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

温州是一座怎么样的城市?

关注者
314
被浏览
772,912

102 个回答

温州,除了钱多一无所有?



很难说,温州是一座怎样的城。它常被作为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形象缩影,有着遍及四海的商人和商品,说着中国最难懂的方言,也曾坐拥“闲敲棋子落灯花”的文人荟萃,亦有壮阔磅礴的大好山河。


这些是温州印象,但不是温州的全部。了解温州,还是得先了解温州人和他们身上的温州精神。循着这条精神脉络,我们能够厘清这片土地与这座城市的关系,理解温州人永远前行的动力从何而来。



从千年历史中徐徐走出来的温州,很多时候像是一个矛盾体:贫瘠与富有、出走与回归、闯荡与保守、儒雅与草莽,在它身上并存。


而这一切气质的源头,或许就是温州人脚下的这片土地。东南沿海,闽浙交界,一条并不算宽阔的瓯江,从浙南群山中蜿蜒流淌,汇入东海。


古称“东瓯”的温州,是所谓百越之地的一部分。先秦时,这里人口稀少,被视作蛮荒之地,“断发文身,错臂左衽”是《战国策》对它的记载。


秦统一六国后,设郡县,在今温州地区设立闽中郡,这是温州纳入中原王朝建置之始。南北朝时期,衣冠南渡,很多中原士人来到江南,也给温州注入了延续至今的文脉。


到了唐宋时期,温州成为文人荟萃之地。“闲敲棋子落灯花”就出自永嘉(温州古称)四灵之一的赵师秀之手。南宋时,随着中原文明再次南迁,温州的文气愈发蓬勃起来,有“人物满东瓯”之说。


浓厚的学术氛围让作为当时最重要的儒家学派之一的永嘉学派,也随之诞生壮大。从宋元到明清,温州绵延千年的文脉终结出了精致的果实。


永嘉昆曲、青瓷、漆器向我们讲述着彼时温州的雅致气息,被称为“活化石”的温州话,也保留大量原住词汇,记录着宋朝甚至更早时期汉语的特点。


如果历史就这样走下去,温州很可能会成为一座文化之城、历史之城,符合温州——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润的城市性格。


但在近代,这片土地上星星点点的商业火种,终成燎原之势,把温州推上了全国著名商贸城市的位置。


“白手起家、敢闯敢拼、百折不挠”是外人说起温州时,弹出的高频词汇,浓厚的商业氛围或多或少掩盖了它作为一座古城的文气。而这两种气质的此消彼长,也能在很大程度上解释温州人身上的矛盾,土地稀少,催生了温州人向外的渴望。


在古代,这种渴望体现在科举的胜利上,今天则依托于遍布四海的温州商人。


东南丘陵,地形封闭,远离中心的温州,即使在最压抑的年代,也没有完全熄灭商业的火苗。所以历史上儒雅的温州人,能在改革开放之初,被一穷二白的草莽之气驱使,瞅准商机,离开家乡寻找财富。


四十年的积累之后,有些人选择定居一线城市甚至海外,温州成为遥远的印记;还有的人选择回到温州,躲进保守的情绪里,对着儿女领来的外地对象上下打量。


温州的历史从来都不是轻快的,在重重叠叠的时光里,温州人走出漫长的距离,属于他们的精神也逐渐成型。


温州自古商业繁荣,手工业发达。艰山海阻的地形一方面限制了温州与其他地方的联系,另一方面也让这里得以摆脱官方正统儒家思想中重本抑末、抑制商业的压力。


在大多数叙事里,人们一遍遍诉说着商业文明在温州的崛起,甚至将这种商业精神的起源归结于南宋时的永嘉学派。把“事功”作为核心的永嘉学派,主张义利兼有,这一点也常常被认为是温州人务实的源头。


十九世纪,在东西碰撞的历史背景下,温州开埠,昔日中国最重要的码头之一再度繁忙起来,这也加速了温州人拥抱商业的进程。



1937年,留学欧洲的社会学家费孝通来到柏林,房门被一个拎着手提箱的温州人敲开,尽管费孝通听不懂温州方言,但这个温州人还是热情地打开箱子,向他推荐日用百货。


半个世纪之后,1986年,费孝通到温州考察。灵活的小作坊模式,让费孝通大加赞赏:温州模式的重要意义倒不在它发展了家庭工业,而在于它提出了一个民间自发的遍及全国的小商品大市场,直接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建立起一个无孔不入的流通网络。


凭借着费孝通所描述的温州模式,改革开放初期,这座城市冲在了时代的潮头。指引这个过程的,正是温州人不怕苦和累、敢为天下先的奋进精神。


当地不认温州商品,他们就一点一点推销;国营商场拒绝温州货,他们就包下柜台来自己干;哪个地方没有通温州的航班,当地温州人就租飞机,自己开辟航线;银行贷款难,以熟人关系为担保的民间金融风生水起……


这种野蛮生长的气概,今天读来既让人动容,也让人心忧。比如连环相扣的民间借贷,虽在当时解了很多温州商人的燃眉之急,却也埋下了一个长久的隐患。


上世纪九十年代是温州商人最辉煌的时代,遍布全国的温州商会,把温州村、温州街、温州商城开到了大大小小的城市,温州模式开始向外推广。


与此同时,随着外来的财富增加,温州也愈加繁荣。那时候,全国六千多辆菲亚特车型,有一半多在温州跑出租,老温州习惯把坐出租车叫做“坐菲亚特”,站在街头喊一声“喂,菲亚特”也成了很多人的共同记忆。


到了世纪之交,温州中小企业如雨后春笋,这些手握资金的老板组成炒房团,他们的大手笔让不少人记忆犹新。当时,浩浩荡荡的温州人拿着钞票,涌进上海买房,拿上海户口,上海的开发商甚至跑到温州的报纸上登广告。


那时在一片繁荣之下,恐怕谁也没想到,炒房团之后,下一个让国人记住的温州商业印记,会是一家倒闭的皮革厂。


温州商业活跃,带动了民间金融发达,各种地下钱庄、担保公司层出不穷。但是这种发展模式的无序和不稳定在十年前的那场金融危机里暴露无遗。


相关统计显示,在2010年前后,整个温州,接近90%的家庭或个人参与民间借贷,60%左右的企业也深陷其中。随着连环还债崩盘,资金链相继断裂,老板们纷纷跑路。


其中偏偏有个叫做黄鹤的人,和他的江南皮革厂一起,成了全国人的笑谈。尽管后来在温州商人的一再要求下,这首恶搞歌曲的作者进行了道歉,但温州经济遭遇挫折,却是不争的事实。


话说回来,在过往的四十年里见惯了生意场上风云变幻的温州人,所见的挫折从来都不少。


1987年夏天,杭州武林广场一把大火,把5000多双劣质温州皮鞋烧成灰烬,此后几年,“温州鞋”几乎成了低质的代名词。


温州人在挫折中学会了品牌意识,抛弃了仿制,一批日后驰名全国的皮鞋品牌,就是从这时候启程的。时间一直回溯到1980年12月11日,那大概是所有温州商人的一个共同起点。


那天,二十岁的温州女孩章华妹,从工商局领到了中国第一张个体工商营业执照,也成了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位个体户。


那时候谁会知道,这将是一个时代的起点?谁又会知道,温州和温州人,在未来的四十年要经历多少曲折,创造怎样的传奇?


但就像从丘陵间蜿蜒入海的瓯江一样,温州人见惯了曲折的路,不管前路有多少阻隔,一直往下走就是了。


今天的温州,似乎不太像一个还能创造奇迹的城市。


从过去走来的温州人,少数像神秘的黄鹤一样远走他乡,跑路之后再无踪迹;还有的像唯品会创始人沈亚一样,闯到一线城市做一番事业;大多数温州人,都像章华妹一般回归平凡,过着安适的日子。


尽管温州的经济总量还能排在浙江第三,常住人口也接近千万,但它身上,渐露疲态,越来越体现出一座传统小城的气质。拼命闯荡、四海为家逐渐退出了这座富足的海滨城市,在温州人的生活里,那种求生存的紧迫感渐渐散去。


吃一碟猪油糕,生活平淡向前,但能吃饱穿好,不正是上一代温州人选择出发的理由吗?忙了四十年的温州人,正好可以拾起先辈的昆曲和诗词,也可以到明秀的山水里走一走,好好赏玩。


位于温州东北部的雁荡山,以仙风道骨闻名,素有中国“东南第一山”的美誉。古往今来,文人墨客纷至沓来,留下诸多优美的诗篇。与常规的赏景线路不同,在东南地区的户外圈,流行着一条沿着雁荡山脊线行走的路线。


四望白云,迷漫一色,平铺峰下。诸峰朵朵,仅露一顶,日光映之,如冰壶瑶界,不辨海陆。这段文字出自徐霞客之《游雁宕山日记》,当年的雁宕山即如今的雁荡山。


在浙江的东南沿海,从北向南横亘着四明山脉、天台山脉、括苍山脉和雁荡山脉。雁荡山绵延数百公里,按地理位置不同可分为北雁荡山、中雁荡山、南雁荡山、西雁荡山(泽雅)、东雁荡山(洞头半屏山),通常所说的雁荡山主要是指乐清市境内的北雁荡山。从高处看,雁荡山像个精致的盆景,以峰险、嶂奇、洞幽、瀑绝、潭深被誉为海上名山、寰中绝胜。自古文人墨客攀缘其间,无不叹息:此山不可记也。


此山不可记也,并非此山无甚可记,古往今来,文人墨客留下了5000余首诗词,便是摩崖石刻,也有400处之多。一处风景,被人穷尽了溢美之词,再从文字上绞尽脑汁寻找赞美的话,确是鲜有新意,所以,“此山不可记也”是有道理的。


在这些咏叹雁荡山的古人中,唯有徐霞客是真正的行者,他没有像文弱书生仅止步于“雁荡三绝”灵峰、灵岩、大龙湫流连忘返,而是以“上穷碧落下黄泉”的精神,三进雁荡,爬遍大小山峦,先是登百岗尖边峰,后是登雁湖尖、百岗尖,以亲历所见,得出“大龙湫之水非雁湖而来”的结论。


常言道,无限风光在险峰。雁荡山的“险峰”从东向西一字排开,有四座,分别是乌岩尖、百岗尖、凌云尖、雁湖尖,雁荡“四尖”便是指这四座山峰。当年徐霞客并没有“四尖”的概念,他是从“四尖”的中部杀入,直取大龙湫瀑布,从大龙湫背攀登绝壁而上,仅登峰雁湖尖与百岗尖。徐霞客为何登高望远?他就是想亲自考证“宕在山顶,龙湫之水,即自宕来”的记载,求证大龙湫瀑布的水源之谜。


四百多年过去了,如今,“雁荡四尖”俨然已成驴友探险的圣地,在四座山峰的山脊间穿行,成为浙闽沪户外圈中最受欢迎的探险线路。登高望远,极目天地,会产生征服山峰的快意,但对“雁荡四尖”来说,攀缘于四尖之脊,深渊薄冰,柳暗花明,更能体会人生得意。


走这条线最好的季节是春秋两季,冬季冰雪路滑,夏季酷暑难耐,密林之中多蛇虫,都为挑战之行带来许多不确定性。通常,驴友的穿行线路都是从乌岩尖起,至百岗尖、凌云尖,雁湖尖出山。


从雁荡最高峰的百岗尖到乌岩尖,两山相连的山脊犹如一条游走的蛇,若隐若现,山脊上长满了树和灌丛。百岗尖分东尖西尖,从东尖往上,是一条60度的斜坡,碎石浮动,土质疏松,双手双脚爬行还不一定牢靠。但翻过百岗东尖,一条最美的山脊线展现在眼前,远望,往百岗顶的山脊薄如鲫鱼背;行之,如徐霞客所说,已而山愈高,脊愈狭,两边夹立,如行刀背。山脊西侧偶起大雾,只一会儿,雾就散漫开来,流水般翻过山脊流淌向东。站在百岗尖极目乐清湾,水天一色,然海中玉环一抹,若可俯而拾也。徐霞客所说的,玉环一抹,正是远方的玉环诸岛,在雾气中隐约可见。


从百岗尖去凌云尖的路更不易,先是下坡的路,正如徐霞客所言,又石片棱棱怒起,每过一脊,即一峭峰,皆从刀剑隙中攀援而上。显然,徐霞客是从凌云尖方向爬往百岗尖的,那片石坡,从下往上是攀缘,自然所见是“石片棱棱怒起”,而驴友通常是下坡,需手脚并用,与满坡的片石争夺落脚之地。


同样是山脊,这条路走的人少,灌丛和杂草长得茂盛。当翻过两座山,登顶的路全埋在比人还高的树丛中。经过漫长的林下穿行,真站上凌云顶时,内心就有了凌云壮志的豪情,望四面峰峦累累,下伏如丘垤,惟东峰昂然独上,最东之常云,犹堪比肩。四顾山色又不同,奇峰绝壁在眼前。


今人早已把雁荡山成因分析了个透彻,我国著名火山地质学家陶奎元先生曾多次考察雁荡山,他在论文中写道:雁荡山是亚洲大陆边缘巨型火山带中白垩纪火山的典型代表,中生代时期,古太平洋板块向亚洲大陆板块俯冲过程中,挤压摩擦产生热能,使上地壳和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岩浆。当有断裂通往地表时,岩浆就沿着这一通道上升到地表一火山就喷发了。在经历火山爆发、塌陷、复活、隆起的过程后,岩浆覆盖在原始地貌上,岩浆中的流纹岩成为了雁荡山的主要地质。所以,假如有心,你走近雁荡山体,能清晰分辨层级分明的流纹岩、凝灰岩。


但山脊之美是不需要这么多理性分析的。向雁湖尖进发,凌云尖至雁湖尖的山脊之路渐与古道重叠,蜿蜒的古道两边,尽是遍野的茶树和次生林,人烟已近。实际上,因雁湖之远,茶山、林木疏于管理,几近荒芜。


冲顶雁湖尖时,太阳往往已挂在西边,把装备留在半山的林场守护点,轻装上阵。在落日之时大概能抵达雁湖尖。站在驴友捡拾的玛尼堆前,数十个小时的连续攀爬,让闯入者收获了最后一份喜悦——太阳光温暖地洒在每个人的身上,余晖把大山镀上了一层金色。


雁湖尖是雁荡山的第二高峰,雁湖云海和雁湖日落为雁荡胜景。远山如黛,山脊一抹,一天的跋涉艰辛也就随着太阳落下,清风荡起,挥散于天地之间。这,就是雁荡之魅了。


地处温州最北端的楠溪江同样具有传奇色彩。华夏大地虽盛产名山大川,诸条诗路亦千古流芳,可孕育出中国最初山水诗的,却是这条低调质朴的江河,楠溪江的山水基因亦从此汇入中国诗歌史的辉煌之中。


在地图上寻找楠溪江,会在浙东南发现一个优美的树状水系,它植根于瓯江之上,在雁荡山脉、括苍山脉等崇山峻岭的包围中舒展着它的枝繁叶茂。


这条写满传奇的江全长三百多里,在瓯北茂密的山林间百转千回,一路逶迤南下,涌入瓯江后奔向东海。东晋始设永嘉郡,永者,水长也,嘉者,美善也,这方大地终因山水明媚而得名。在传说中,永嘉城刚刚筑城完工时,曾有一只白鹿嘴衔鲜花从城中穿过,所到之处天空出现五色祥云,故永嘉又名白鹿城。由于三面环山,既非通衢要道,又非兵家要地。在漫长的时间里,楠溪江都深藏于浙东南的山野水泽之中,少为人知。


直到约一千六百多年前的一天,楠溪江上漂来一叶扁舟,打破了这里的平静。船首立一人,长袍飘逸,以兴奋和新奇的目光打量着这方古朴秀美的山水,胸中激荡起万千涟漪。他便是从京都建康跋山涉水而来的谢灵运。


这是一场神奇的相遇。谢灵运还不知道,他将在这里写下中国第一批山水诗,光耀千古;而楠溪江也未曾意识到,其水清、岩奇、瀑多的自然之美,将从此融入中国古代诗歌的血脉和基因之中,源远流长。


在这场动人的相遇过去一千多年后,游客纷纷来到楠溪江,怀着难以释怀的疑惑,打量着这条江河每一次的晨雾暮岚——中国名山大川数不胜数,山水诗为何选择在楠溪江呱呱落地?


实际上,楠溪江带给他的灵感和激荡,很可能远远超出了谢灵运的预想。在此之前,虽然他也有一些涉及山水的诗歌,但还算不上是真正的山水诗。可来到楠溪江畔之后,他深藏于内心的山水基因便被神奇地激活了,仿佛他乡遇故知,尽情倾诉。谢灵运在永嘉只待了一年有余,却也是他创作的高峰期,其现存的山水诗约有40余首,永嘉时期的便有20余首。


在楠溪江大桥桥头,那尊高大的谢灵运塑像,他一手捋着长须,一手握书,眺望远方。当年,他正是从这里进入了楠溪江。江河交汇处,江涛拍岸,乱石崩云。绿嶂山中,涧流蜿蜒,清澈见底。石室山群峰峥嵘,古洞幽深……


楠溪江从上到下,三十六湾、七十二滩。上游江水奔腾跌扑,多瀑布深谷;中游河谷渐阔,遍布浅滩深潭;再向下游,田园之美尽收眼底。百闻不如一见,可以想象,如“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绝代佳人般的楠溪江是如何让谢灵运一见倾心的。在这山青水碧、岚羞云幻的景色中,诸多诗句便喷薄而出了——涧委水屡迷,林迥岩逾密。石室冠林陬,飞泉发山椒。近涧涓密石,远山映疏木。时而,他还纵横捭阖,一句写山一句写水——疏峰抗高馆,对岭临回溪。


除了山水形胜,楠溪江之美还在于变幻的色彩,谢灵运敏感地捕捉到了这一微妙的灵光,留下了诸如“白芷竞新苕,绿苹齐初叶”的美妙诗句。很快,这些渗透着楠溪江之美的、鲜丽清新的诗句冲破了晦涩古板的玄言诗的樊篱,开创了南朝的一代新风,如同萧瑟冬日后盛开的春花,即让人耳目为之一新。


与此相呼应,楠溪江两岸的古村落大多朴实无华,许多建筑中,不加錾凿的蛮石墙矗立在卵石地面上,天然原木亦不加斧斤,随弯就曲,与庭前翠绿的树木彼此唱和着,给楠溪江渲染出一层遗世而隐的色彩。


当地村民多养鸬鹚捕香鱼,第二天早上到乡镇去卖,以补贴家用。虽谈不上丰衣足食,但江上往来,倒也自得其乐。晚上的楠溪江有了凉意,三三两两舴艋舟上,鸬鹚上下翻飞捕捉香鱼。渔火点点,繁星闪烁,江畔村庄灯火阑珊,构成了亦真亦幻的山水世界。


原来楠溪之魅,不只是水光山色,山野之朴实无华,比之那些浮光掠影更为动人心弦。或许当年谢灵运在深入楠溪江之时,也曾如深入桃花源的武陵人般,陶然忘归。隐藏在美景之后的恬淡、淳朴、清新和温情,才真正抚慰了他的寂寞和彷徨,愈合了他心中的伤痛吧。


在诗歌的黄金时代唐朝,无数诗人如李白、杜甫等追寻谢公的足迹而来,他们乘舟溯溪而上,越过高山,承继着谢灵运山水诗之衣钵,留下无数灿若星河的诗篇。或许可以这样说,楠溪江的悠远光芒在穿过了千山万水和漫长的岁月后,如同当年温暖地照亮了谢灵运的心灵那般,也同样照耀在这条中国文学史的星光大道上。


延绵的中国东海岸,浙闽沿岸流冒着寒气,一路向南。它不知道的是,气势汹汹的台湾暖流正迎面而来。北纬28°附近,它们相遇了。南与北的交汇、冰与火的交融,碰撞出著名的舟山渔场,也碰撞出一座充满魅力的“贝藻王国”——南麂岛。


位于温州市平阳县东部的南麂列岛由52个岛屿组成,南麂岛是其间主岛,也是岛群中最大的岛屿。这片总面积 200 平方公里的海域,生长着百余种藻类、四百余种贝类,贝藻的种类数占全国20%以上,居各海域之首,被誉为“贝藻王国”。国务院批建南麂列岛为中国首批海洋类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其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也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贝藻类海洋自然保护区。


众多头衔看得人眼花缭乱,但只用一条,便足以让人明白它的贝类资源有多丰富——连这里的沙滩,都是贝壳做的。南麂岛上宽800米、长600米的大沙岙海滩,是国内十分罕见的贝壳砂质海滩。


贝壳砂是贝壳受外力研磨粉碎形成的颗粒物,海中的贝壳颗粒在潮汐或水流的作用下,会被推到特定位置的沙滩沉积下来。贝类越丰富的海域,贝壳砂的含量一般也越高。除此之外,每天海潮还会把一些小贝类冲上大沙岙海滩,它们就此“埋伏”在沙滩里。看似荒漠一片的沙滩,其实在沙粒表层的间隙分布着相当丰富的硅藻和微小型藻类,可以为贝类生长提供充足饵料,为贝类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长条件。


各种贝类埋栖的深度各不相同,如等边浅蛤、巧楔形蛤离沙表只有十几厘米,大竹蛏埋栖深度可达一米,而伶鼬榧螺顶着烈日却在沙面上活动......这些贝类死后留下残骸,渐渐化为沙粒,日久天长便形成这片沙滩。更可贵的是,据评测,大沙岙的水质、沙质皆属上乘。“贝藻王国”的美誉,看来并非浪得虚名。


除了丰富的贝藻资源,南麂海域还分布着397种鱼类、180种虾蟹类生物和数百种陆域动物。完美的洋流环境、适宜的气候、东海大陆架广阔的光照区域、众多岛礁提供的多样栖息环境也共同打造了南麂岛这一海洋生物资源宝库。


初到南麂岛,你会发觉它似乎比印象中的度假海岛更为凌冽一些。因为这里更多的不是常规景区的阳光沙滩,而是海浪拍击下的陡崖峭壁。受海浪和潮汐的侵蚀和冲击,南麂岛基岩裸露,岩壁耸秀,怪石竦峙。岛上的主体岩石是早白垩世流纹质火山碎屑岩和钾长花岗岩,以花岗岩为主。这种高硬度的火成岩,给整个海岛涂上了一层野性的底色。


大沙岙、火炬岙、马祖岙、国姓岙,四大海湾分置于两个方向,以致南麂岛形似一只头朝西北、尾朝东南的野麂。这匹南方之麂,在东海奔腾了数万年,贝壳是它的毛发,悬崖是它的犄角,柔和与野性在它身上融合得恰到好处。


在温州蜿蜒的海岸边,状若连珠的岛屿不止有南麂。洞头列岛位于瓯江口外,散布于东海大陆架上。西北距温州市区约53公里,南与瑞安市的北麂、大北列岛隔海相望,西与龙湾区的永强、灵昆隔海相对,北望乐清、玉环两县级市,离大陆最近点为5.7公里。


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前,你如果有幸受人之托,写一个如“浙江省洞头县洞头乡洞头村某某收”这样的收信人地址,不知你会有何想法?是不是委托人记错了?怎么会有这样的地址?但事实就这样,这就是洞头列岛上的一个小细节。将一个称谓“洞头”,在一个地域的县、乡、村三级行政区划贯穿到底。这样的事,估计在浙江全省也不多见。有意思的是,在这个拥有103个岛屿、以“洞头”命名的百岛县,至今无人能确切回答当年缘何以此命名的真正理由。 


在洞头列岛,有一个有趣的现象,这里绝大多数岛民都讲闽南语。在洞头街头巷尾,听着耳边的闽南语,看着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欣赏港湾里桅杆如林的渔船,你恍惚会觉得自己是置身于闽南的渔村之中。实际上,随着历史上闽南渔民不断北迁洞头,闽南语、闽南“妈祖信俗”乃至闽南文化,都在洞头列岛上不间断地传承了下来。不大的洞头列岛上,有妈祖庙共计9处,霓屿、元觉、北沙、东屏、大瞿、大门等岛屿之上都有分布。 


在洞头北岙东沙妈祖庙,每年农历三月廿三,众多来自洞头本岛以及其他地方的善男信女,都会来此举行隆重的妈祖祭典。届时,游客可亲历一场祭典,会场就设在妈祖庙下的石滩上,一群信众,不管年纪大小,不管性别男女,他们毫不顾忌地跪在碎石地上,那个瞬间,忽然明悟了妈祖信俗在洞头坊间传承的力量,也体验到洞头渔民对于来自闽南的妈祖信俗的虔诚。


在洞头列岛上,时常能感受到这样浓郁的闽南风情,也因此,有人称洞头是闽南文化和东瓯文化的交汇地。


世界之人无有能想象其甚者。这句话是当时受忽必烈派遣的马可·波罗在看到中国廊桥后的感慨。


一座叫“廊桥”的桥梁,像长龙一样游荡在数百米宽的江面上,褐红色的廊屋瓦顶在霞光的照耀下呈现出一派富丽堂皇,桥上是熙熙攘攘的人流,桥下是穿梭往来的船只。华丽的木拱廊桥,不经意间便彰显了城市的富饶和繁荣。这位旅行家对廊桥终身难忘,最终把这次见闻写入了他的回忆录——《马可·波罗游记》。


所谓廊桥,是在桥面以上立柱构顶,桥面形成长廊式的走道的桥梁。中国廊桥的美,是巧夺天工的,是古色古香的,更是精雕细琢的。它们就犹如一座座水上宫殿,静静伫立,成为建筑史上的传奇。而人们一说起廊桥,就想到了泰顺。


泰顺县位于浙江南部,隶属温州市,为浙南闽东山区。明景泰三年景泰帝以“国泰民安,人心归顺”之意赐名“泰顺”,从此泰顺便将国泰民安的祈愿写进了岁月的长河,也将风调雨顺的吉祥镌刻在青山秀水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百姓,孕育一世吉祥。


在“中国吉祥地”的廊桥时光里,听风、说雨、等花开。时间是永远的旁观者,廊桥却是岁月山河的见证者,更是大山深处吉祥人文的守护者。山水烟雨,吉祥岁月,廊桥至美,闪耀着璀璨的历史人文光芒,泽佑子孙吉祥到老。一山一廊桥,一桥一风采。最美、最多、最奇、最高、最固、最吉祥,细数泰顺廊桥的中国之最,真是“最”的太任性了。


中国最美廊桥——泗溪姐妹桥。溪东桥,建于明隆庆四年;北涧桥,建于清康熙十三年。姐妹桥以“长虹饮涧、新月出云”的动人姿态,阅尽于世繁华。


中国最孤独的桥——三条桥。这是泰顺现存最古老的廊桥,也是地处深山、远离人烟的一座廊桥。遗世幽居于山谷中的三条桥,它的孤独和多情就如桥板上的《点绛唇》所写的一样:常忆五月,与君依依解笑趣;山清水碧,人面何处去?人自多情,盈盈水边立;千万缕,溪水难寄,任是东流去。桥,生幽谷,已然万人迷。


中国坡度最大、结构最稳定的廊桥——薛宅桥。始建于明正德七年,桥头坡度30多米,为廊桥中坡度最大;桥身一如初建桥时的模样,为廊桥中结构最稳定。以最为陡斜的桥面、至为兀立的拱弧,述说着人类世界与自然周旋的张力状态。


中国样式最奇特的廊桥——文兴桥。建于清咸丰七年,其拱架和廊屋西高东低的造型被誉为样式最独特。文兴桥是泰顺现存木拱廊桥里唯一位于田园之中,散发出浓厚桑梓气息的经典之作,是一座从骨子里、在细节中,结结实实烙印了农业聚落劳动作息的生活之桥。


中国最吉祥的桥——仙居桥。始建于明景泰四年,是泰顺唯一曾有官方多次主持修建的廊桥,既深具政治意义,也是温州大道上一座风水之桥,官员升迁、商贾经商、学子登科均需从此桥上过,而踏过此桥,往往功成名就,因此仙居桥也被称为最吉祥的桥,更以弧拱如虹的形态而引发了羽化登仙的诸多遐想。


几百年来,泰顺人将木拱廊桥称为“蜈蚣桥”,因为桥拱在结构、外形上与蜈蚣相似。木拱廊桥以较短的木材,通过纵横相贯,犹如彩虹飞架于宽阔的水面,其巧妙的结构,令人惊叹。泰顺是拥有国宝级廊桥最多的县,被称为“中国廊桥之乡”。泰顺廊桥的工艺之巧、造型之美,在世界桥梁史上堪称一绝。


人们总以为温州布满了皮革厂,这里的人都在炒房,却不知温州人经商不过数十年,而温州建城已有两千余年,对吃的研究也有千年历史。


追求海鲜本来的鲜味,是温州人的倔强,一只个大体肥的蝤蠓可以自成一菜。灵昆的蝤蠓是温州的“天选之蟹”,用酱油水蒸食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它的鲜美,丝滑的蟹肉入口,配着放入其中蒸得软烂的地瓜片,蟹钳互刮,吃得干干净净,除了鲜,就剩下甜!


温州人绝对是鮸鱼的噩梦。二者常常并列出现在媒体报道中,标题的画风往往是这样的:温州人的鮸鱼情结、温州人去年每天吃掉6.3万斤海鲜,鮸鱼排第一。有传言称,全国有70%的鮸鱼供应了温州市场,而这其中,又有相当一部分,被做成了温州鱼圆。


温州鱼圆虽叫鱼圆,却是个不规则的条状物。它更像是鱼滑或是鱼肉羹——鮸鱼挑去鱼刺后切成细条,与酒、盐进行短时间的交融,再加入姜丝和番薯淀粉,温州人把它们慢慢揉捏、摔打上劲。鱼泥并不会被挤成丸,而是被揪着下进滚汤中捞熟,大小和形状都不那么重要,看着一副清清淡淡的模样,尝起来却生猛至极。


温州三面环山,一面向海,山货和渔货都容易获得,轻油轻芡、口味清鲜的温州菜就被孕育了出来。这其中,鱼圆是温州小吃的佼佼者。温州菜市场就可以买到鱼圆,摊主还会赠送一把小葱和一小袋胡椒粉,你自己带回家用开水直接煮着吃就可以。若是自己再加一点醋,会更地道。


温州的大街小巷有很多做鱼圆的店摊,即点即吃。由于成本的提高,温州鱼圆的分量并不像十几年前那么足,在全国各地美食的冲击下,鱼圆也不是温州人唯一的宵夜选择。但它就像老朋友一样,陪伴过温州人长大,也不介意守在原地,等温州人回家。


温州咸货在外地人眼里绝对是黑暗料理,光是味道就足够吓跑一大批吃货。而在诸多咸货“妖魔鬼怪“中,生吃才是精髓。鱼生、江蟹生、乌贼卵、蟹良酱、虾酱,随便拎出一个,都够让外地人用一壶水来冲淡咸鲜。


爱鱼生的人觉得它是人间美味,而怕它的人则在闻到它腐败的味道后便自退三尺,绝不肯尝。温州吃的鱼生是幼带鱼,渔民先把一尾不超过一、二两的小带鱼鱼鳞洗干净,加盐拌匀,装在不漏水的容器中腌上几天。捞出并沥干水,与盐、红曲、糯米和大量白萝卜丝一起装进陶器中发酵3个月,鱼生就做成了。


红彤彤的一片,还都是生的,怎么吃?就像腐乳的用途一样,吃粥的时候,夹一点鱼生,咸鲜味混合白粥的清淡,这样的早饭吃起来很舒服。在物资匮乏的年岁,温州一家子人围着一盘菜吃饭,那这盘菜非常可能是鱼生或是虾酱等咸货。白萝卜丝的形状像小带鱼,长久发酵,沁入了海鲜的味道,吃起来很鲜。以至于到了富足的今天,出门在外的温州人几个月不吃点生,舌头会觉得没味道,不得劲。


一个蟹良酱,可以配三厨饭。蟹良酱的吃法,多种多样。有的人喜欢直接嚼碎了拌着饭下咽,有人吃得就比较精细:先将蟹腿一根根掰下,吮吸光滑圆润的蟹身,等到滋味全无,再将壳咬碎嚼食。那齁咸的滋味怎么配着鲜香挑逗味蕾,你我无从得知,只猜想嚼食蟹壳时一定很爽。


依着温州朋友的喜好,糯米饭是可以单独拎出来讴歌3000字的温州美食代表。每日现炊糯米,晶莹剔透粒粒分明,温州人最懂得把控水分,让糯米有嚼劲但又不会过分生硬。


口味有甜有咸,甜的是白糖+芝麻+糯米+油条碎,咸的则是油条碎+肉汤+糯米+葱花,可能还有各家自备的配料。负责丰富口感的油条,传统温州人用的是松软有韧性的常见油条,而更受年轻一代宠爱的则是重泡油条。


初炸过的油条,切段复炸一遍,变得酥脆、香气四溢,吃到嘴里嘎嘣作响,是温州朋友跟笔者描述糯米饭时最先想起的记忆。


咸糯米饭的美味灵魂在于每日现熬的浓郁肉汤,猪肉燥+香菇+各种调味,熬得咸鲜适中肥而不腻。舀一勺糯米饭堆到碗底,撒上油条碎,浇上肉汤,点缀些葱花,就完成了。吃之前一定要搅拌,当地人在外就餐时就特意关照要多一点汤,让每一粒米都水盈盈,浸透肉香。糯米的香糯加上油条的酥脆,真的让人上瘾。


灵魂伴侣豆浆必不可少。咸饭甜浆、咸饭成浆、甜饭甜浆、甜饭咸浆四种搭配随你喜欢,但横行早餐界的一定是“咸饭甜浆”,当然有的人也偏爱来一碗嫩滑的豆腐脑。


卖糯米饭的店许多也会兼卖饭团,大概就是将糯米饭捏成饭团,只是有的店还会抹上秘制酱料,让饭团反而成为人气一番。饭团界最受欢迎的是甜口的。因为咸口的要浇一勺肉汤,拿到手里饭团散开了,不懂行的游客第一次买咸口饭团,大多特别狼狈地一路自己捏紧一路吃。


说起糯米饭,温州人农历二月二必吃的芥菜饭也得说两句。提前蒸熟的糯米饭和、芥菜、猪油一起翻炒。每粒米都泛着油光,芥菜无敌鲜嫩、爽口清甜,配一碗紫菜虾米汤,就能得到极大的满足。


糯米塌,虽然只有瑞安有,但迫于友情还是简单安利一下。传统糯米塌做法,糯米蒸熟,压成方形,放上虾皮和小葱点缀,用猪油双面煎,表皮发焦的时候,浇一点老酒提味。吃到嘴里,糯米紧实有嚼劲,醇厚猪油的增添油脂香。表层的虾皮和小葱让味道不会单调,浓郁的焦香味是杀手锏。


许多地方都有的油炸糯米团,温州人叫它油卵。最好吃的时刻一定是刚出锅的时候,外层满满的芝麻喷香,外脆里糯,咬下去还能听到声响,内里糖馅流心,给你满嘴的香甜。


温州人的日常也离不开汤圆。最经典的三样:麻芯、鲜肉、擂沙。前两种不用过多介绍,今天就来说说擂沙。麻芯的汤圆煮出沥干,在黄豆粉里滚一圈。趁热吃,黄豆粉喷香,中和了麻芯的甜,让你吃汤圆的实力突飞猛涨。


搜索温州美食攻略,“矮人松糕”100%会出现。糯米粉,和猪臀肥肉丁、上等桂花、白糖/红糖拌匀,炊熟成板。松软但绵糯有嚼劲,甜中有咸。肥肉油脂渗透,米香、肉香、桂花香交融,越嚼越回味。


顺应市场变化,让矮人松糕陆续推出了多种口味,比如咸肉核桃、芝麻红枣、葡萄咸肉等等。不能吃肥肉的也可以选无肉哦。因为用料扎实,一般胃口买个小排(小份)品尝足够了。


清代就出名的猪油糕,传统做法,糯米面团裹上黑芝麻馅和肥猪肉,切片两面粘糖,下油锅煎。煎的过程中白糖溶化,在外层包了一层焦脆的糖衣;肥肉融化浸润整块膏体,让麻芯也变得顺滑。一出锅就用箬叶包裹,吃起来还能多一点植物的清香。


不过传统的越来越少,现在街上常见的猪油糕只是在猪油里煎出,然后撒一层糖粉。中间也不会夹肥肉,不过也挺香。


说到猪油,就不得不提猪油渣。或许因为过去的温州是贫瘠闭塞的,所以他们需要尽可能地用有限的食物去创造无限的可能。在庞大的温州小食品届一直流传着“四大金刚”,它们就是:乡巴佬的腿、萨啦咪的翅、初旭的鸭舌和金恩凡提的猪油渣,是它们让温州食品人发家致富,也是它们承包了童年的肉制品零食库。前三个广为人知,而猪油渣是唯一在温州本土消化、还未出圈的零食。


因为它的猪油渣和任何地方的都不一样:别的地方猪油渣是配角,是馄饨里的汤头,而温州猪油渣是熟食档一角;别的地方猪油渣细细小小,而温州猪油渣厚实有嚼劲儿;别的地方的猪油渣本身是没有味道的,需要后期加盐,温州猪油渣本身就带有酱香味儿……


在温州,猪油渣还分为两种吃法:一种是菜市场大排档卖的现炸款,通常选择带少许瘦肉的三层肉,切成大块薄片,用酱油等调料腌制过后再入油锅炸透,酥脆鲜香,可谓下老酒良品。


还有一种就是金恩凡提的猪油渣条,用大量的现炸款压制后,厚切成片,真空包装而成。厚实的猪油渣虽然其貌不扬,但一入嘴就会惊艳这是何等神仙味道。看电视的时候可作为零嘴,或者吃饭时切成薄片加个菜准能下去一碗饭。


“东方犹太人”绝不放过任何一个挣钱的机会,再糟粕再家常再不出圈,他们都可以加工后卖出去,发挥出120%的价值。


温州人会做生意全国人民都是领教过的。虽然电视剧《温州一家人》里,农民周万顺带着一家人背井离乡、艰辛创业的历史不再复现。但没有那段传奇的奋斗史,没有千年积淀的温州精神,也就不会有今天的温州生活里,平淡而舒适的朝朝暮暮。


有媒体曾用“滴水成河、聚沙成塔”来概括温州人的发家史,没有这样的过去,也就没有这样的今天。从这个角度来看,温州精神,从未远去。


参考丨地道风物、中国国家地理
撰文丨腿毛幽幽

发布于 2020-05-18 14:33

先敬上学校拍的 航拍温州

温州(来源朋友圈)

我觉得,用

《温州是个好地方》

这首歌,可以回答这个问题(超多图预警)

晴天


雨天


浙南第一高楼 世贸大厦


从第67层俯视温州城


俯视温州城 堪比航拍

温州是个好地方

山清水秀好风光

摄于温州南塘

有山也有水

摄于苍南县马站镇

全球最大山体实景灯光秀

投资6.8亿的全球最大山体实景灯光秀


摄于瓯江畔 山体灯光秀

还有许多高大上的公园


三垟湿地


中央绿轴—世纪公园


中央绿轴—上斗门浦公园


杨府山公园


白鹿洲公园


4A级景区 中山公园



2020.10更新:

上图为改造前的中山公园

一年封闭式改造后的积谷山+公园路

中山公园牌坊


公园路路口


上图升级后的“中山公园”石牌


公园路夜景


人山人海




温州乐园

山岭爬爬有雁荡

冷水冰冰楠溪江

5A级景区 雁荡山(来源:百度图片)


4A级景区 江心屿


4A级景区 楠溪江(来源:百度百科)


摄于3A级景区 渔寮

点心摊儿多兮多

一夜吃到大天光

摄于五马街周边


五马街


历史文化街区


摄于五马街


夕阳余晖下的温州城

池上楼中吟诗声

籀园书香飘芬芳

摄于 温州外国语学校大门


摄于 温州外国语学校


温州中学


摄于 温州大学

有时觉得温州挺厉害的...动车站和轻轨站都是民资造的

温州轨道交通

虽说温州的地质不适合修地铁

S1线奥体中心站


列车进站


S1惠民路站

但温州还是建成了轨道交通S1线并完全通车

奥体中心出站口

未来数十年内会有数条线路密布中心城区

S2线也即将建成通车,后续还有M1、M2线(有生之年系列)

S1线惠民路站


温州轨道交通S1线 惠民路站https://www.zhihu.com/video/1144276568405790720


温州轨道交通S1线>瑶溪站https://www.zhihu.com/video/1346225370207866880

而且温州的铁路也是民间出资建造的

温州动车南站 来源:温州城市宣传片

温州城虽然不像杭州那么大、那么繁华

但十分温馨

摄于 世纪广场

温州图书馆以及遍布温州的城市书房

世纪广场

能让许多市民泡上一天

温州市图书馆

无论城底和下乡

嬉了直头冇话讲

新城物华天宝


南站天桥航拍(忘了出处)


南站天桥航拍(忘了出处)

温州鹿城是老城区

南站天桥航拍(忘了出处)

由于地形起伏以及历史原因

市中心周围有山而且水网密布

没有北方一些“巨无霸”城市的大平原

摄于南站天桥

所以令人吐槽的城市规划不是很好

摄于温州市民中心

从龙湾区、瓯海区、灵昆岛这些相对平坦的新兴地区,可以看到温州城建的努力...

填海造陆的灵昆岛


瓯海大道


瓯江畔


世贸大厦2小时延时摄影https://www.zhihu.com/video/1140249698827894784


来源左下角水印,出处500px,侵删

在2019.11.26被评上了中国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

总结一下:

虽然温州在一些方面没有别的城市好

但也不比别的城市差

i❤️温州

参考资料: 航拍温州、 温州城市宣传片

差不多就是这样






温州加油(来源图片下方水印)

武汉加油!温州加油!中国加油!

抗击疫情我们必胜!https://www.zhihu.com/video/1214182274075631616

(来源:朋友圈)

编辑于 2021-02-19 22:40

从温州旅游回来,说几句大实话,句句都是真情实感。

1:温州给我的感觉和别的浙江城市不太一样。据温州朋友说,这里有很多的寺庙、宗祠、教堂,连黄历都还要分区域,特别有意思。各种文化和信仰兼容并包,和谐共处,挺好。

2:温州方言真是太难懂了……筷子仍称“箸”;“勺子”叫羹调; “锅子”叫镬;今年是“该年”;明天是“明朝”(Zhao);不,是“弗”,不知道是“弗晓得”。一样,说“一色”,比如说, “人生起猪头一色”(长得跟猪头一样)。而且温州话好多词都是倒着的。

3:温州的城中村很多,而且看上去都是破破烂烂的,但是却丝毫不影响他们很有钱的事实。别被这里的外表所迷惑,理所当然的就把这里当贫民窟,可能街上随便捞个人出来都是富的流油的。一座城市有没有钱不能只看表面,温州就是最好的典范之一。

4:吃饭海鲜居多。基本每餐都是以鱼、虾、蟹、皮皮虾各种海鲜为主,多以清蒸水煮蘸酱油醋,或者和豆腐汤合炖,口味相对清淡,偶尔也会红烧。反正不会过分在意烹饪方法,即使外食大部分菜品与海鲜有关。

5:温州的道路确实弯弯绕绕的,直观可以感受出来,明明两个地方直线距离很近的地方,却要东拐西扭绕上很多路。

6:交通。自驾的话,城市东部南北大通道的甬台温高速与西部大通道金丽温高速、北部大通道诸永高速构成了温州高速公路的基本框架;也可以坐飞机到温州龙湾国际机场,或乘坐高铁到温州南站;因为城市靠海也可以选择乘坐游轮或轮渡。城市内部有轻轨等公共交通,十分便利。

7:夜晚如果从温州南出来,高楼大厦给人带来的观感比较震惊,后面过了市区就正正常常了,有种网上大家说的城乡结合部感觉。

8:不管是室内还是出租车里,空调温度都非常舒适,过马路汽车会礼让行人,城市里有专门的自行车道,还有配套的减速带。

9:比较排斥和外地人结婚结婚。结婚要找温州本地人,可能温州女生嫁到外地会被父母说不孝顺。

10:温州这有个很有意思的地方,每一栋大大小小的楼,都会在其最显眼的地方竖着张贴着他们的名字,几乎每一栋都不会落下。一抬头就知道这是什么大厦,很有辨识度,大厦的居民们也会很有归属感。

11:温州有很多名人故居纪念馆,夏鼐故居、朱自清旧居、郑振铎纪念馆、南戏博物馆,都内容丰富,非常值得一游。夏鼐和郑振铎都是温州人,而扬州人朱自清则在温州中学教过书,可想而知,当初这一带真的是人文荟萃,书香流动。

12:在五马街、纱帽街、公园路这片走走吃吃。现在出游的方式基本上以吃为主,走街串巷、景点古迹作为消食方式。这片街区不止是小吃聚集,也是集中的历史风貌区,以民国建筑为主。在谯楼二层有小型展览,述说了历史上的温州变迁。

13:很多人都说温州的城建差,从广义的角度来讲,确实是的。如果站在狭义的角度来看温州的单栋房子,每一栋都是很漂亮的。原因可能是发展的早,道路规划比较落后,房子盖的早,但细节的建设还是非常整洁的。

14:温州景点

雁荡山(推荐指数⭐⭐⭐⭐⭐)

5A级景区,中国十大名山之一,《琅琊榜》取景地。因“山顶有湖,芦苇丛生,秋雁宿之”而得名。

门票:灵峰景区45元,灵岩景区50元,大龙湫景区50元,雁湖景区15元,方洞门景区40元;套票170-200元。

江心屿(推荐指数⭐⭐⭐⭐)

中国四大名屿之一,被称为“瓯江蓬莱”。岛上东西双塔凌空,映衬江心寺,有浩然楼、谢公亭等名胜古迹。门票:30元。

南麂岛(推荐指数⭐⭐⭐)

南麂岛有“蓝色牧场”、“碧海仙山”、“贝藻王国”的美誉。推荐在5-8月台风较少,海水清澈,水温合适的时候上岛游玩。门票:岛内公交票45;船票上舱160元,中舱145元,普舱130元。

温州博物馆(推荐指数⭐⭐⭐)

来温州一定要先去它的博物馆看看。主要以展示“温州人”五千年历史足迹的历史馆为核心展厅。免费。

15:温州美食

猪脏粉——没什么调料,就简单放点黄豆酱,就算很清淡也很好吃。第二天又吃了大肠头粉和骨头王粉,味道不错,筒骨特别入味。

杏仁腐——吃了好几家味道都差不多,清凉的薄荷水+水果,很是解腻。可能因为薄荷水化解了部分罐头甜味,比想象中好吃。

糯米饭——之前的想象可能是是八宝饭那样黏的,其实是类似于拌饭,汤汁一定要多浇一点,很香。

灯盏糕——最出名的小吃了吧?我吃的是扁头灯盏糕,就在五马路,要趁热吃,萝卜丝香香脆脆。

陈翁记豆腐脑——甜豆腐脑和烤肠墨鱼丸很好吃。豆腐脑很软,绵白糖和芝麻搭配的刚刚好。

长人馄饨——蛋丝和虾仁很香,皮薄。22一碗性价比稍低。

总体来说:

温州的旅行真的让我难忘,这里有大自然的美景、丰富的美食,还有热情好客的温州人民。无论是和大自然亲密接触,还是寻找新鲜刺激的旅行攻略,温州都可以满足你的需求,值得一去.

发布于 2023-10-06 19:15

温州是一个温州人聚在一起会不停地喷温州这里不行那里不行,“蒸浮”不作为,没用,Five!但是此时此刻一个其他城市的人走过来说你们温州真的不行,Five的话,那么接着,这些个温州人就抄起啤酒瓶站起来:“腻那杯,贼国句贴???啊八笑你!!!都么!”

编辑于 2019-08-04 19:10

我从2003非典时期,从北京回到家乡温州,当时我三年级。

恰好还是新学生上学的时期,就名正言顺的留了一级。

温州话是听不懂的,也不会说,沟通用的就是普通话。可能还小又或者语言学习能力够强,疯玩的那个一个学期加暑假,日常用语就熟练了,随着年龄增长,掌握的用词也越来越多。

那些年,很多外地务工人员来温州寻求工作。后来就越来越少,现在估计没有曾经的1/10。


曾经我觉得温州美食很少,口味也一般。

去过山城重庆,宽敞深远的大道,火锅很好吃

去过杭州西湖,交错的高架桥,藕片。

去过河南漯河,清晨的大包子,胡辣汤。

去过山东东营,面条菜,炸蚂蚱,炸蚕蛹,烤羊腰子

去过武夷山,喝了几天的红茶绿茶

去过北京,北京烤鸭

去过深圳,肠粉,烧鹅饭

后来

有一次我去北京,3个多月才回来。

回来的时候,去永嘉的轮渡上,听到温州话,我突然就两眼一酸,那种感觉很难形容。

下了船我就去吃了灯盏糕、麦饼,感觉比我以往吃的都好吃,都香。

这是家乡的味道。


后来工作需要我跑遍整个温州,对温州加深了了解,如果说温州在我心里是怎样的城市。

温州是一座普普通通的城市。

对于其他城市的人,这只是路程上的一站。

对于温州人,这是家乡。

别人说的再不好也没有不好到哪里去,更何况,温州在变得越来越好。

就够了。

发布于 2019-08-30 14:39

了解温州,就要先了解温州人和他们身上滴水成河、聚沙成塔的温州精神。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地道风物(didaofengwu)。

很难说,温州是一座怎样的城。

它有着遍及四海商人商品;说着中国最难懂的方言;也曾坐拥“闲敲棋子落灯花”的文人荟萃;亦有壮阔磅礴的大好山河

在温州,瓯语是最强势的一种方言;说闽南话的人口大抵是明清之交的泉漳移民,主要分布在温州南部,为区别于福建南部的闽南语,被称为“浙南闽语”;闽东语同汉语标准语差别迥异,甚至无法被说闽语其他分支(如莆仙语和闽南语)的人所理解。图为温州方言的大致分区。绘图/刘昊冰

这些是温州印象,但不是温州的全部。了解温州,还是得先了解温州人和他们身上的温州精神,循着这条精神脉络,我们能够厘清这片土地与这座城市的关系,理解温州人永远前行的动力从何而来。

01 温州折叠:你我眼中的那座城

从千年历史中徐徐走出来的温州,很多时候像是一个矛盾体:贫瘠与富有、出走与回归、闯荡与保守、儒雅与草莽,在它身上并存。

而这一切气质的源头,或许就是温州人脚下的这片土地。东南沿海,闽浙交界,一条并不算宽阔的瓯江,从浙南群山中蜿蜒流淌,汇入东海。

俯瞰温州,山、水、城交错,和谐共生。摄影/Donkey达达

古称“东瓯”的温州,是所谓百越之地的一部分。先秦时,这里人口稀少,被视作蛮荒之地,“断发文身,错臂左衽”是《战国策》对她的记载。

秦统一六国后,设郡县,在今温州地区设立闽中郡,拉开了温州开发的历史序幕。南北朝时期,衣冠南渡,很多中原士人来到江南,也给温州注入了延续至今的文脉。

温州白象塔1965年出土的北宋造像四十二尊,题材包括菩萨、天王、力士、伎会和供养星像。此为其一。摄影/王寰

到了唐宋时期,温州成为文人荟萃之地。“闲敲棋子落灯花”就出自永嘉(温州古称)四灵之一的赵师秀之手。南宋时,随着中原文明再次南迁,温州的文气愈发蓬勃起来,有“人物满东瓯”之说。

图为永嘉。徐玑、翁卷、赵师秀、徐照,南宋诗坛的“永嘉四灵”都是温州人。此外,温州还是中国数学家的摇篮、中国南戏的故乡,温州人被国人称之为东方犹太人。摄影/杨小雷

浓厚的学术氛围让作为当时最重要的儒家学派之一的永嘉学派,也随之诞生壮大。从宋元到明清,温州绵延千年的文脉终结出了精致的果实。

永嘉昆曲、青瓷、漆器向我们讲述着彼时温州的雅致气息,被称为“活化石”温州话,也保留大量原住词汇,记录着宋朝甚至更早时期汉语的特点。

温州瑞安东源村东源木活字。东源木活字印刷术是浙江省温州市的地方传统手工技艺。翻开温州城乡各地的宗谱,会发现扉页上几乎都有“平阳坑镇东源(东岙)村×××梓辑”或“印刷平阳坑镇东源村×××”的字样。摄影/王寰

如果历史就这样走下去,温州很可能会成为一座文化之城、历史之城,符合温州——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润的城市性格。但在近代,这片土地上星星点点的商业火种,终成燎原之势,把温州推上了全国著名商贸城市的位置。

“白手起家、敢闯敢拼、百折不挠”是外人说起温州时,弹出的高频词汇,浓厚的商业氛围或多或少掩盖了它作为一座古城的文气。而这两种气质的此消彼长,也能在很大程度上解释温州人身上的矛盾,土地稀少,催生了温州人向外的渴望。

在古代,这种渴望体现在科举的胜利上,今天则依托于遍布四海的温州商人。

温州市雁荡山风景区。摄影/此圆

东南丘陵,地形封闭,远离中心的温州,即使在最压抑的年代,也没有完全熄灭商业的火苗,所以历史上儒雅的温州人,能在改革开放之初,被一穷二白的草莽之气驱使,瞅准商机,离开家乡寻找财富。

四十年的积累之后,有些人选择定居一线城市甚至海外,温州成为遥远的印记,还有的人选择回到温州,躲进保守的情绪里,对着儿女领来的外地对象上下打量。、

02 商业,寻找温州的一条线索

温州自古商业繁荣,手工业发达。“艰山海阻”的地形一方面限制了温州与其他地方的联系,另一方面也让这里得以摆脱官方正统儒家思想中重本抑末、抑制商业的压力。

在大多数叙事里,人们一遍遍诉说着商业文明在温州的崛起,甚至将这种商业精神的起源归结于南宋时的永嘉学派。把“事功”作为核心的永嘉学派,主张义利兼有,“以利和义,不以义抑利”,这一点也常常被认为是温州人务实的源头。

温州市解放北路、公园路、五马街等老城区的老街。摄影/此圆

十九世纪,在东西碰撞的历史背景下,温州开埠,昔日中国最重要的码头之一再度繁忙起来,这也加速了温州人拥抱商业的进程。

1937年,留学欧洲的社会学家费孝通来到柏林,房门被一个拎着手提箱的温州人敲开,尽管费孝通听不懂温州方言,但这个温州人还是热情地打开箱子,向他推荐日用百货。后来,在德国留学的哥哥告诉费孝通,当时在柏林、巴黎等欧洲城市的中国小生意人数以万计,其中有不少来自温州。

奔波于欧州的温州人,带回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对外界的向往。如今,出国留学成为不少温州青年的选择,甚至有名为欧洲城的商业街落户于此。摄影/Donkey达达

半个世纪之后, 1986年,费孝通到温州考察。这种灵活的小作坊模式,让费孝通大加赞赏:“‘温州模式’的重要意义倒不在它发展了家庭工业,而在于它提出了一个民间自发的遍及全国的小商品大市场,直接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建立起一个无孔不入的流通网络。”

凭借着费孝通所描述的温州模式,改革开放初期,这座城市冲在了时代的潮头。

费孝通考察塘下家庭工业。图/浙江新闻客户端《珍贵的老照片!32年前全国聚焦瑞安塘下家庭工业》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是一个一切都刚刚萌芽的年代,“家庭工厂”“专业市场”成为温州经济的两个轮子。临街的是店面,店面后面就是家庭工厂。数万供销员带着小商品样品,去往各地,带回合同订单,家庭工厂就开足马力生产。

相比于苏南模式的乡镇企业和广东模式的招商引资,温州模式的前店后厂无非生产一些不起眼的小物件,包括五金、矿灯、螺丝等等,这些看上去粗糙的物件,在短短几年内,帮助温州人积累了巨量的民间财富。

年轻时候,在市场里卖纽扣的王碎奶。 图/温州商报

指引这个过程的,正是温州人不怕苦和累、敢为天下先的奋进精神。

当地不认温州商品,他们就一点一点推销;国营商场拒绝温州货,他们就包下柜台来自己干;哪个地方没有通温州的航班,当地温州人就租飞机,自己开辟航线;银行贷款难,以熟人关系为担保的民间金融风生水起……

这种野蛮生长的气概,今天读来既让人动容,也让人心忧。比如连环相扣的民间借贷,虽在当时解了很多温州商人的燃眉之急,却也埋下了一个长久的隐患。上世纪九十年代是温州商人最辉煌的时代,遍布全国的温州商会,把温州村、温州街、温州商城开到了大大小小的城市,温州模式开始向外推广。

菲亚特的时代终将远去。图为温州动车站出租车候车厅。摄影/Donkey达达

与此同时,随着外来的财富增加,温州也愈加繁荣。那时候,全国六千多辆菲亚特车型,有一半多在温州跑出租,老温州习惯把坐出租车叫做“坐菲亚特”,站在街头喊一声“喂,菲亚特”也成了很多人的共同记忆。

那时在一片繁荣之下,恐怕谁也没想到,炒房团之后,下一个让国人记住的温州商业印记,会是一家倒闭的皮革厂。

03 江南皮革厂倒闭了

温州商业活跃,带动了民间金融发达,各种地下钱庄、担保公司层出不穷。但是这种发展模式的无序和不稳定在十年前的那场金融危机里暴露无遗。相关统计显示,在2010年前后,整个温州,接近90%的家庭或个人参与民间借贷,60%左右的企业也深陷其中。随着连环还债崩盘,资金链相继断裂,老板们纷纷跑路。

其中偏偏有个叫做黄鹤的人,和他的江南皮革厂一起,成了全国人的笑谈。尽管后来在温州商人的一再要求下,这首恶搞歌曲的作者进行了道歉,但温州经济遭遇挫折,却是不争的事实。

话说回来,在过往的四十年里见惯了生意场上风云变幻的温州人,所见的挫折从来都不少。

守得云开见朝阳。温州瑞安,位于中国黄金海岸线中段,地处上海经济区和厦漳泉金三角之间,属江南鱼米之乡,郭沫若曾为玉海楼题联“玉成桃李,海涌波澜”。摄影/杨小雷

1987年夏天,杭州武林广场一把大火,把5000多双劣质温州皮鞋烧成灰烬,此后几年,“温州鞋”几乎成了低质的代名词。当时有人调侃:“下雨天穿温州鞋走路,人在走,鞋底不走了。”

做皮鞋是温州人的传统手艺,最多的时候,温州鞋服类企业多达4万。杭州的一把大火点燃了消费者长久积压的怨气,有的商店甚至挂出了“本店不售温州货”的招牌。但在另一方面,这次信誉崩盘也淘汰了一批鞋企,壮大了一批鞋企。

当年一个青年手里的真鞋,也没逃过那把大火。在哪跌倒就在哪爬起来的年轻人后来创立了如今的奥康。图为奥康工厂。图/视觉中国

温州人在挫折中学会了品牌意识,抛弃了仿制,一批日后驰名全国的皮鞋品牌,就是从这时候启程的。时间一直回溯到1980年12月11日,那大概是所有温州商人的一个共同起点。

那天,二十岁的温州女孩章华妹,从工商局领到了中国第一张个体工商营业执照,也成了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个个体户。那时候谁会知道,这将是一个时代的起点?

章华妹拿着自己的第一份营业执照影印件,图片拍摄于她如今的店铺。

04 回归小城:温州的今天与明天

从过去走来的温州人,少数像神秘的黄鹤一样远走他乡,跑路之后再无踪迹;还有的像唯品会创始人沈亚一样,闯到一线城市做一番事业;大多数温州人,都像章华妹一般回归平凡,过着安适的日子。

尽管温州的经济总量还能排在浙江第三,常住人口也接近千万,但它身上,渐露疲态,越来越体现出一座传统小城的气质。

斜阳下的安逸,是温州家庭的日常。摄影/LAWN

“七山二水一分田”的温州走出来的商人们,由实入虚,很多远离实业,被贴上了“炒“的标签。

温州经济总量在全国的排名,也从鼎盛时期的二十多名一路跌到五十名。倒是同在浙江的义乌,就像当年的温州一样,靠着小商品名满天下,创出了所谓“义乌经验”。但不同的是,义乌所拥有的市场及其背后所建设的制度,却不是三十年前的温州可同日而语的。

属于家庭工厂的时代,终究过去了。

据统计,改革开放以来,温州迁出的人口有一百多万,他们携带着财富、才华和一往无前的精神,冲到了杭州,冲到了上海,冲到了全世界更大的城市,温州两个字只是一种遥远的寄托。
有人说这就是今天温州发展乏力的原因,但也不尽然,在家乡需要的时候,这些在外的温州人都会倾力相助。

温州街头手工小吃。摄影/大象的戒指

当然,在今天的时代,冒险精神也不再带有那种天然的正当性。拼命闯荡、四海为家逐渐退出了这座富足的海滨城市,在温州人的生活里,那种求生存的紧迫感渐渐散去。新一代的温州年轻人,有的安然拥抱这种闲适,有的望着故乡摇摇头,纷纷向大城市奔去。一切似乎都没变,一切似乎又都变了。出走,又成了摆在年轻人面前的命题。

孩童的笑容,总是让人心安,温州人就这样一代代传承着。摄影/LAWN

电视剧《温州一家人》里,农民周万顺带着一家人背井离乡、艰辛创业的历史不再复现。但没有那段传奇的奋斗史,没有千年积淀的温州精神,也就不会有今天的温州生活里,平淡而舒适的朝朝暮暮。有媒体曾用“滴水成河、聚沙成塔”来概括温州人的发家史,没有这样的过去,也就没有这样的今天。

从这个角度来看,温州精神,从未远去。


文丨鹿角

编辑丨章鱼

图编丨袁千禧

地图编辑 | 刘昊冰

参考资料

1、何思妤,《寻找江南皮革厂》,《商业人物》

2、杨艳萍,《从制假到打假温州鞋佬充分竞争中的生存之道》,2005.3.9《新民周刊》

3、费孝通,《小商品、大市场》,《瞭望》

4、陈安金,徐明君,《近代温州商会兴起探析》,2010.4《浙江社会科学》

5、史晋川,《温州模式的历史制度分析》,2004.3《浙江社会科学》

6、孔笙,《温州商人创业精神的诠释——电视剧〈温州一家人〉导演阐述》

7、李史,《浙江商帮发展史记》

“我是行走的风物百科,想和我一起发现每寸土地的不一样,就来公众号:地道风物(ID:didaofengwu)和我say Hi 吧~ o(* ̄▽ ̄*)ブ”

编辑于 2020-02-20 11:33

浙闽交界。虽然浙江很小,但浙南的温州,与浙北城市完全不是一个风格,语言文化习俗也都不同。有受福建影响,但和福建也有非常大的差异,可以说自成一体。

毕竟,温州山水之间,地形闭塞,也比较独立,这也让温州没能很好的融入长三角城市群,海西又是福建主导,还没什么卵用。

作为普通地级市,又远离城市群,温州几乎全凭自己努力发展,能做到现在这样,很不容易了,全国也没几个同样困境的城市能做到这样。

但是,对比各大省会城市、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核心城市群成员,温州的发展阻力比他们大得多。

温州人在外做生意多,华侨也多,让温州人的潮流和消费走在国内前列,起码不输绝大多数二线城市,温州人总体上也非常大方爽快,个人感觉这方面感受比浙北好太多。

但是,这也一定程度上抬高了温州的生活成本。而市场的自发性、盲目性也导致城市规划留下不少遗憾。城市化不足,也导致温州周边城镇分散、杂乱,农民出身的中老年人很多素质蛮差。

温州山水资源丰富,风光秀丽,景色丝毫不输一些国内知名景区,周末去周边游山玩水非常惬意。但是,温州没能把旅游打造好,外地人基本不知道,旅游配套与管理也有所欠缺。

温州也保留了一部分古城,仔细逛很有意思,但保护地并不好,没有修缮,显得有些破败。

总体上,温州人、温州社会都很不错,但温州城市没能跟上温州人和温州社会的发展,是一大遗憾。

希望今后温州越来越好。

编辑于 2019-07-30 22:15

家里来这边做生意十几年了,勉强算半个温州人,来随便答一下。

天气

夏天热得人发慌,冬天屋外比屋内暖和,北方人在温州冬天出去走走,满眼都是绿,心情顿时大好!

美食

瘦肉丸,炒粉干,灯盏糕,糯米饭,总体偏清淡,我口味偏北方,但是吃起来觉得也还不错。

方言

这个真的是real难懂,对外地人来说,我觉得学习温州话的难度不亚于学一门外语,和普通话似乎每个字的读音都不一样,当地年轻人普通话说的还可以,不会说普通话的老年人跟我无论说什么我都只能点头微笑,因为我真的听不大懂,所以说这也是对外地人不太友好的一点。

文化

温州人以经商闻名,重信誉,务实肯吃苦,我见过的温州有钱人都比较低调,当然外来务工的流动人口也比较多。温州下设的每个区/县甚至镇都有一些文化差异,甚至对于一些当地人来说,女儿嫁到隔壁镇都算远嫁。

交通

公共交通不是很方便,对初来乍到的外地人不是很友好,满大街都是私家车和电动车。

物价

感觉不比北京便宜多少,房价除外。

发布于 2020-02-22 20:35

提到温州,大家的第一个印象都是:温州人有钱。

其实温州这个城市,有意思的地方多了。

1

温州古称永嘉,意谓“水长而美”。当下温州开展知名人士“我为温州美景代言”活动,温州山水之美的代言人除了康乐公谢灵运,谁敢比肩?

谢灵运对温州的影响可谓一千六百多年来之最,他任永嘉郡守不到一年,仕途失意寄情山水,写下了许多山水诗,开启了中国山水诗的先河,温州因此被称为我国山水诗的摇篮。

至今,温州与谢灵运有关的地名就有数十处,康乐坊、谢池巷、池上楼都是路人皆知。

谢灵运生活的时代已盛行木屐,他喜欢游山玩水,为此特制了一种前后齿可装卸的木屐,上山去其前齿,下山去其后齿。足蹑“谢公屐”,登山时能够顺应山势,身体平稳不摔跤,引来当时众多登山“粉丝”效仿并流传后世,以至三百多年后李白还在梦里说:“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2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温州人说温州话”,复杂的温州话一直被认为是中国最难学习的方言之一。前几年,有网友在微博上发布了一份“中国十大最难懂方言”排行榜,温州话排名第一。因此,温州话被称为“鸟语”。

究其原因,大概是温州地处东南一隅,自古非兵家必争之地,自郭璞建城以来,一直没什么大的战乱。虽抗日战争时期也曾三次沦陷,但与中原地带自古以来不时遭遇战乱相比,温州的发展环境相对平稳,语言、文化、风土人情因此保留完整,据说,温州话在战争中被编为情报密码,敌人截获了也是“糊”的,完全弄不明白。

3

温州山水充满武侠色彩。2006年,张纪中版《神雕侠侣》独爱雁荡山。峰峦雄壮的灵岩景区是剧中断肠崖、活死人墓出口、终南山绝顶、万兽山庄庄口等场景的拍摄地。

灵峰景区观音洞则作为重阳宫的拍摄场地。而杨过、小龙女十六年后重逢的断肠崖水潭涯底则取景于大龙湫。

2015年《琅琊榜》热播,剧中风景最为秀丽且最神秘的情报组织琅琊阁,就藏在宛如仙境的雁荡山。2017年《琅琊榜之风起长林》又将更多场景取材于雁荡山各个景区,包括被称为“天下第一门”的龙西显胜门以及散水崖。据说黄晓明来拍摄外景的时候,粉丝呼声“震动”山谷

2018年,新版《倚天屠龙记》也在显胜门取景,昔日饰演周芷若的周海媚变身灭绝师太,带领峨眉派弟子从门下走过。

4

温州市区最值得一去的景点就是中国四大名屿之首的江心屿。

“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潮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这个让外地人看蒙了的叠字联就挂在江心寺门口。相传是南宋状元王十朋考前去江心寺借宿时所写。

方丈青了禅师怎么读也读不通,以为王十朋忽悠人,生气地说:“你这个骗子,还说自己是读书人,我看你识不了几个字!”王十朋笑着说:“大师别生气,让我读来给你听:云朝潮,朝朝潮,朝潮朝散;潮常涨,常常涨,常涨常消。”

据说这个对联读法有多种,不管哪种,都描写了江心屿云聚云散、潮涨潮落的美景,确实很绝。

5

温州是弘一法师的第二故乡,这是他自己登报说的。在杭州出家几年后,他为何会选择来温州?这可能与温州居士周孟由等人对佛法的虔诚和盛情邀请有关,也可能是庆福寺秉承律宗教义,而弘一正好精研律学,更多的说法是跟温州的气候有关。

弘一出家后严守戒律,“衣不过三”,这在春、夏、秋三季,不成问题,但到了寒冬腊月,身体羸弱的他就难应付了。弘一来到温州的第二年,拜庆福寺住持寂山和尚为依止师时曾称:“吾以永嘉(温州旧称永嘉)为第二故乡,庆福寺为第二常住,俾可安心办道,幸勿终弃。”

据说,从1923年3月起,弘一离温到各地云游,一到寒冬腊月,还是常回温州过冬。每遇夏天,气候炎热,弘一如在外地云游,只要条件允许,也要回到相对凉快的温州度夏。看来,温州冬暖夏凉的气候对他很有吸引力。

6

“林斤澜短篇小说奖”是第一个以温州人命名的文化奖项,也是全国唯一一个以短篇小说作者为评选对象的文学奖项,颁奖地永久设于温州,获奖者有刘庆邦、王蒙、苏童等。

在第四届“林斤澜短篇小说奖”颁奖典礼上,获奖者毕飞宇说:“大家都知道,莫言2012年已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经过六年的努力,他终于获得了林斤澜短篇小说奖。”这个获奖感言一下子取悦了所有温州人。

获得林斤澜短篇小说奖后,莫言又对温州说了两句妙语,一是“无论在多么偏僻的城市,在多么遥远的国度,我们都能吃到温州人做的饭,买到温州人做的商品,看到温州人热情、美丽的面孔”;二是“作家‘王手’这一笔名,代表了温籍作家的野心和追求,他们的手都是‘王手’,‘文学之王’的手”。

7

那些年,国外媒体说起温州人来真是挺夸张的。比如《韩国经济》杂志说:“只要跟随温州商人选择投资方向,赚钱的大门就向你敞开。”美国《洛杉矶时报》称:“他们(温州人)在朝鲜开采钼矿,同非洲部落交换牛皮,在伊拉克卖皮鞋,在冰岛出口北极虾和大比目鱼……”

新加坡《联合早报》曾经刊文说了一个故事。一个外星人抵达中国。在上海,他立刻被捉起来进行展览,人们从中赚取不菲的门票收入;在广东,他马上被解剖,人们分析他能不能食用、有没有营养;而在温州,商人竞相拉他去吃饭,然后询问:“你们那里什么东西最好卖?”这个故事反映出“东方犹太人”——温州人不放过任何商机的特性。

8

温州人喜欢搞批发。买个生活用品都喜欢几个人拼起来去批发。各种小批发市场遍布大街小巷。有人说得好有趣,温州连拍电视剧都搞“批发”。讲述温州人改革开放初期创业故事的《温州一家人》,2012年在央视播放后非常火爆。

温州马上乘胜追击,拍了《温州两家人》,再次在央视一套播出。眼下,《温州三家人》已经开机拍摄。有人忧愁地说:“等《温州三家人》播完了,难道再拍个《温州一群人》或者《温州全家福》?”

《温州一家人》不但让无数中国人深刻地了解了温州人的创业艰辛路,还走出国门,在韩国、法国、哈萨克斯坦、巴拿马、澳大利亚、日本等地播放。

从《温州一家人》《温州两家人》到正在拍的《温州三家人》,这不是“批发”,而是串起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每个人都可以从中看到在时代大潮中拼搏的自己。

9

前两年,《芈月传》很火爆,作者蒋胜男以其年度版税收入一千三百五十万元斩获第十届作家榜第八名,是温州作家首次登上这个榜单。

从经济角度来看,网络作家是个高收入行当。目前温州网络小说作家和写手约有两千人。据透露,温州知名网络作家年收入都有百万元,粗略计算一下,单单稿费一项,温州网络作家协会的一百多位会员的产值就达三千万元。

果然是哪里赚钱哪里就有温州人啊。

10

长久以来,温州人被喻为“东方犹太人”,还有一句话说温州人的头发都是空心的,指的是温州人聪明通透得连头发都是空心的。

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后,温商朱玉兴很开心,因为他的“特朗普”品牌红了一把。早在2008年,朱玉兴就先后申请注册“特朗普”第9类(集成电路、家用控制器等)与第6类(阀门、五金器具等)的商标使用权。

“那时开关电气产品的品牌都是两个字居多,三个字才刚开始流行,就想取个洋气点的名字。”他觉得“特朗普”好听洋气,有特别晴朗的好寓意,而且他还知道特朗普是一位成功的房地产大亨,“都是做生意的,想向他学习”。

特朗普自己从2005年起,就在中国陆续申请了几十个商标,涉及酒店、保险、金融、教育等多个行业,估计他做梦也没想到,还有漏子让温州人捡了。

11

虽然,很多人知道温州是游泳之乡,吕志武、徐嘉余都是游泳冠军,但是,许多人不知道温州还是名副其实的数学家之乡。据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国内大学的数学系主任,四分之一是温州人。

在中国近代数学史上,有许多个“第一”是由温州人创造的。1896年,温籍学者孙诒让创办了瑞安学计馆,这是浙江最早的数学专门学校。1897年,温州举人黄庆澄创办了中国第一份数学刊物《算学报》。1899年,温州地区出现瑞安天算学社,这是中国近代早期的地区性数学学会。据考证,1898年至1908年,大多数出国留学的温州人学习数学。

12

让本地人心心念念的美食可能是别人眼中的“奇葩”,有人列出“让外地人瞬间崩溃的温州美食”,除了臭菜头、烂鱼生等上不得台面的,有些真是美味,就看你有没有胆吃。

血蛤,剥开之后都是血,还要连肉带血吃下去,感觉像原始人茹毛饮血。泥蒜粉干,烧法源于龙湾永强,粉干滑溜,汤汁鲜美,非常诱人,但前提是你没看到软软的像肥大短蚯蚓的莫名生物。

据说有家海鲜店主打这道美食,看到外地客人不敢吃,老板灵机一动,将泥蒜改名为海虫草,如此一说,通俗易懂,外地客人也像本地人一样能愉快地吃上泥蒜粉干了,嗯!泥蒜蛋汤、泥蒜年糕、泥蒜冻都可以沿用这个说法。

13

温州人超喜欢吃酱油醋,家家户户餐桌上必备。去酒店吃饭,服务员一般也是先把酱油醋倒上。早些年温州人也喜欢吃味精,所以这酱油醋里多半会放些味精、白糖,味道酸酸咸咸,比较重口味。

温州多海鲜,烧菜多半清淡,很多海鲜就是加两片生姜除味,清水煮开就能上桌,需要蘸点重口味的酱油醋也就不奇怪了。糟糕的是,吃惯酱油醋的温州人到外地吃饭,不管点什么菜,第一件事就是要求来一碟酱油醋。

结果服务员先上一碟醋,不对,还得有酱油,再上酱油,又不对,两个要调配起来。服务员没好气地说:“怎么调?酱油多点还是醋多点?”点的就是大白菜、红烧肉,该放的厨师都放过啦。

14

武汉人喜欢吃鸭脖,温州人喜欢吃鸭舌。鸭舌不仅是温州酒店餐桌之必备,与江蟹生同为“哼哈二将”,更是温州人送礼之佳品。当年“跳水女皇”伏明霞来温州比赛,初试鸭舌便欲罢不能。

15

有位外地人总结自己在温州多年的观察结果,说:“温州是一块神奇的土地,‘制造’了‘温州人’这个特殊的文化符号。”温州人的个性不是平面几何,是立体的,是多面的。

比如,首先,温州人有强烈的自恋情结,在餐桌上都会说,走遍世界各地,温州的海鲜最好吃。其次,温州人又非常好学,乐学又善学,尤其是模仿式学习。

以前温州人“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后来是“白天当老板,晚上看黑板、看传真、看电脑”,即使是欧美最新的鞋服产品,温州人也只需要通过传真来的图片,就能在几天里仿做出来。温州人都想当“鸡头”,遍地是老板。

再次,温州人又非常能合作,极端抱团。最后,温州人很会数学,也很会文学。温州盛产数学家,又是山水诗和南戏发祥地,数学“一加一等于二”的逻辑思维和文学“一加一不等于二”的形象思维在温州人身上呈现出最巧妙的结合。

正是这种种特点的神奇融合,让温州成为这么有意思的地方。

不管是外地人还是温州人,想了解温州的,向大家推荐温州资深媒体人章会的新书《温州有意思》,用200多个短小精悍的段子讲述温州的人文、美食、历史和经济。

编辑于 2020-03-10 17:05

你看看知乎里一说浙江别的城市都是充满希望,温州才是这几年全省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天天被说走下坡路。省里定位、长三角定位、gdp增长、交通城建都远超宁波杭州以外的城市,人口红利慢慢在减少,人口大市的优势一下就凸显出来了。

温州是什么?全中国空气质量最好的城市之一,某些城市牺牲老百姓身体健康才那么点gdp还拿出来吹。

多看看新闻,2019年的现在省里给支持,国家给支持,目标就是浙江第三个万亿城市,某些城市连续多少年龟速增长还天天来诋毁温州。

还有人说交通不好,温州海陆空没一个短板,s2都在建了某些地方屁都没一个就拿出来吹,指标一堆不达标的没杭州拿头修地铁?



编辑于 2019-12-29 16:06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温州人,温州对我来说意味着一份浓郁的乡愁,是在求学之旅中魂牵梦绕的家乡美食,儿时玩伴,氤氲的江南浪漫气息中些许的喧嚣。亦是工作以后身心俱疲时想要回去躲避一阵儿的后花园。游子在外,近乡情更怯,虽然总是会吐槽温州的城市基建,直逼一线城市的物价水平,不合理的交通路况……..有一万个理由不选择生活在温州,而温州的一切记忆和从小到大耳濡目染的思维习惯和为人处世之道早已淌进骨子里,是这一生最美好的祝福。

温州人

我算是一个比较折腾的非典型温州人了,高中毕业于温州中学,没有选择离家近的杭州厦门上海南京,自主招生的时候选择了飞机要飞三个多小时的西安,签自主招生的合同前,家里人也几番三次地问过我是不是要再冲一冲浙大,最后还是选择了背起行囊去了遥远的西北大地。从西安交大毕业以后去了外企,总部在广州,再一次背起行囊从西北来到了南海。大学的时候还是运气比较好的学校有一个机会去到法国交换,一座在里昂边上叫做Grenoble的小城市,我在grenoble安顿下来以后吃的第一顿是一家中餐馆,和同去的北大同学跟着Google好不容易找到了这家餐馆,点完餐后上菜的是老板,在异国他乡遇到的第一个同胞就问了嘴老板您哪人,“温州人”,当时真叫一个亲切。后来一个周末去参观巴黎圣母院,出来以后就在附近找了一家中餐馆吃饭,餐馆的老板夫妻俩在门口用家乡话聊着天,当时吃着饭的时候莫名觉得这段家乡话耳熟,仔细一听,好家伙也是温州话来的。

最神奇的一次发生在那年春假前后,我俩高中同学一个从美国飞来欧洲度假,另一个当时恰好从美国来西班牙做交换,大家就约了一起去法国南边的尼斯(也是刘烨妻子的故乡,很美的南法城市),那天L说自己在西班牙有一阵儿都吃不到中餐了,然后又是跟着Google开始一圈一圈地找中餐馆子,我们仨当时迷了一阵路,又是晚上八点多的时候了饿到不行,本来想着不然吃顿local的就完事了,结果还是被L逼着走多了15分钟终于在黄金海岸边找到了这家餐馆,当时店里很忙,所有的店员都在招呼着一波一波的客人,接待我们的是一个上了年纪的中年大叔,在去的位子上很随意的问了一嘴我们是哪人,巧了,又是温州老乡:) 那天晚上的饭钱没被收,还被送了一瓶红酒,而且本来没有在计划内的摩纳哥因为遇见了这个叔叔,成行了!回来以后还住多了一晚金山羊酒店(Eze Chateau de la Chevre d’Or),一直到今天都是最神仙的旅行体验了。有太多在欧洲跟温州人产生的关联了,甚至还在意大利用温州话砍价。

说这么多,其实还是想说温州人是一个很独特的存在。一直以来,都听到很多人说是温州是中国的耶路撒冷。同样的这句话也可以应用在温州人和犹太人身上,而这也是我听过非常喜欢的一段话。

犹太人的乡愁在耶路撒冷,但是犹太人精英都在世界各地,尤其是美国的华尔街。

温州同样是温州人的乡愁,但是温州人精英也都在世界各地,国内的一线城市和意大利法国等欧洲国家。

犹太人即使经历过纳粹的逼迫,依然靠着自身的团结突破冲冲的枷锁重新建立起以色列

温州历史上是一个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城市,不像天府之国有肥沃的平原土壤,不像上海有得天独厚的历史契机,不像山西东北有工业资源,太多的温州人迫于生计的压力和无奈,不得已远离家乡,踏上陌生的土地求生,靠的互相之间的扶持和身上的一股韧劲闯出了一片天地。

我想温州人被比作中国的犹太人,和温州被比作中国的耶路撒冷都不仅仅是在说基督教对这片土地的深远影响,更多还是在褒扬这片土地的人吧。

温州话

我在广州呆了也有两年的时间了,对粤语现在是拾听不拾讲的地步。而温州话对于一个非本地人来说,那真的是魔鬼之语了。毕竟抗战时期是拿来做情报传送时候的语言,真的不是玩笑。

不过有一点还是让人觉得可惜,我在广州还是有大量的同龄人和小朋友都是会讲粤语的,包括也有更多非粤语母语的人群都会去看翡翠台,学说粤语。很大程度上因为粤语好听,也因为香港流行文化对粤语的传输。然而在温州,我读书的时候班级里就有很大一部分的同学是不会讲温州话的,后来愿意去学去讲温州话的小朋友也是越来越少,我表妹,小了我8岁,在温州话上基本上是个哑巴吧,而且我们跟她讲温州话,人会回你普通话。

怀念小时候的一门课程叫做地方课程,这是一门用温州话去上课讲述温州相关历史的一门课,估摸着再这样下去,温州新一辈成长起来以后,可能这门方言也会慢慢消逝被淡忘了吧。

毕竟醉里吴音相媚好。

温州美食

灯盏糕,炒粉干,鱼丸汤,敲鱼面,糯米饭,鸭舌,血蛤,酱油鸭,醉虾,江蟹生……

半夜想到这些真是罪恶,像报菜名里 蒸羊羔,蒸熊掌,蒸鹿尾儿,烧花鸭,烧雏鸡私的,若是把温州美食给串在一起,怕是可以再出一个温州版报菜名来。


总是希望自己可以赶上一场落日余晖,等到故乡这座城市背后花灯锦绣,看着静静待在至暗的角落,呼吸吐纳早已落幕的年代,简简单单的感动,大概也是源于更多一点想和它感同身受的痴望吧。

晚了先写到这儿,得空补。

以上。

编辑于 2019-09-02 01:02

1. 温州基本已走出经济低迷期,2019年上半年GDP实际同比增长率8.2%,排全省第二,连续17个季度处于7.5-8.5之间。增长率第一的是体量还较小的丽水,全省平均增长率7.1% ,如图:

2. 战略性新兴产业已初具规模,并在全国占有一席之地,这个数据比GDP重要的多。如图:

3. 基建在这一轮“大拆大整大建大美”逐步落实下,市区面貌大幅提升,欢迎几年没来过温州的人有空来看看。

编辑于 2019-09-28 20:06

温州是浙江沿海东南部的一个小城市,说起温州,给人的印象是很精明的“东方犹太人”,说着“恶魔之语”的有钱大老板和兴风作浪的“炒房团”,外加“江南皮革厂”。

其实在我眼里温州就是一座平凡的小城,不是遍地的高楼,也不是清一色的农田庄稼。感觉这座城市都像调配好似的,各个元素它都有,并且和谐共生。

它名为“温”州,因其气候温和适宜,冬日的寒冷能让人挨得住但不至于瑟瑟发抖,没见过几场飘雪,常有太阳束束。 夏天,也常有30多度高温,不过好在偶有擦边而过的台风只带来雨水消去暑气,但不至于有自然灾害发生。

至于温州的美食,海鲜是少不了的,蟹类、鱼虾类、贝壳类种类繁多,烧法更多,但都离不了一个“鲜”字。基本见不到什么重口调味品,怕它们喧宾夺主搅乱了海鲜原有的海味、添了乱。

若来温州,奔着景点什么的应该给不了什么强烈的视觉冲击,虽多青山多秀水,但都不够出众。因为它们不是独立划为一个风景区的,它们是贯穿在这个城市里的,与人、与车、与屋都融为一体。

哪里都比温州好,但就觉得温州最好。

编辑于 2020-04-24 17:03

哪里都比温州好,但就是温州最好。

发布于 2019-08-15 20:40

土著,从出生到高中毕业在温州,金融从业及2家公司创业经历,本科北京、研究生杭州、工作上海、深圳,现在回温州工作中。

有一定资格回答(纯粹做为个人感官想法)

1.生活

(1)普通群众生活物价水平与一线城市看齐,水果、聚餐类。

(2)房地产均价全国排名15位,温州是三四线城市(一线:北上广深 二线:各大省会及直辖市 三线:计划单列市 四线:温州。。。。。)。

2.商业环境及工作

(1)温州地区以制造业为主,缺乏高科技产业,主要原因为人才匮乏,缺乏人才资源输入。(比如:没有优质大学)

(2)普遍待遇较低,与成活成本不相符,举个例子:深圳招聘前台差不多6k水平,温州招聘策划经理岗位常规也就6k。

(3)因为城市业态因素造成温州地区普遍招聘岗位为初级岗位及销售岗位为主,也造成人才流失。

(4)温州是一个较为有人情特色的环境,以前常说的提篮子就是人情社会的典型例子,近些年来讲,浙江省实施最多跑一次制度后,相应的非营利性的与政府对接已经较为人性化,与一线城市看齐。

(5)与政府或者相关机关单位打交道需有熟人引荐较为合适,相关项目的招投标制度虽然较为完善,其中可操作空间也较大,不展开叙述,可总结为,表面一片和谐,地下暗流涌动。

(6)所有温州地区的所谓创业园,最后都变成了餐饮聚集地,变成了“吃饭”创意园。

由此可见一斑。

3.城市布局

(1)温州本地人常说的“温州”概念一般指的是市政府所在地鹿城区,也就是所谓的城里人。

温州下辖区鹿城区、瓯海区、龙湾区三区,以及现在的洞头区(貌似有一段时间改名叫瓯洞区,太难听,后又取消?)。

管辖瑞安市、乐清市、龙港市(19年8月底刚撤镇改市),平阳、苍南、泰顺、永嘉等。

其中鹿城区与瓯海区的语言较为一致,只有某些词语的发音不同。

永嘉、瑞安、乐清、龙湾、苍南、平阳、泰顺每一个地方语言发音各不一致,各自称为永嘉话、瑞安话等。

(2)温州整个城市沿瓯江发展,后某陈姓一把手提出沿大罗山山脉发展(人类历史发展皆沿水发展,不知当时如何提出及落实沿山发展的规划,大致也是受制于地貌因素,无可奈何),发展到现在温州城市的整体规划是西向发展,沿瓯海大道往龙湾方向走,洞头,高新技术开发区等,目前已经规划并修建新机场,布局城市轨道交通(s1线,全天载客应该不到1万人)等,扩大城市发展版图。

整体上讲,温州地区地少山多,资源少,发展受限,加上市政规划布局东一榔头西一锤子缺乏整体合理性。

这也是最终导致温州人世界遍地走,温州实在呆不下去了,红红火火恍恍惚惚,哈哈哈哈哈。

编辑于 2019-09-02 0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