————————

—————————一条很想去美帝学Liberal Arts的分割线—————————————

———————————————————————————————————————

———————————————————————————————————————

———————————————————————————————————————

———————————————————————————————————————

















下篇、罗素《西方哲学史》阅读笔记总结

下边是本答案的第二部分:作为对上面回答的补充——我自己阅读的Bertrand Russell 的 The History Of Western Philosophy 并专门买了9个本子来查单词、分析大纲、记笔记(全部记完了)的例子。本部分的答案主要分为四个部分


  • 这本书对我个人的意义
  • 笔记的文字内容(只包含少量必要图片,大量相关图片见第四部分)
  1. 阅读工具及其使用方法
  2. 我故意用一年多时间极其缓慢的阅读这本书的原因
  3. 笔记的整体设计体系及这样设计想要到达的目的
  4. 一些我认为有价值的笔记的具体内容展示
  5. 总结:全部工作完成之后,这整件事(阅读、笔记、思考、寻找新书)对我的启发与意义
  • 总结:阅读此书所使用的参考书目&相关视频音频资料汇总目录
  • 全部笔记本的图片 & 对图片的简单说明








———————————————————————————————————————

———————————————————————————————————————



第一部分 这本书对我个人的意义

对我个人而言,这本书的意义重大,早在我初三的时候我就对哲学抱有极浓厚的兴趣,虽然对这个学科可以说是一无所知,但只要是看到哲学类的书,我就会两眼放光,迫不及待想要一读——虽然根本完全读不懂。恰好我家旁边有一家很不错的书店,记得当时每次去都会直接坐在靠近咖啡店的哲学区里,很享受那种被各种哲学书包围的感觉,好像一个守财奴被梦中所有最珍贵的宝物包围者的感觉一样——总之,那是哲学书对我来讲就是那种“看不懂,但看得津津有味的书”,书越是困难,“津津有味”的感觉越是强烈。

而在所有哲学书当中,最想拥有的就是一本靠谱的哲学史,可以可靠的从最早的哲学一直讲到最新进的哲学。大概从初三开始我就一直在极其渴切的寻找着这样一本书,对这样一本书很有种“还没遇见,就已陷入了狂恋”的类似盲目的热恋的心态。找了一年多,终于在高一的时候偶然发现了罗素的这本《哲学史》,欣喜若狂!立马买下!简直想等不及在回家的路上就想边走边读!

但是正想各位可能预见到的,以我那时候的理解力而言,读这本书完全不行,光是里边出现的大量人名地名就足以把握搅晕——于是没几个月这本书就被无奈的束之高阁,躺在柜子里吃灰。。。。

几年过去,我大二了,《哲学史》已经吃了好几年的灰,虽然这期间当然我也读了很多其他的书,英语水平和理解能力也有了很大的长进,对哲学和许多其他“严肃的”学科也多了很多了解,然而竟然至今还是没有系统的读过一本哲学史!于是突然又想起这本书,然后买来英文版,准备大干一场。。。。。。才把它从书架上拿下来那一刻竟然有一种莫名的感动:这感觉大概就像是一个在外漂泊了很多年,经历了许多人和事,早已从一个单纯的小伙子变成了沧桑的行者的人突然有一天又和自己学生时代曾爱得死去活来却无奈分开,很多年渺无音讯,也在多年前就强迫自己忘记的初恋再度相遇一样然后重新坠入爱河时的欣喜若狂一样。。。。可是既然我的理解力与高中时已有了很大长进,自然不会满足于简单的只阅读这一本书了,我还想通过这本书做一个串联,把历史上所有的重要哲学家甚至思想家、学者、艺术家、历史人物都做一个大串联,全都研究一遍,因此采取了下面的做法。





———————————————————————————————————————

———————————————————————————————————————




第二部分 笔记的文字内容



一、阅读工具 & 他们的使用方法

阅读工具

  1. the history of western philosophy 英文原版书一本
  2. the history of western philosophy 英文有声书朗诵压缩包一个
  3. the history of western philosophy 电纸书一个
  4. 下载电子词典一个
  5. 《西方哲学史》中文翻译版(商务印书馆汉译学术名著系列2009年版),上下两册
  6. 9本笔记本(用完一本,再买的第二本)
  7. 黑色、红色签字笔、自动铅笔、紫色水彩笔、黄色荧光笔各一支
  8. 便签若干、若干
  9. 与哲学家、哲学史或者一般历史相关的纪录片若干、若干
  10. 相关公开课若干、若干:在线看、下载看 & edx、coursera注册


这些阅读工具的各自使用方法

(1)the history of western philosophy 英文原版书一本

(2)the history of western philosophy 英文有声书朗诵压缩包一个

(3)the history of western philosophy 电纸书一个

(4)下载电子词典一个

(5)《西方哲学史》中文翻译版(商务印书馆汉译学术名著系列2009年版),上下两册

(6)9本笔记本(用完一本,再买的第二本)

(7)黑色、红色签字笔、自动铅笔、紫色水彩笔、黄色荧光笔各一支

(8)便签若干

(9)与哲学家、哲学史或者一般历史相关的纪录片、公开课(这些纪录片的目录见下面,“三、资料汇总目录”图片见本答案最后)





———————————————————————————————————————




二、我故意用一年多时间极其缓慢的阅读这本书的原因




本来最多一两个月就可以读完的书,我却用了一年半多的时间来多,我这样做是出于什么样的原因呢?有什么特别的目的必须让我花这么多的时间来读吗?对此我回答如下:


第一:这本书只是个“地图”,我真正的目的是用它探索真实的哲学史——为此必然要阅读大量哲学家原著

打从一开始,我读这本书就不是为了读它本身(更不是为了学英语!),而只是将它当作一张可供参考的地图,用来探索“西方哲学”这个巨大而幽深的丛林。因此,在我正式开始阅读这本书之前我就打算读每一章的时候不光要尽我最大努力很仔细的给这一章一个analytical reading(how to read a book 里边的第三个层次的阅读方式,其实就是俗称的精读)——还要尽量多的阅读罗素在这一章里所有有过详细处理的哲学家——重要的比如Plato,Aristotle,St. Augustine,Descartes,Galileo,Newton,Locke,Kant这些人肯定要去买他们的原著来看(理想状况是把每一个哲学家和历史上对哲学思想有过重啊影响的思想家的有价值的著作全都买来,比如牛顿、达尔文、亚当斯密、弗洛伊德和爱因斯坦),或者至少要去图书馆借来看,将罗素《哲学史》里的章节仅仅当作是一个导言性质的介绍,我要通过尽可能多的阅读这些人的原著来形成一个自己的对他们的判断,这样,把罗素仅仅当成是一个我的同学,与我实力相当的竞争对手,我在阴间的兄弟,而不是老师,更加绝对不是教授!

为了说明这个目的,以及展示我彼时的决心,在此我引用一段写在第二本笔记本封面上的话来证明:

须知对一个追求思想的人来说浮光掠影的快速阅读并没有任何意义。
正确的做法是尽可能的缓慢阅读(但并非刻意拖沓),每周花时间全神贯注的独立思考并撰写批评论文,阅读推荐读物,想想自己在认真上一门持续XX周的哲学课程。

不要先着急动手做笔记!
要先mind widely awake,鸟瞰全书,详推细节,品味语言.......总之要像Adler说的一个active reader一样阅读!思维强度越大,越有益,太小,无益有害——不要给自己“交差”!要像备战高考时复习历史一样(对比法、列表法、整理框架结构、背目录法)动用各种方法,把这本近900页的大部头“玩弄”在股掌之中——看到它,即使还没有翻开,也要像已经用x-ray眼看过一样,全局、细节一概了然于胸!



阅读&笔记&思考时要时刻记住以下这些话:

1.注意欣赏原著的语言美(不要忘了罗素可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思想美(作为一个数学天才、大逻辑学家的精细、严谨思维美),思考书中梳理的历代思想家的“智慧”。
不要纠结于阅读技巧上过于技术性的东西,像结构、术语含义等——要像你“学会阅读”之前一样阅读此书,要充满灵气的阅读,不要纠结于阅读中的技术环节而忘记享受求知的乐趣,要充满喜悦的阅读(正像哲学家们充满“喜悦”的写作一样)!

2.时刻铭记,你读这本书是为了学习西方哲学而不是“为了读而读”,更不是为了学外语或背单词!!!!
有介于此,
可同时参阅一些其他中英文的哲学书籍、文章、大纲,例如家中那本影印版的《西方哲学史》(),或北大出版的畅销书系列《西方哲学十五讲》以及stanford,wikipedia等百科全书的哲学词条。这样做至少有两个好处:
一、可以增加新鲜感,避免长时间阅读同一本书带来的“审美疲劳”,从不同视角看同一人物、事件而给出不同评价也有益于开阔思维。
二、时刻提醒自己“不是在看书”而是“在学习哲学”——时刻提醒自己这本书不过是一个学习哲学的手段(mean),不是目的(end)探索真正的哲学世界才是我的目的!!!!

3.翻着花样做笔记吧少年!乱中有美!乱中有序!



第二,还要研究历史背景

因为除此之外,我还打算把介绍每一章相关的历史背景也详细研究一遍,比如我在读到《雅典与文化的关系》这一章时就买了《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读到中世纪时就去书店看了好多关于基督教教会史的书,看到Book 3《科学的兴盛》这一章时就买了亚*沃尔夫的《十六、十七世纪科学、技术和哲学史》&《十八世纪科学、技术和哲学史》来看,后来发现罗素竟然就在《西方哲学史》里引用了这书的一些结论,并把它列在了脚注里!还高兴了好半天(然后我立马在这个脚注旁边用醒目的红笔批注:啊哈哈哈!就是我现在正在看的这本!英雄所见略同啊!——此时正点在左边,方便写字。。。。。哈哈哈哈老子英明!)——至于我的目的明明只是研究纯粹的哲学为什么却要读这么多的历史书,罗素在序言里的这段话已经说的很清楚:

My purpose is to exhibit philosophy as an integral part of social and political life:not as isolated speculations of remarkable individuals, but as both an effect and a cause of the various communities in which different system flourished.This purpose demands more account of general history than is usually given by historians of philosophy.


第三,数学和自然科学也不能放过!

罗素开篇就说,科学在16世纪以后直到今天在哲学界乃至思想界产生的作用越来越大,以至于不理解这个影响,就几乎不理解这一段历史。因此,为了读好Bk Three,阅读一定的科学著作也是必须的——即使可以“偷懒”不去学习那些技术性的科学知识,一般的科学史知识只怕是不能省的了。

另外,一直很爱数学,不是中学、甚至大学课堂上的数学,而是真正数学家的数学——阿基米德、欧拉、高斯、黎曼他们的数学;也一直喜欢黑洞、宇宙、大爆炸。。。后来又因为崇拜爱因斯坦的原因进一步加强,以一种几乎是爱上哲学同样的心态爱上了理论物理——所以,干嘛不趁着这个机会好好的把数学、科学知识“恶补”一番呢?

因此,综合以上理由,我决定,以对待哲学、general history知识一样的严肃认真态度来对待科学、科学史的阅读





最后,总结一下,我把读这本书的时间拖得那么长的原因主要有:

  1. 除了读此书,还要很多相关哲学家的原著,重要的哲学家,像Plato,直接买了全套中文版的《柏拉图全集》。。。
  2. 还要研究相关历史背景(又多了很多书)
  3. 还要学数学和自然科学知识、以及数学史、科学史(又多了,很多书)


———————————————————————————————————————




三、笔记的的整体设计体系 & 这样设计想要达到的目的



笔记的整体设计

首先,我的笔记是分成四个部分的:

  1. 英文版的电子书上:勾画并用电子词典生词
  2. 英文版的纸质书上:用铅笔在大片空白出写本章大纲、正文上划分段落结构、勾画重点句、圈出重要术语(就是《如何阅读一本书》里说的“terms、key words”)、标注1234、将一个复杂的argument用几个简单的句子总结在空白的地方、或者记录一些与内容关联或大或小的自己认为特别重要并值得永远记录以待日后重新思考的ideas——总之,笔记方法大体上就是照搬《如何阅读一本书》第5章第2节“how to make a book your own”里介绍的方法,当然不可能是每个细节都严格得一板一眼的像制作精密仪器一样,也有不少自己临时随意发明的方法
  3. 中文版的纸质书:当草稿本用的,主要作用是将对英文术语(人名、地名、学科专业名词等,就是在笔记本上总结的“terms”)抄在对应的中文术语上面——因此中文书实际作用相当于一个很贵的单词本。除了这样的笔记之外,中文书上的其他笔记就完全是想些什么就写什么了,行云流水、任意所之、一阵鬼画桃符哈哈哈。。。。
  4. 个专门的笔记本用来及各种笔记:记笔记的具体方法和相关图片在最后,本回答的主要内容就是来介绍这些笔记本

然后,我的那个专门买来的笔记本里的笔记体系是这样的

A.我将笔记本按章节划分为不同的部门,每一章做一份专题笔记。每一章内包含如下比较正式的内容

一、Terms:这部分摘抄本章出现的所有的人名、地名、哲学术语、其他术语(科学、政治、经济学等)——无论多么生僻都要摘抄——因为我认为应为对一个中国学生来说这些词可能很生僻,但对于一个外国学者来说,这多半就只是常识~这部分工作有以下几个步骤

1.单纯的抄写、记忆(英文+中文+单词出现的页码)

2.为词汇分类。例如:人名、地名、神话人物名字(神名、英雄名),历史事件,学科术语(哲学、科学、宗教术语等)

3.区分词汇的重要性,重要的(例如:God,Time,Being,Wisdom,Idea,Christianity等)用红笔,高亮笔标注出来,常看常思考

4.感兴趣的词汇,标注出来,可做go further study,例如对古埃及Osiris这个神感兴趣,就可以wiki一下他,然后把这个wiki词条打印下来,专门阅读,同样的,希腊神话里的酒神Dionysus,也是,那个Orphism教的教义也很有趣,也可以继续加深阅读——除了单词,当然“词组”也可做这样的工作,比如这个词组,the Peloponnesian War哈哈哈哈哈哈哈哈。。。。研究一个词组似乎立马就可以牵出又一本大部头了啊,所以这样的“go further study”的工作基本就是没完没了的。。。。

5.

单纯抄写的话就像这个样子,亚里士多德的逻辑

stoicism哲学的部分“术语”

Christianity during the first four centuries 那一章的部分"terms"

下面这些好像是全部笔记中做的详细的?因为这章术语确实多。。。Bk3. chapter6.the rise of science~








术语分类模版(红笔部分)





二、Outline


1.
2.
3.
4.
5.

从大概是最简单的大纲,几笔就完了——Spinoza那一章的

到复杂一点的

到虽然不见得是最复杂最烧脑,但“大纲”的字数应该是最多的,Plato的出名的the theory of ideas,Bk1.Part2.Chapter15因为为了分析清楚,我实际上把很多细节也抄进去了,连续专心做了4天才做完——实际上这已经不能叫"outline"了,当是分析过程吧。。。



这就是那个很出名的洞穴比喻,画了个图跟自己逗乐~

然后继续


到这里时已经快疯掉了。。。不得不爆个粗口,休息一下,给自己加个油,补充下体力才能继续。。。不过现在两年后回头来看这样的笔记还是蛮有趣的,比较生动。。。

在下面这张图的左页,详细版的“大纲”基本就完了,右边开始是“Terms”

最后因为“大纲”太复杂,序号层级太多,把我自己也绕晕了,所以不得不搞个“序号整理”,重新做一个比较简明的大纲


到这里是真的完了,最后批注的是,做这一章的“大纲”足足花了我4天!从2015年7月20到23日!

紧接着的一个“附录”

高中历史老师教的“列表法”,很清楚,一目了然,古希腊数学和天文学一览表

前苏格拉底哲学家


还有这种专门用来跟自己搞笑的“大纲”~一份来自曾经的、光荣的“美术30分小组”的荣誉组员的masterpiece~


当然也有很传统的大括号outline,这是做完了所有关于亚里士多德、柏拉图、苏格拉底的笔记后写在笔记本最后的全部内容总结大纲

Plato

他的时代

他的哲学

Aristotle

Socrates

timeline其实也可用作大纲的









美文摘抄

诗歌当然要抄!超喜欢这一章的这几首诗!——全书第一章,the rise of Greek civilization









文学性极强的内容!

本章困难问题论述分析分解,论点以一种清晰的、大纲的方式重新架构

阅读本章时产生的有意义的问题

纯粹为了抄写的快感而抄





B.此外我的笔记本里还有数量相当可观的另一部分、刻意为之的很“杂乱”的笔记,笔记的内容大多先记在便签上,然后再贴在笔记本上,我总结了一下,大致有如下类型

  • Homework
例一:2015年7月 日,Chapter,
例二:
  • Reading List:一般是读这一章节应该补充阅读的书目
例一:
例二:
  • To Do List

小“to do list”

大“to do list”——实际上可说是一份简要的“研究计划”,比如

“数学研究计划纲要”




古希腊神话体系研究纲要

柏拉图研究纲要








  • Shopping List,这不一定是买和阅读直接相关的东西,有时记的甚至是八杆子打不到一起的,比如:去买
  • Insight,
  • Plan,
  • 读书时想到的自己认为有意义的问题

读Pythagoras这一章时想到的,红笔标的是启发出这个问题的页码


  • “智力日记”

阅读方面的实用性建议,例如:自娱自乐,给历史人物写信,交流思想



思考

  • 其他

如Plato全部书名的汇总 ——其实并不懂希腊语。。。只是觉得抄着很有逼格哈哈哈~(当然如果有机会的话,极其十分乐意认真学习Homer和Plato时代的古希腊语~)

续,及希腊语、英语字母表

罗马数字一览表 & 《如何阅读一本书》“分析阅读”的十五个规则(抄在第一个笔记本的开头几页——每个笔记本开头我都会专门留几页做个“封面”然后写些诸如此类的东西,就像一本书要有一篇才像个样子,一本珍惜的笔记本也该有个“序言”)


笔记本“封面”










最后,我这样设计的目的

  1. 电子书
  2. 英文纸质书
  3. 中文书
  4. 九个笔记本,目的如下:
  • 为什么有些笔记故意记得系统性很强?(如“outline,”)
答:和在英文书上的笔记作用一样锻炼理解力,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锻炼理解能力,即如何有条理的处理复杂信息,理解并简化困难且复杂的论述,在理解作者的意思的前提下还能不被他的思路带着跑,保持自己的独立判断的能力。
第二、锻炼写作表达能力,即清晰准确简捷的用文字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
第三、大段大段的写很整齐的笔记有一种书法上的美感(即使是写的英文),这样记笔记记完了之后再回过去看会很爽——就像欣赏一部自己创作的优秀的书法作品那样爽
  • 为什么有些笔记用便签的形式想到什么就记什么,与上面的那些笔记相反,毫无系统性?(例如那些“homework,reading list,to do list,shoopping list,Insight,Plan等”)
第一、方便。有时候临时想到一些idea没地方记了只好加纸(多半是便签)
第二、好看。笔记本上到处粘着这些五颜六色的便签有一种“凌乱美”
第三、活跃思维,系统性的笔记记得太多思维容易僵化,丧失“intellectual rigour”,因此我可以用这些笔记来活跃我的思维,打个比方:系统性的笔记像是一丝不苟的园丁精心修建的皇家花园,每一个细节都精益求精、规模宏大而主题清晰令人肃然起劲,但是缺乏嬉皮士那样的赤裸裸的生命的活力;作为补充,“胡乱”打补丁记的笔记就像是世外桃源里溪边的花丛,重重叠叠、繁花似锦、茂密而混乱、鲜艳而富有活力,充满了原始、自然的愉快感觉。——因此这两种笔记可以很好的互为补充,这种关系有点像孔子说的“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一样,两种笔记相互补充“然后君子”。
  • 为什么要美文摘抄?
  • 为什么要总结“terms”?
  • 为什么要将“本章困难问题论述分析分解,论点以一种清晰的、大纲的方式重新架构”?
第一、最明显的回答显然是
第二、除此之外,
  • 为什么要







———————————————————————————————————————




四、一些我认为有价值的具体笔记内容的展示




———————————————————————————————————————



五、总结:全部工作完成之后,这整件事(阅读、笔记、思考、寻找新书)对我的启发与意义







———————————————————————————————————————

———————————————————————————————————————



第三部分 总结:阅读此书所使用的参考书目&相关视频资料、电子文档资料汇总目录

一、为阅读此书所购买的书籍(以下书名,若用英文写的,则代表购买的是英文原版书,用中文写的,则购买的是中文翻译版)——以下书籍绝大部分在阅读《哲学史》期间购买,也有的是以前买的,因常作为参考书所以也列在下面

A.哲学类,哲学家原著

Plato,《全集》一~四卷,王晓朝译、《理想国》 Aristotle,《全集》第一卷(前后分析篇等)《天象论,宇宙论》、《动物四篇》、 St. Augustine, 《忏悔录》
《愚人颂》 《蒙田随笔全集》 F Bacon,《随笔》、《新大西岛》、《学术的进展》 Descartes,《谈谈方法》、《论灵魂的激情》 Spinoza,《知性改进论》:超级短,一共才 页
Kant,Critique of Pure Reason、《论美感和崇高感》

B.“导读”系列书籍&哲学史&哲学相关书籍

《剑桥<理想国>研究指南》 《剑桥亚里士多德研究指南》 Mortimer J Adler,Aristotle for Everybody :延续了《如何阅读一本书》的风格,文字很浅显,但内容很实用,极其适合有研究亚里士多德原著的兴趣一般人的“研究入门指南”
《古典哲学的趣味》

C.哲学、科学、以外的Ancient Greek Classics&宗教类&文学类

Homer,Iliad 《噢!诸神!》(希腊神话) the Holy Bible Dante,《神曲》卷1~3全集

D.历史类(更多古希罗历史见F.部分)

Herodotus, 《历史》
Thucydides,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Edward Gibbon,the decline and fall of the Roman Empire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 《人类精神文明进步纲要》 雷海宗,《西洋文化史纲要》 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这是一个课堂录音的整理稿,篇幅不多结构也较为松散,显然不适合用来提高理解力做“analytical reading”,但我却十分喜欢这本书,因为作者思维特别活跃,读它的文字总有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阅读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享受,这本书可以作为在“严肃阅读”之余一个很好的消遣性读物。

E.数学&自然科学类+科学史

Euclid,Elements Descartes《笛卡尔几何》 Newton,《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克莱因 ,Mathematics for Non-Mathematicians,《西方文化中的数学》、《古今数学思想》卷一&卷二 《十六、十七世纪的科学、技术和哲学史》、《十八世纪的科学、技术和哲学史》 James Newman,the World of Mathematics,Vol 1~4 Albert Einstein,Collected Papers,the Evolution of Physics,《狭义与广义相对论浅说》,《爱因斯坦文集》卷一~三(商务印书馆) Roger Penros,the Road to Reality

F.古希腊、古罗马文明相关汇总(可能有的遇上面重复)

(1)哲学:古希腊哲学家原著&二手书

(2)宗教

(3)历史

见上面“D.历史类” 《地图上的希腊史》 《》

(4)艺术:文学、雕塑&建筑

(5)

(6)

(7)

其他

二、纪录片

目录

A.哲学家&思想家个人部分

BBC亚里士多德
BBC笛卡尔
BBC牛顿
BBC阿基米德

B.哲学史

C.一般历史

Greek
Roman
中世纪,一个光明的世纪

D.神话

History频道:神话(共12集,分别是介绍Zeus,Thor,)

E.数学、理论物理与其他自然科学

the story of science
the elegant universe
string theory

三、公开课

Yale,Death Yale,Greek History Oxford,Introduction to Critical Reasoning

四、PDF(书&地图)及其他

《地图上的希腊史》







———————————————————————————————————————

———————————————————————————————————————


第四部分 图片 & 评论



这是英文版和中文版的书,英文版有两种,这是美国版的《西方哲学史》,中文版分上下两卷(上卷是何兆武和李约瑟翻译的~)

当我大二花了一整年终于扎扎实实的把整本书都看完了,而且看的是英文版,还是很激动很有成就感的。。。。。于是写下最开心的批注:老子读完了!!!

这是记的笔记一共有九本~前前后后几乎弄了一整年(从2015年暑假弄到2016年6月份左右,期末考试前夕。。。

这是直接在中文书书里边做的笔记,因为主要是在读英文书,中文书只是为了标注人名地名和专业词汇,当单词本用的——勾划重点句,关键词,整理大纲,随手记下问题、答案和感想这些工作,尽管中文书上也有一些,但基本上都是做在英文书上和笔记本上的。。。。所以笔记涂写得极其随意。。。。


在这一页上发现了一个翻译错误~~商务的汉译学术名著系列竟然也会犯这种低级错误,真是难得啊。。。希望新的简体字版已经改过来了。。。

这是在英文书上做的笔记,我同时还在读英文书的电子版,所有生词都标注在电子版上了,而纸质书上只是用铅笔分结构,勾划重点句,标注要点的。本来有很多疑问和感想都不敢往书上写,好像这又太过爱惜了一点。。。(毕竟英文书贵啊。。。)

这是电子版,上边高亮标出的都是不认识的生词,用欧路词典查过以后抄在笔记本上的


这是第一本笔记,讲pre-Socrates哲学的


这是第二本笔记,整本笔记全是关于Socrates,Plato,Aristotle的哲学的

还是第二本笔记,这是Plato那个洞穴理论,用来解释他的理念论的,光看书太无聊,我就画了一个示意图。。。果然自己感觉好玩多了。。。

这是第三本笔记

然后是第四本,这本笔记的内容没什么新东西,全是复习古代哲学,也就是前三本笔记,因此主要用的是中文来写。。。

这是第五本笔记,对应书中的Bk2.Catholic Philosophy. Part1 the Fathers

下面的内容是这一时期的general history的时间线~;其他笔记改天再发。。








未完待续

编辑于 2021-11-12 11:15

(2017.5.1注:

哎,真惭愧大家的赞同。这是本科阶段的读书笔记,现在读研了,形式和内容都发生了许多变化。如今的读书笔记,我只选择个人最感兴趣、自认最具价值的一个话题切入而谈。

至于如何选择话题,这个真的只能经过一定的摸索性的阅读体验和审美过程,不具有普遍参考意义。

如果你想知道如何阅读,可以移步我之前的一个回答:

zhihu.com/question/3783

如今,我不敢轻易对作品下判断,只能不断地扩大阅读量,共勉。)

————————————————————

⭐先抄目录的只有我一个?

⭐然后每一章节的要点?

接着是书中的金句,我觉得这个要看主观能动性了。

接着看别人怎么说作家作品。


最后写写一篇读后感或评论,这是形成系统性的认知结构了。




说到字,用便利贴略工整地写了一下……不要嫌弃我……



编辑于 2017-05-01 17:22

人们出于善意、不求回报地教授你新知识、新技能时,你不要理所当然地接受,最好自己也尝试回报他,礼尚往来能让你们走得更远。

————(新加坡 沈文才)《讲好你的故事:66个小行动改变人生剧本》




我们想在事业上取得成功,仅仅靠自己的力量是不够的,还需要你的社会资本来帮忙。这个资本就是你的人力资本,能让你得到帮助的前提,一定要维护你们之间的关系,懂得礼尚往来。



我们要知道,在这个世界上,除了亲人会无条件地帮助我们,不用回报,其他人的帮助都是有条件。这个条件不是说买卖,你想要得到某样东西,你必须付出金钱或时间来交易,而是当对方需要你有帮助时,你也要提供相应的帮助,不是理所当然的承受。



但很可惜,有些人进入职场后,仍然转变不了这种习惯性接受的个性,认为其他人帮助自己都是应该的,特别是别人要求自己帮忙,态度更是恶劣至极,这导致两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僵,最后形同陌路。




因为别人帮助自己,是花着他的时间和精力来帮助你,他帮助你,是因为他觉得你值得帮。他不会直接开口说,我帮了你,你也要记得回报我,不然我就如何如何。但他的心里一定会期待你能记着他帮过你。在这个世界上,互相帮忙,相互扶持才能让我们走得更远。




比如说,在某档综艺节目,明星杨洋跟其他三人一起进入了毒气室,可是安全面罩只有三顶,他看到只用毛巾捂住口鼻的同伴快要倒下时,他毅然脱下自己的面罩给了对方。





可是对方却没有把毛巾给他,导致他只能用手捂,最后落了个终身咳嗽的毛病。不管是在拍戏,还是上节目,总是咳个不停。



而接受了他的帮助的同伴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应该回报,在毒气室外,冷眼地看着痛苦不堪的杨洋,他的善良没有得到回报。




所以如果你想着通过社会资本来帮助自己成功,那么你一定要懂得维护你的人力资本,对于他人给予的任何帮助,我们都要牢记于心,并抓住任何一个机会进行回报。




这个世界从来就没有免费的午餐,你得到的任何帮助,都是有条件,需要你回报的。这样你们才会走得更远,而不是走着走着就散了。

发布于 2022-10-05 16:43

17年来完善答案的全部动因是我最后写了“未完”+一直断断续续有人给我点赞。

现在我已经大三啦,读书笔记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了。

现在的笔记分两种,一种是纸质书的笔记,一种是电子书的笔记。

首先纸质书又分完全凭兴趣读的书和老师要求读并且做读书报告的书。

1、完全按照兴趣读的书,我是依旧用本子记。之前一年是用的特别厚实的方格本,用了一年快用完的时候,又买了一本九某山的读书笔记本……也很厚。

但是有个问题,因为我读很多长篇,喜欢的句子也比较多,但是这种功能明确的读书笔记,一般有固定数量的地方,不够发挥啊……

大概就是这样。

我更喜欢我的方格本,不过它太重太厚了,不便携带



2、老师要求读的尤其是要做读书笔记的书,就以《叫魂》为例吧。





一共写了16张。因为《叫魂》是分-总式的写法,并且案例很多,分析也很多,所以就用活页画了思维导图,也比较方便携带。不过我的思维导图画的很乱,大家可以去看看大神们的。


3、电子书。电子书我一般看完会在那本读书笔记上做一下记录,主要是记录感想啦。具体句子的话KINDLE有专门帮你导出笔记的网站、软件啥的,大家自搜。


开心,拖了两年终于更新了2333333


以下是原答案。


默默拿出了我高三的读书笔记本。主要特点目的性强,当时更多的时为了高考议论文。一开始是老师强制写的,但后来写读书笔记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并且现在如果读纸质书一定要拿本子记笔记,不然就很不爽……

先占坑!

8.18拖延症晚期来更图啦…………


其实图我当时就拍好了,当时一直上传失败于是就拖到现在突然想起来QAQ晚上在宿舍里拍的灯光比较暗,字也不好看,希望大家不要嫌弃~这三本是高三一年的成果,其实不是很多,不过平常写作文什么的我觉得很实用!



有人觉得摘抄没用啊,到用的时候不记得用啊,我想说多翻!!平时写作文之前翻翻,月考复习的时候翻翻,期末的时候翻翻,你会发现一些经典的你自然而然就记住了,就算具体的记不住也不要紧,因为你大概是记得某段是在你本子的某个位置,总之对写议论文非常有帮助。

我的笔记上有黄色、橙色记号笔,还有彩色水笔的勾画。每一种颜色是每一次看的时候,我觉得很经典很出彩的地方,就划一下,临阵磨枪的时候主要看这些效率也高啦~

另外除了摘抄,每天的摘抄下面还有自己的感悟,自己回头过来看的时候也要注意这一块。想想当时的思想是否很好,还有什么不足。


右半部分不算是摘抄,算是读后感,写了很多,是对一篇新闻的感受,平常周末可以自己尝试写写这类分析性的文章。

编辑于 2017-05-16 09:35

看到喜欢的就记下来了~对于如何读书分享几点建议和看法:

1、读书的时候拿笔一边读、一边划、一边记,比单纯的干读效率更高,印象更加深刻,更容易专注,因而收获也就更大。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书都值得这样做,一般是当我们精读一本书的时候。

2、很多书看过就忘实属正常,对于经典书籍,应该反反复复的读,譬如《红楼梦》读个十遍八遍才算开头,比如《沉思录》《人性的得失与智慧》等书应该置于触手可及之案头,一旦有闲散时间随时就拿来翻看。

3、择书要选择经典。经典书籍是经过古往今来无数读者大浪淘沙、层层筛选后的结果,必有它值得一读的特质。

4、有效利用好生活中的碎片时间去读书。不是说读书一定要大张旗鼓的弄出一下午或一晚上的时间来专门来读,读书是一种渴望和习惯,是一种生活方式,就像吃饭睡觉,不读不行,甚至毫无功利。

5、背只是读书的一个方式之一。曾国藩、毛泽东、蒋介石都要做笔记,古往今来的文人、哲学家们更不必说。邓晓芒读《纯粹理性批判》都要做笔记,他翻译了这本书都没背下来,读书不只是为了记忆。

6、如果觉得靠笔来做读书笔记太慢,可以选择键盘。

如果想要专精一个领域,势必还是要做一个更加系统的记录和检索,搜集、裁剪、复印、归类资料,系统梳理自己的知识储备,以便将来查看、复习、写作或其它用途。比如自称学问最大的李大师是如何读书的呢?

 “我李敖看的书很少会忘掉,什么原因呢?方法好。什么方法?心狠手辣。剪刀美工刀全部用到,把书给分尸掉了,就是切开了。这一页我需要,这一段我需要,我把它按类别分开来。那背面有用怎么办呢?把它影印出来,或者一开始就买两本书,把两本书都切开以后整理出来,把要看的部分分类留存。结果一本书看完了,这本书也被分尸掉了。这就是我的看书方法。
  那分类怎么分呢?我有很多自己做的夹子,夹子我写上字,把资料全部分类。一本书看完以后,全部进入我的夹子里面。我可以分出几千个类来,分得很细。好比说按照图书馆的分类,哲学类,宗教类;宗教类再分佛教类、道教类、天主教类。我李敖就分得更细了,天主教还可以分,神父算一类。神父还可以细分,神父同性恋就是一类,神父还俗又是一类。修女同性恋是一类,修女还俗这又是一类。

  任何书里有关的内容都进入我的资料里来。进入干什么呢?当我要写小说的时候,需要这个资料,打开资料,只是写一下就好了。或者发生了一个什么事件,跟修女同性恋有关系,我要发表对新闻的感想,把新闻拿过来,再把我的资料打开,两个一合并,文章立刻就写出来了。

  换句话说,我这本书看完之后,被我大卸八块,五马分尸。可是被我勾住了,这些资料我不凭记忆来记它,我凭细部的很耐心的功夫把它勾紧,放在资料夹子里。我的记忆力只要及这些标题好了。标题是按照我的习惯来分的。基本上都翻译成英文字,用英文字母排出来,偶尔也有些中文的。  

  今天我把看家的本领告诉大家,李敖知道的那么多,博闻强记,记忆力那么好。我告诉大家,记忆力是可以训练的。记忆力一开始就是你不要偷懒,不要说躺在那里看书,看完了这本书还是干干净净的,整整齐齐的,这不对。看完了这本书,这本书就大卸八块,书进了资料夹,才算看完这本书。

  今天我问大家特别亮一手,把如何看书的招告诉大家。不要以为这本书看完了,干干净净的新的算看过。那个不算看过,因为当时是看过,可是浪费了。你不能够有系统地扣住这些资料,跟资料挂钩。可是照我这个方法,可以把你看过的书,都把它的精华抓出来,扣在一起。这就是我的这种土法炼钢的治学方法。“


我们毕竟不是专家学者,大可不必像他这样下如此多功夫,但李敖的方法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尤其当你有目标的去研究一个领域的时候,不妨尝试下系统梳理这方面的内容,多管齐下、融会贯通,做好搜集整理的工作,才能方便引经据典。

对于答主来说很遗憾,研究生三年只做了两本读书笔记,后来为了方便整理知识和引用,大多是敲在电脑上了~

习惯于在第一页空白写上一些激励自己的句子

有时候读一本书,看到比较经典的句子就记下来——《菜根谭》

《帕斯卡尔思想录》,其实也有《蒙田随笔集》和《培根论人生》,集齐了龙珠。

有时候就记得比较杂乱,像个杂货铺,有三毛的《梦里花落知多少》,有钱钟书对杨绛的话,还有张爱玲的《半生缘》。

各种作家都有,余华、王小波、海明威、仓央嘉措等

《雨后》VS《一棵开花的树》看到自己两年前的文艺小清新,自己都醉了~~

汪国真《热爱生命》

编辑于 2019-09-06 13:45
引爆点 (豆瓣)

编辑于 2017-02-01 14:04
发布于 2015-06-08 21:23

最简单的当然就是勾勾划划,觉得有些话说的有道理,耐人寻味,可以高光标出,不时翻翻。




还有就是写文学作品读后感,看一句,想一想,再看几句,联系前后的句子思考,形成观点,付诸纸笔。可以边读边想边写,也可读完再写。但是不推荐后者。上面kindle那本就是地铁读完,又比较厚,读完再写发现提不起来了,当时的好多思绪飞了。







还有就是笔记了。理论性的书适合这样读。


最后一个是细致研究,我一般这么读:


我是一个不用什么思维导图只相信纸笔的人,也许和我读书的种类有关吧。

编辑于 2015-06-01 16:16

《如何阅读一本书》全文



1.阅读的层次



2.基础阅读



3.检视阅读



4.分析阅读



5.主题阅读



6.作者建议

编辑于 2016-05-03 01:03

美国教育家艾德勒所著,是少见的豆瓣评分在8.5以上的致用类书籍。

本书阐述了大量主动阅读的有效方法,分别从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这四个层次讲述,如何才能做到更主动的阅读,进而提高自己的理解力。可以让你快速、高效阅读一本书。

极力推荐的一本书!尤其是那些觉得自己读书方法还不够理想的朋友,这本书可以让你少走很多弯路。而对阅读有所体会的人,读这本书可以让你有更深的印证和领悟。

第1章 从主动阅读开始1.1 主动阅读

现代媒体上泛滥的信息正在阻碍我们的理解力!因为这些现成资讯效率实在太高了,我们根本用不着自己动脑就可以得出结论,使我们的理解能力逐渐退化了。事实上,阅读需要读者的很多努力,而且越主动,效果越好,读者真正获得的信息才越多。

根据目标的不同,阅读分为:1)单纯为获得资讯而读;2)为求得理解而读。

真正的学习是理解更多的事情,而不是记忆更多的资讯。在第二种阅读中,书中所论述的东西,读者并不是很容易就能理解了,其水平往往在读者之上。此时,读者需要主动利用自己的理解力才行与想像力,把思考作为阅读的一部分。

本书正是为了增强理解力而写的!

作者把这种主动的阅读方式,比喻成没有老师指导的学习方式。读者的疑问不能向老师请教,而是要自己在书中找到问题的答案。

1.2 如何做一个主动阅读的人

主动阅读的核心就是:要提出问题来,并在阅读中尝试去回答。

读者一定要提出四个主要的问题:1)这本书的主题是什么?2)作者细部说了什么,怎么说的?3)这本书说得有道理吗?4)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获得哪些启示?

此外,作者认为做读书笔记,可以增加我们的理解:做笔记可以让你保持清醒;用语言表达出来,更利于我们进行思考;帮助你记住作者的思想。



第2章 阅读的层次

作者把阅读分为四个不同的层次:1.基础阅读;2.检视阅读: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阅读,其实就是略读;3.分析阅读:即对书的完整阅读,旨在理解;4.主题阅读:读很多相关的书,重点关注这些书之间的共同主题。主题阅读是最主动、也最花力气的一种阅读。

2.1 基础阅读

从文盲到正常阅读的学习阶段,通常在小学阶段就完成了,这里跳过不谈。

2.2 检视阅读

当你不确定这本书是否值得做分析阅读时,进行略读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让你知道作者重要的主张。

作者建议了很好的检视阅读操作步骤:1. 先看书名和序,将书归类为某个特定的类型;2. 研究目录页,理解基本架构;3. 检阅一下书中的参考文献;4. 读出版社的介绍,它会尽力将书中的主旨摘要出来;5. 根据目录,挑几个跟主题相关的篇章来看。6. 把书随便翻翻,念个一两段。不要忽略最后的两三页

此外,对一本难读的书,从头到尾先读完一遍,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来思索。即使这次粗浅的阅读只让你理解了好少一部分内容,也能帮助你在重读时,增进理解。

事实上,许多书其实是连略读都不值得的,或者只要快速读过就行了。只有少数的书,需要相当慢的速度,才能完全理解。

速读的诀窍:阅读时视线的逗留或后退,是阻碍我们速读的坏习惯。大脑的处理速度远快于眼睛,只要眼睛能够看完的,大脑就能够处理完。因此,可以用手指作为指针,顺着一行一行的文字移动,视线紧随着移动。你会发现,阅读速度瞬间提高两三倍。




第3章 阅读的更高层次:分析阅读3.1 分析阅读的第一个阶段

规则1:依照书本的种类与主题进行分类

首先,你要用检视阅读先浏览这本书,了解该书所属的种类。当然,作者也会努力通过书名和副标题表明其所属的分类。

不同种类的书谈论的内容是不同的,作者的阐述方式也是不同的,就应该有不同的阅读方法。

书籍的两大分类:一种是虚构的小说类;另一种是传达知识、说明性的论说类。

论说类书籍中主要阐述你要该做什么、如何去做,这类都是实用的书。其他的则属于理论类书籍。例如,康德《纯粹理性批判》和《实践理性批判》。理论类的书籍又可分为历史、哲学、科学、数学等类。历史类就是在处理一些特定时间、地点的真实事件。而那些内容超乎你日常生活的经验,就是科学书,否则就是一本哲学书。

规则2:用最简短的句子说出整本书在谈些什么

读者要努力去掌握住一本书的整体性与组织架构。

规则3:按照顺序或逻辑关系,列出全书的重要部分。将全书的主纲要拟出来之后,再将各个部分的纲要也一一列出。

例如,你可以这样列出来:(1)全书分成五个部分,第一部分谈......,第二部分谈.....(2)第一部分又分成三个阶段.......(3)在第一部分的第一阶段,作者有四个重点....

规则4:找出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

一些典型的问题,包括:某件事存在吗?是什么样的事?发生的原因是什么?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造成的影响是什么?特性及特征是、什么?

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这些问题可能要稍作调整。

3.2 分析阅读的第二个阶段

规则5:找出关键词,与作者达成共识

对关键词汇的准确理解,是作者的观点得以无障碍的传递给读者的前提。

第1步是找出关键词。书中的关键词有如下特征:使用了模糊的特殊意义的词汇、那些让你头痛的词、用不同的字体来区分的词。

第2步是确认关键词在文中使用时的准确的意义,排除一词多义的模糊性。

规则6:从最重要的句子中抓出作者的重要主旨

主旨是作者在表达对某件事的判断。最重要的句子就是那些阐述作者判断的部分。

如下方法可以测试你,是否理解了重要句子中所包含的主旨:1. 用你自己的话来说一遍句子的主旨;2. 将主旨翻译成为另外一种语言;3. 举出一个主旨所形容的例子。

规则7:找出作者的论述,理清这些论述的前因后果,以明白作者的主张

"论述"是指先后有序的句子组合,其中一些是提出例证与理由的主旨句。

读者要找出书中说明这些重要论述的段落,或者在多个段落中挑选句子,整理出先后有序的主旨。要知道,任何一个好的论述都可以作成简要的说明。

两种不同的论述方式:1)归纳法:以一个或多个特殊的事实证明某种共通的概念;2)演绎法:是以连串的通则来证明更进一步的共通概念。

在提炼书中的论述时,要注意找出作者认为哪些事情是假设,哪些是能证实的或有根据的,以及哪些是不需要证实的自明之理。这些可以作为对作者观点进行判断的依据。

规则8:找出作者的回答

确定作者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是未解决的。在未解决的问题中,确定哪些是作者认为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

3.3 分析阅读的第三个阶段:批评式阅读

规则9:读者要先完整地了解一本书,不要急开始批评

当你读完一本书,你可以发表对该书的评论,提出批评,可以是"我同意","我不同意",或"我暂缓评论"。

要注意,除非你真的完成了前两个阅读阶段,对该书有了足够的了解,你才有批评的权力,也有责任这么做。还有时候,如果一本书跟作者其他的书有关,必须看了那些书之后才能完全理解。在这种情况中,你要更小心说出"我懂了"。

规则10:当你不同意作者的观点时,要理性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不要无理地辩驳或争论

规则11:尊重知识与个人观点的不同,在作任何评断之前,都要找出理论基础。

当然,如果你确信足够了解了一本书,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对作者的观点进行批评:1)证明作者的知识不足;2)证明作者的知识错误;3)证明作者不合逻辑;4)证明作者的分析与理由是不完整的。

3.4 辅助阅读

辅助阅读是指我们借助其他一些书籍或辅助知识来阅读一本书。外在辅助包括四种:相关经验,其他的书,导论与摘要,工具书。

依照前述的规则尽力将一本书读完之后,如果仍然有不懂时,就应该寻找辅助阅读的帮助了。但是,过多的依赖辅助是毫无必要的。

例如,利用生活体验来看小说或者哲学书籍是否真实 。 阅读一本巨著时,很有必要按照写作前后的顺序来阅读与巨著相关的其他著作。

3.5 阅读非论说性书籍的方法

前面的阅读规则,不一定适用于阅读小说或诗集。小说、戏剧与诗并不是照着共识、主旨、论述来发展的。

小说

与论说性书籍不同,文学作品是在阐述一个经验本身,那是读者只能借着阅读才能拥有的经验。所以,在阅读小说等文学作品时,不要抗拒想像文学带给你的影响力。一定得打开心灵,接纳它,努力亲临现场,身历其境。在想像文学中,不要去找共识、主旨或论述。在小说的最后一页,故事就不再有生命了。

故事书

如何阅读故事书:快读,并且全心全意地读。让角色进入你的心灵之中,相信其中发生的事件。对于情节,就算一开始不太清楚,也不要焦虑。全部看完之后再回顾一下,就会了解事件的关联与活动的前后顺序了。

历史书

首先,你必须了解: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阅读历史的两个要点:第一,对你感兴趣的事件或时期,尽可能阅读一本以上的历史书。第二,阅读历史时,不只要关心在过去某个时间、地点真正发生了什么事,还要读懂在任何时空之中,尤其是现在,人们为什么会有如此这般行动的原因。

科普书

作者建议我们,最少要阅读一些伟大的科学经典巨著。例如,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几何原理》并不难读。如果你已经读了一些科学的经典名作,那类流行书对你来说就毫无问题了。

哲学书

哲学主要有两种领域:1)关于存在与变化的问题,属于理论或思辩型的部分。第二组,关于善与恶,好与坏的问题,属于哲学中实用的部分。

哲学就是一种思考,别无他物。读者除了阅读以外,什么也不能做,只有运用你的思考。 而且,最重要的就是要发现问题或者找到书中想要回答的问题。

当然,如果哲学家彼此意见不合,不用困扰。因为,哲学问题的最大特色就在每个人必须为自己回答这些问题。



第4章 阅读的最终目标:主题阅读

对一个读者关心的问题,所牵涉的绝对不是一本书而已。因此,我们会针对一个主题,阅读一系列的相关书籍。当然,这个主题也会随着你阅读的过程而不断修正确定。

主题阅读的准备阶段

(1)针对你的主题,设计一份试验性的书目。

(2)用检视阅读的方法,快速浏览这份书目上所有的书,确定哪些书与你的主题相关,并就你的主题建立起清楚的概念。

主题阅读的5个主要步骤

(1)浏览被认定与你主题相关的书,找出最相关的章节。

(2)根据主题创造出一套中立的词汇,带引作者与你达成共识。也就是将不同书中作者对同一话题的不同用语翻译为统一的表达。主题阅读其实是一种大量的翻译工作。

(3)建立一个中立的主旨,列出一连串的问题,使之能够涵盖大多数相关书籍所研究的问题。

(4)界定主要的议题。然后将作者针对主要问题的不同意见,整理陈列在各个议题旁边。厘清争议,同时将相关议题整理出来。

(5)分析这些讨论。这得把问题和议题按顺序排列,以求突显主题。主题阅读的目的,并不是给阅读过程中发展出来的问题提供最终答案,而是你对该主题有了客观公正的理解。

写在最后

其实,读书早该这样读了,只不过大多数人读书主要是为了消遣或者获取信息。读完这本书后,至少在你希望自己的理解力有所提高时,尝试着用文中的方法阅读一本书。

发布于 2016-11-26 16:57

这是我目前为止啃得最透的一本书,从我下面的读书笔记"思维导图"应该就看得出来吧ヽ(*^^*)ノ




做检视阅读时先用XMIND做一遍全书框架

分析阅读时再深入填充框架里面的细节支末

由整体思维再到局部思维,这是这本书教会我的最有用的思维方式之一了

虽然上面的截图中全书所有内容都在一张上面,看着感觉很多会有点累的样子

但是我还是觉得书的整体框架最好不要拆分页,大不了就再做一张只有一级标题的思维导图截图

不然就失去本书作者一直强调的整体框架的意义了,此乃本书的精髓

小女子才疏学浅,欢迎讨论╮(‵▽′)╭

编辑于 2017-01-17 11:42

曾经的我会手写抄录里面的经典语句,按章节排布好,抄录目录与文章架构。因为觉得文章的结构很重要,可以看到作者的逻辑和思路。

发布于 2017-01-07 14:43

我习惯边看边勾画。其实做笔记这个题目有点大,做哪方面的呢?你最想从这本书里获得什么?是架构,文法,为人处事的经验,学习方法,怎样利用时间,怎样面对困难,怎么度过大学生活?

一本好书所涉及的领域是方方面面的,你看的是棋谱,有时又何尝不是人生?你看的是传记,却找到了勇气,你所看到的是什么,与你看书时所困惑迷茫之事之物之人息息相关,看书所看是心境,所答是心疑。

做笔记不过是形式。自古及今,读书法颇多。撕书背书,读厚读薄,钩玄提要,思维导图,好方法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读书笔记做得好不好,检验一下就知道了。能否默想出此书的思维导图,能否就某个问题向他人进行简要清晰的解答,那些写个不停的美句能默出几个,书中所提的你认可的方法,提议,经验可曾有应用过,是否反思过,或者最简单的,你有没有感动过,感动过后,你有改变吗?还是流过泪,流过了,也就算了。

虽说讨论的是做笔记,但我们为什么要做笔记呢?当我们过于在意做笔记的形式,字迹是否工整,诗歌怎么摘录版面会好看又省地方,这个是写爱情的那个是讲信仰的要不要分个类,红笔蓝笔不够用,要不要再买几支彩笔,甚至这个本子古朴,那个本子甜美,所以记的东西也要匹配。。。。。。

经常记着记着,一篇文章记没了,现在,数年过去,只能记得字还是认真写的,还有当时那份磨磨唧唧,半天半天得着机会想展示给别人看的虚荣心。

很浪费时间。笔记是给自己看的,是用来梳理思路,开拓思维,防止遗忘,再加工,是先想作者所想,后思自己所思,最后里里外外,将书如庖丁解牛般,抛掉笔记,一念之间,寥寥话语,便将此书说个明白,或将疑问得个解答。

做笔记为的是抛开笔记,抛开原著,是先整理,理解,记忆,应用,最后它融入进了你的血液里,再也分不开。

多问为什么?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

编辑于 2015-09-30 21:43

最近的几个读书笔记


编辑于 2020-03-02 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