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器材
单反相机
佳能
数码相机
相机

麻烦能否介绍一下佳能G系列相机的发展过程,及各型号相机的性能对比?

关注者
20
被浏览
73,021

6 个回答

我主要说博秀G系列

佳能博秀G系列最早是在2000年推出的PowerShot G1,在2000年的时候,就拥有330万像素的1/1.8英寸传感器。同时支持RAW输出。

那会一般的准专业小型数码相机的取景器都采用类似傻瓜相机的光学取景器。G系列也延续了这个设计直到G16。

当时G系列只是佳能小型数码相机的高级系列但不是顶级系列,因为上面其实还有个Pro系列。

新款Pro90 IS位居佳能当时的PowerShot系列相机产品线之首。

直到04年,佳能出了PowerShot Pro 1。第一次,也是目前最后一次在小型数码相机上搭载了佳能L镜头。在Pro 1之后,Pro系列就完结了。从此以后,G系列就成为了佳能小型数码相机的顶级系列。

PowerShot Pro1的L镜头充分利用了图像感应器的约800万像素分辨率,还是除UD(超低色散)和非球面镜片外,较早采用萤石镜头的小型数码相机。

04年后,佳能隔了一年,在06年推出了G7,发生了外形上的变化,按照官方的说法是。。复古外观= =反正G7开始,G系列的外观一路延续到了G16,都没有太大的变化。

PowerShot G7利用可伸缩变焦镜头实现了紧凑、棱角鲜明的机身外形,呈现出时尚、类似经典胶片相机的复古的新外观。

其实现在去聊G1到G16的性能没有太大的意义,因为2000年到2013年这段时间里面的G系列除了G1X之外,传感器尺寸一般都在1/1.7英寸左右,性能随着技术发展越来越强。但总的来说其实并没有特别值得说的。表现的更像是操控更好的PowerShot S系列。

不过12年佳能推出了G1X。这台机器怎么看都像是一台试水的机器,G1X系列也是市面上少有的,传感器尺寸超过M43的可变焦小型数码相机。另外一个据我所知就是徕卡X VARIO。

G1X搭载了一颗1400万像素1.5英寸的传感器,像素密度和佳能祖传1800万像素的APS-C传感器一样。镜头规格非常难看,等效28-112mm,最大光圈2.8-5.8。依然带着祖传的光学取景器,还有几乎没有的微距性能。但是因为它和APS-C单反相机一样的画质和翻转屏,我非常喜欢这台机器。

搭载自主研发的、与APS-C尺寸感应器纵长基本相同的约1.5英寸CMOS图像感应器(约1,430万像素),实现了接近数码单反相机的高画质。

G16之后佳能估计也是看到小底数码相机迟早要被手机搞死(现在看1/1.7英寸确实是被搞死了)。全面提升产品线,全系使用G*X的命名,传感器尺寸从1英寸起步,并且不再使用之前的换代序号,而是采用类似EOS系列的命名,数字从大到小越来越高端。

G9X(2015),G9X Mark II(2017),最便宜最低端的机器,两代其实没啥区别,连外观都一样,都是1英寸2000万像素的传感器,搭载等效约28-84mm,最大光圈2.0-4.9的镜头。主打轻薄时尚,机器上只有两个波轮和很少的按键,操控全靠触摸屏。(我觉得银色款非常好看)

G7X(2014),G7X Mark II(2016),主打操控的1英寸底小型相机,一代基本上就是加强版G9X,多了两个波轮,更好的镜头(等效24-100mm,最大光圈1.8-2.8)和翻转屏。二代外观上加了个手柄,着重加强了防抖和视频性能,很受视频拍摄者的喜爱。

G7X Mark III(2019),专为vlog拍摄者研发的新款相机,增加了麦克风接口,使用了更新的堆栈式1英寸传感器,支持4K无裁切拍摄。体积也小了一点。

G5X(2015),操控更强的G7X Mark II。或者说内置EVF的G7X Mark II。拥有翻转屏,内置EVF取景器,四个波轮,镜头和G7X一样的24-100mm,F/1.8-2.8的镜头。2000万像素1英寸传感器。

G5X Mark II(2019),和G7X Mark III一样采用了更新的1英寸堆栈式传感器,取消了类似军舰头的EVF设计,改为类似黑卡的弹出式EVF。搭载了全新研发的等效24-120mm,F/1.8-2.8的镜头。

G3X(2015),类似于索尼黑卡的RX10,长焦一英寸底相机,和G1X Mark II一样可以外接EVF取景器。搭载了等效24-600mm,F/1.8-5.6的长焦镜头。操控很好,不过只出了一款,目前没有换代,隔壁RX10都出了4代了。

G1X(2012),刚才说过了,我就不多说了。

G1X Mark II(2014),去掉了光学取景器,但是可以外接EVF,搭载了1300万像素的1.5英寸传感器。镜头规格得到提升,等效24-120mm,最大光圈2.0-3.9。有人说虽然镜头规格提升了,但是画质反而有所下降。有一个向上翻的翻折屏。

G1X Mark III(2017),目前最强的G系列机器,2400万像素APS-C画幅传感器,支持全像素双核对焦,镜头规格15-45mm(等效约24-72mm),最大光圈2.8-5.6,内置EVF取景器,拥有翻转屏。虽然参数很好,但是个人感觉非常无聊。基本上就是一个固定了15-45的M5或者M50。也就是欺负EF-M没有高规格标变,不然整个恒定2.8基本上G1X Mark III存在的意义就剩体积小点了。

佳能小型数码相机首款APS-C画幅机型,采用有效像素约2420万的CMOS图像感应器和新设计的大光圈3倍光学变焦镜头

今年佳能发布了G5X Mark II和G7X Mark III,性能增强了不少。我今年也买了一台G9X,作为备用机还是挺方便的。G系列虽然可能不能和索尼黑卡系列相比,但是能给轻量化用户提供一个完全不同的选择,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同时佳能也通过G7X Mark III向最近很热门的vlog市场进军,也许能获得不错的效果。

虽然现在相机市场萎缩,尤其是小型数码相机市场。但是我还是希望G系列能一直走下去。

很多数据来自 佳能相机博物馆,我觉得这玩意儿真的好使,淘老镜头就对着找就好了。希望尼康索尼适马腾龙都能有个类似的玩意儿。

编辑于 2019-08-02 10:00

我来说说数码化以后的G系列产品的感受。

从佳能2018年的产品结构上来看,博秀中的G系列产品,是入门级别的卡片机:

在2002年左右,我记得同事买了一台G2,价格好像是一万多元。

我是从G11开始入手的,那个相机广角不够,光圈不好,但是有内置灰镜等等很有趣的功能。

之后的G16内置星轨功能,我也拍过,但是毕竟感光元件很小,效果一般。

Canon G1X我也是第一时间购入,当年最潦倒的时候,只有一台单反,G1X就成了有力的备机。这是G1X的慢门,多张,Photoshop平均值堆栈拍摄的纳木那尼峰:


Canon G1X MarkII,我先后买了两台,第一台在吉乌寺丢了。后来又买的一台,频繁因为我的原因损坏,我觉着是八字不合,就出掉了:

内置星轨功能很方便拍摄。这一张照片给我带来过几千元的销售收入,是用垃圾袋装土,垫着拍摄的:


由于防水壳便宜,我用来潜水拍摄:


日常拍摄,也毫无压力:


既然我和Canon G1X MarkII八字不合,就换了G7XII。它的体积更小,光圈更大。详见:

我每天出门必背的相机。有 很多针对初学者的场景模式,体积小,重量轻,因此我没有再考虑过Canon G1X MarkIII。


编辑于 2019-03-08 10:52

当年用过G2,很耐用的机器,我用了6年,f2.0-2.2的光圈让我后来用了很久单反都觉得镜头的光圈都是渣。不过当年还有一个很神的机器是索尼的F707

同类的大光圈便携式相机在市场上绝迹了很多年,一直到奥林巴斯ZX1才重新开始火起来。

编辑于 2019-05-07 04:42

我用过佳能G1X、G1X MarkⅡ、G12。

G1X:全金属机身,折叠翻转屏,成像质量优异,对焦慢,慢到抓拍时不能及时按下快门。

G1X MarkⅡ:全金属机身,触摸翻转屏,对焦快,有wifi功能,成像质量一般,镜头伸出很长。

G12:全手动旋钮,折叠翻转屏,操控良好,体积一般,像素太小。

推荐初学者使用G12,便宜好用之外,更接近单反的操作模式。

发布于 2019-04-14 08:34

前面的各位老师已经把G系列的历史说完了,我从市场角度说一下,并借此谈一下G系列可能的未来。

G系列的历史使命是什么?或者说为什么会有G系列?

在G1发布的2000年,那时数码相机基本只有两类:偏向家用的数码相机,比如powershot s40,或者绝对专业的数码单反,比如尼康D1、佳能EOS D30。这其中存在巨大的市场蓝海区域,也就是G系列所在的市场——便携式专业相机。这种相机在家用相机的基础上,引入专业单反的操控、相对高档的镜头、大尺寸的CCD,价格段介于专业单反和家用相机之间。如此精准的市场定位,打的就是没钱买数码单反(那时数码单反没有低于一万的,注意,是00年的一万),但又想放下胶片相机,尝试数码相机的摄影爱好者。这就是G1的起源,它必定一炮走红。

所以,G系列,一开始就是要“专业、便携、便宜”

作为后来诸葛,我想大家都知道了,这个细分市场的用户群在00-12年这12年间,总的来说处于上升趋势。这为G系列的成功奠定了基础。细分起来,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00-08年左右,竞争策略:摄影爱好者迈入数码摄影领域的第一台专业相机。对应的是G1-G5。为什么这么说?这几台便携式相机居然有肩屏,这完全就是让用户初步尝到EOS系列单反的味道。

08-12年左右,竞争策略:摄影爱好者的单反备机。对应G9-G12。这几年入门级单反价格已经下降到摄影爱好者可以接受的区间,特别是EOS 60D市场定位变化后一下子打开了中端APS-C单反这一市场,以及1000D、D3000对入门级单反的普及,都让专业相机区间整体下移。G系列抓住机会,移植自EOS系统的多波轮操控、金属机身、实用的焦段,成功成为了EOS系统的副系统。当时很流行EOS 5D、5D2搭配G10、G11、G12,构成单反主抓严肃摄影、G系列主抓快速反应的拍摄方式。由于用户群体的扩大,这几年是G系列最辉煌的时期。

10-13年相机界出了三件里程碑式事件,都发生自索尼,我想大家应该是知道的。G系列之后的命运就和这三件事密切相关。

第一件事:10年索尼发布NEX微单系统,标志着C画幅无反开始发力。在松下、奥林巴斯无反问世两年后,无反结构终于被用户认可。现在我们知道了,C画幅无反,实际上就是专业级便携式相机,只不过当时大家很少意识到。佳能的对策,就是在12年初推出G1X,用G系列成熟的专业操控+类似C画幅的大底与NEX系列偏时尚的市场定位进行差异化竞争。G1X这款相机其实是革命性的,虽然缺点很多,但它的出现其实说明,无反这一市场已经崛起,对传统消费级相机的蚕食已经大到了不得不推出产品阻击的程度。

第二件事:12年索尼发布RX100,开启了1英寸专业卡片机的市场。RX100的市场定位其实很有意思,G1X的出现是为了阻击C画幅无反,结果自己做得又大又厚(带电池530g),这已经背离了便携式这个初衷。RX100瞄着这个缺点又搞差异化竞争,我和你一样专业(RX100菜单取自NEX微单),但我要比你小,画质不能差太多。沿着这个策略,索尼得出最佳感光元件尺寸是1英寸。果然,RX100靠着这个定位基本算是干翻了G1X,以及打酱油的G15和G16。G系列实际上输在了“画质类似却没你便携(G1X)”,以及“和你一样便携却没你画质好(G15、G16)”上。

第三件事:13年索尼发布A7全画幅微单,开启了专业级全画幅微单时代。关于无反专业级是NEX-7开启的还是A7开启的,这个众说纷纭,但A7绝对是里程碑式相机。A7的出现,最大的意义在于让专业用户认识到,原来我不需要什么单反备机,因为全画幅可换镜头相机也可以很便携。所以说,A7的出现,标志着单反备机时代即将终结。那么,定位于单反备机的G系列,受到毁灭性打击也是必然了。

这三件事后,G系列的地位受到很大影响。佳能迅速调整市场定位,一方面推出EOS-M无反系统,同时在G系列上靠同画质+高性价比强势竞争RX100,推出G7X、G5X等新一代G系列卡片机。有一说一这个策略非常成功,因为G系列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G7X的风评和销量还是相当不错的。特别是在16年V-log开始崛起后,佳能很快嗅到了这个市场,G9X2、G7X3明显针对视频做了优化。这个时期的G系列,一方面借着A7系列微单和EOS单反势均力敌的市场,在单反备机的定位下苟延残喘;另一方面积极寻找新的市场机会,迅速转变市场定位,尽最大可能活下去。

18年发布的G1X3,G系列历史上第一次采用完全与EOS单反一致的C画幅CMOS(EOS 80D同款),但惨淡的销量说明,单反备机这个概念已经彻底完蛋了。

20年后,V-log越来越重要,也越来越专业。用户想要log,想要高码率超采样,所以光靠G7X3的4K 30fps根本就不够。同时,旗舰级手机靠着计算摄影,在直出方面已经远远超过G7X3。便携式相机的市场容量已经很小了。结果就是,G系列最后的希望,平衡了便携拍照与视频拍摄需求的G7X,最终被打败。

G系列光辉的20年,彻底结束了。

G系列,就是便携式专业相机的代名词。它的定位再怎么改变,这个核心定位没有变。但是,G系列所在的便携式相机市场,已经基本宣告被手机代替,这就导致G系列的未来无比黯淡。现在全新A6000才3400还是涨过价后的,G系列的核心竞争策略“专业、便携、便宜”,目前看来已经全部被打败。作为相机界的G系列,完成了它的使命,可以休息了。

不过,作为V-log界的G系列,不是没有存在的可能。索尼刚刚发布了V-log专属相机ZV-1F,搭配20mmF2超广角定焦,一大堆V-log专属功能,唯独缺失了S-log支持。如果佳能能将C-log下方到一款价格不足4000的卡片机上,我想,那就是未来的G系列,一个属于视频时代的G系列。

G系列,应该会永不停息吧。

この素晴らしいカメラを作っていただいて、本当に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した。


放一些照片,G1X拍的,大概14-18年左右。

三不三联无所谓了,可以参考下G系列的巅峰画质是什么样的。

编辑于 2022-11-14 01:29

我从2008年开始,备用机是佳能G10,用过几年的备用机,也用了几年的主力机,平均拍了1万多张照片了。用到2019年1月寿终正寝。(镜头卡住不能缩回)也已经没有了修理的价值。

我非常喜欢这台相机,极其坚固耐用。陪我走了不下20个省份。很多城市的夜景都是用它拍的。

可惜这个系列停产了,否则我会再买一台做纪念。

编辑于 2020-07-04 1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