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公司
初创企业

如何经营好一个初创公司?

关注者
11
被浏览
14,401

3 个回答

目前我国初创中小企业的存续期只有2.6年,初创集团企业的存续期只有7年,初创企业的存续期明显低于发达国家。企业初创期首先需要解决的是生存问题,如果一个初创企业可以挺过五年以上,且经营情况正常,能维持一个相对稳定的团队和一定的利润率,则基本上度过了企业初创的生存期。

初创企业管理的关键有四个方面发展战略、市场拓展、人力资源和财务管理,下面逐一说一下。

首先是发展战略。初创企业不需要有花里胡哨的做很好看的发展战略,但初创企业的领导者和核心骨干,对于企业如何发展一定要有一致的目标和认知,这个就是初创企业的发展战略,这个也是初创企业的核心关键,这个发展目标应当基本稳定。笔者在多年工作经历中,见过好几家前三年发展不错的中小企业,在第四五年迅速垮塌,关键原因就是前三年发展不错,第四年开始核心团队的意见发生分歧,不再坚持之前的共同目标,公司很快出大问题。初创企业没有成型的企业文化,一旦出问题则很容易就会面临生死考验。

第二个是市场拓展。这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里的关键是企业创始人要对市场拓展有掌控能力,很多事情是要亲力亲为的,同时要管理好销售人员,让其遵纪守法合规合理,否则即使市场拓展起来了,也会后患无穷。市场销售人员很容易夸大其词以提升自己,如果初创企业负责人不能有效掌控销售人员,迟早要出大问题,这个情况也是屡见不鲜的,最常见的就是行贿、虚报销售情况和假费用等等。

第三个是人力资源管理。这包括建立公司的基本管理制度,建立公司的基本薪酬体系和绩效考核制度,同时需要初创企业的创始人和骨干团队带头全面执行公司的管理制度,赏罚分明,不能有人凌驾于公司制度之上,否则初创企业很难形成可靠的凝聚力,特别是公司开始对外招聘以后,新人入职后发现公司的一些元老可以不遵守公司规章制度,规章制度仅对新入职人员起作用,长期看这对公司的损坏极大,这种情况下公司的规章制度就形同虚设,企业的士气和凝聚力也无从谈起。

第四个是财务管理。公司初创期是要做好过苦日子的准备,财务管理就是要严格量入为出,控制成本,不该花的钱不能花,初创期赚了钱则更要严格管理,以备不时之需。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一旦财务管理不能严格把关,初创企业必定坚持不了很久。近年来社会上那么多初创互联网企业获得巨额融资,却在较短时间内垮台或者陷入危机,一个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财务管理一塌糊涂,浪费了大量的资金,钱来的快,死的也快。笔者在工作中遇到过一个案例,一个初创公司发展良好,在第四年的年中,因为上半年经营良好已完成全年目标的80%,老板大喜过望,放假一个星期,组织全公司员工去了一次热带地区的海岛旅游,住豪华酒店吃大餐,那一次员工都非常开心。出乎老板意料的是,这次全公司公费旅游后,员工的胃口大大提升,对薪酬水平差旅待遇办公环境等的要求超出了公司实际能够承担的水平,结果这个公司在两年内关门,这其实也是人力管理和财务管理不善导致的。


另外公司如果是在深圳的话,是可以做深圳市创业补贴政策,

发布于 2020-12-10 15:23

在疫情反复、中概股摩擦等因素打击下,“京东”等互联网大厂们都纷纷进行人员优化与精简,掀起了“毕业潮”,可初创公司依旧是“一将难寻”。与此同时,根据CB Insight 2021年的调研数据,全球大于1/5的初创公司因人才与团队问题死亡,可见招人难、管理难是初创们普遍存在的挑战。




图源:masschallenge.org, Robbie Richards


初创公司的团队问题并不仅是生冷的数据,我们自由创始人科技在进行客户公司的技术人员梳理时,甚至会专开一篇解答客户们半是苦恼半是疑惑的提问:“为什么我招来的大厂大佬入职后有点‘水土不服’”,“到底什么样的人才适合初创”,或是“公司扩张,之前的管理办法不够用了怎么办”……


诚然,初创公司在不同的阶段对人才和管理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早期团队需要的是先锋,要有非常强的主观能动性与足够的动力和激情,才能从无到有地开辟疆土Scale-up阶段的公司则需要开始增加团队多样性,团队管理与后勤职能也需要随着规模而跟进发展,100人的公司必然不能再用管理30人时的手段。


我们自由创始人科技在这里分享一些不同阶段初创公司人才管理共性和基础的问题,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有什么其他的疑问欢迎扫一扫文末二维码直接与我们联系。

创业公司的环境与成熟企业在四个角度有关键不同:


1. 风险vs收益:初创公司失败或资金停止的几率在70%以上,在初创公司工作的风险远高于成熟企业,但一旦成功就可以弯道超车,实现财务自由。


2. 技能与互动:在成熟企业中,每个人只需负责自己分工的部分,专精于此即可;而在初创企业中,成员们都要身兼多种技能,一个产品开发工程师可能还需要会A/B Testing,一个早期的CEO还要同时兼职商务、市场与人力。在初创公司中,团队的互动强度也会更强,团队成员间都是互相依存、缺一不可的


3. 容错与压力:“在Google,犯错的空间更大,因为团队就像一个巨大机器中的小齿轮(斯坦福商学院 Lindred Greer教授)”。但初创公司的每个员工都很重要,一个决策会直接影响公司或产品的发展,同时一个对于成熟企业来说微不足道的错误,可能对于初创就是张催命符。在这样的容错区别下,员工需要面对的压力自然也不一样,何况核心成员还需要承担寻找资金与经营管理的压力。


4. 迭代速度:快速迭代的初创公司会定期演变其业务结构,并根据客户数据、顾问建议合市场研究做出大小不一的调整,其响应速度远远快过成熟企业。


固然大厂经验的候选人在项目与团队管理经验上更胜一筹,但正因这些关键区别,成熟公司高管的管理经验未必全部适用于初创,大厂锻炼出的工程师也未必能满足初创“什么都得会一点”的开发需求,若初创公司招揽人才时只考虑“经验”,不考虑性格、价值观等因素,必然会导致人才的水土不服。




图源:PantaBlog


那么初创公司在招聘时需要考虑那些重点领域呢?


1. 能力与价值观。能力毋庸置疑是首要筛选条件,创业公司的目标是成长与战胜困难,一个有能力且可以信任的团队成员比起充满潜力但需要引导的人更适合为公司发展打下基础。

但面对能力相同的候选人时,则需要观察谁更符合公司的价值观与文化。对于创业公司来说,公司价值观会直接反应在产品或服务中,团队成员们未必人人都会成为最好的朋友,但应当对“坚持”与“妥协”有相似的理解。

2. 独立的解决方案寻找者。在初创这样随时变化的工作环境中,能够带来最大价值的人是能自行或与团队一起发现并解决问题的人。如此一来每个人都能专注于自己的事物,而不需要时常管理或处理其他成员的问题。

3. 开放性与适应性。市场驱动的快速迭代,必然会使初创成员也需要快速学习新的技能并加以应用。用户导向的产品或服务业必然需要重视客户体验,并快速提供对应策略。所以您需要的是:对客户需求的反馈持开放态度的软件工程师,了解开发限制的商务人员,对更有效的资金分配方式持开放态度的财务经理,以及一个在需要时愿意并能够随时适应新方案的团队。

聊完了应该寻找什么样的人才,团队成员的管理也十分重要。


“Hire the best people and get out of their way”初创团队成员各当一面又紧密协作,每个人的时间都很宝贵,因此为了提高工作与沟通效率,我们通常有四点建议:


第一,确保沟通。一些初创公司管理者会花时间每周或每月与各个成员进行单独交流,了解大家的进展和困惑,确保问题被有效解决。一来减少信息鸿沟(communication gap), 确保有效沟通,二来掌握成员状态,增加团队凝聚力。


第二,减少无效会议,一般要求会议在15-30分钟内完成。工程师小伙伴们也经常开玩笑说,如果所在公司每天不停开各种会,就要考虑马上找下家了。


第三,建立高效的管理流程。从发现问题/任务、到评估问题/任务紧急等级、分配任务、再到解决问题等,都要考虑进流程中,并适当记录存档,以确保所有产品/项目变更都有迹可循。如何准确高效地分配任务对团队管理者有一定要求,比如要任务分配给最合适的人,就需要对每一位团队成员都有足够的了解。


最后,不必过度迷信管理工具。一些管理软件虽然在团队初具规模后能提高管理效率,但过早开始推行只会造成任务冗杂,有的早期初创甚至用共享excel也能很好地进行项目/产品管理。在选择工具时,一定要和团队进行沟通,确定大家是否愿意花时间在上面,选择成员们认可的方式与工具。


什么时候应该寻找外包或咨询顾问?


初创公司招入一个长期员工是很重要的决定,因此在进行短期开发时,大多会寻找外包。但管理外包团队(如更改时间节点、更新需求等)会加更困难,同时需要专业人员对外包的交付质量进行把控,还有一些IP归属问题也需要很谨慎,此时可以寻找像自由创始人这样的技术/产品咨询公司作为第三方,对外包进行品控与管理


至于何时引入外部顾问或咨询,其实大家心里都会想“如果有钱的话,当然越早越好,关键是没钱”。许多咨询公司会以单个解决方案作为交付成果,但这种交付模式往往导致短时间内巨额投入,不符合初创公司现金流的特性,况且当需要寻找这样的解决方案时,往往已是沉疴旧疾,还会影响经营现状,更是拿不出余钱来请昂贵的顾问团队。


自由创始人科技专门服务初创公司,深知其痛点与特性,往往推荐客户根据需求按月或年购买咨询时长,遇到问题可以提前预约,与有丰富初创经验的各领域专家们随时交流,随时评估,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来自不同视角的专业建议,将问题扼杀于萌芽中,并增加团队多样性,兼听则明


其实好的创业者非常清楚自己的瑕疵,并会积极寻找解决方案和寻求帮助。如果您对自由创始人科技的解决方案感兴趣,欢迎私信与我们沟通。

发布于 2022-04-22 15:49

初创公司最终能走向多么远谁能知道。大家都是因为不知道才创业,要是一开始知道会失败谁还会创业呢对吧。

前面给大家讲了基础盘构建和团队管理,产品经营,销售盘经营,公私域的基础框架写了不少内容了。

正如评论区里面大家玩笑的那样:“你这么行,你怎么就失败了呢,你怎么失败了不止一次呢?”

对啊,我怎么失败了呢?

其实讲到这里你会察觉到初创公司最后能生存下来,他就是个生存问题。

我在其他的平台的粉丝在评论区有这样说:创业几年了,项目做了不少,但现在为止还没有团队。

这种情况实际上符合我昨天的写的那篇文章。

但今天又有另外一个问题,算是昨天问题的进阶版:什么样的创业才算成功了呢?

其实就是生存下来,那我们只要稍微把上面那个兄弟的问题聚焦一下。你会发现,初创的整个过程他走了不下一次,而且每次都拿到结果了。但潜在问题有两种:一种是对于开公司的经营恐惧,不要小看你身边想要开公司的人;第二种生存方法论足够全面,甚至能规避失败。

如果你意识到过上面的一些言外之意的情况,不妨花5分钟在你自己身上带着思考往下阅读。


01生存才是问题

这个思考并不是我失败以后就有的,因为说实话我都经历了两次失败了。按理来说我应该早早地就去放大思考。但是生存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都不是问题。

最初我们就小作坊,再到公司,再到重新来过,再到开公司。 生存都不是问题,因为好像我们这些人就是具备让自己活下来的能力。远了不说,就拿我自己来说,我从来没有触碰过崩溃的边缘,而是时常在选择当中徘徊。

如果要去上班,哪怕是最不起眼的工作也能很快干到管理层。即便什么都不会去找一份工作,也能很快的掌握如何做好这份工作。再要么不上班,就纯做流量和内容,比如说对接第三方培训公司拿提成,是不是也能挣到钱。

所以选择才是问题。就在刚才我在来工作室的路上我的脑子里突然蹦出来一个问题:我都创业失败了,甚至生存问题都成了问题, 为什么还不慌还在做选择呢?

原因当然是我从来没有意识到生存是个问题,而且是个很大的问题。

不放大,仅仅只围绕我这种无名小卒的问题来说。我可以选择其中任意一个,甚至我都可以一起做,但是聊到了创业上的时候,你会发现我即便做了这么多,没有一件事情是能让创业这件事情生存下来的。

这个问题就好比每个人都知道要努力挣钱才有好的生活,但过好生活的人却少有。吃饭,上班,睡觉,做事,思考,如同人的呼吸一样正常的存在。那么在创业这件事上,找项目,谈合作,拉客户,买产品,同样也是和呼吸一样是生存的本能。

本能是人人都会做,且能做好的一件事情。如果有流落过街头的朋友,切身感受过来自于生活的绝望的朋友应该会明白,生存是一件多么出于本能的事情。创业也是如此。

能创业的人很多,甚至人人都在创业,人人都要自己的生存秘籍,而且是从来不会对外讲的那种。但这是真正的生存吗?

前面我还说,初创公司最后什么都不剩,很多人在评论区骂我说我不懂,瞎咧咧。但你自己想,初创公司生存的条件是业务盘在,基础盘在,盈利盘同样也在。这已然达到了生存的条件了。但问题就出在上面所讲的。

关于生存的问题,并不是众所周知的,因此为了引出下面一段,让大家劳神了,只有看到问题了,才有阅读下去的意义,我可不是只想做个纸上谈兵的人。


02生存是进化伊始

当你想要在一个陌生城市生活的话,你应该做什么事情呢?

我想你会这么回答:先找工作,再把住的问题解决了,然后努力挣钱。如何时机合适了开个门面房。

这个时候你的第一思考几乎是出于本能的,因为你见过太多太多这样的案例里,甚至你之前的经历里也是这样,你从上海辞职回到家乡,又从家乡辞职去大城市拼搏。

然后你的内心会随着这个问题衍生很多思考,随着你行为的开始触发很多的事件。简单模拟一下。

你二本毕业,想要去杭州做互联网工作。然后你准备好了租房子的钱和生活一两个月的生活费。然后你又提前面试了工作。到了杭州,你面试通过开始上班。然后你和很多同事一样,从开始的不会到渐渐熟悉甚至可以在公司里面如鱼得水了。那么你做的这些是解决你最初的问题的思考吗?或者说对于在一个城市扎根生存解决方法吗?

并不是啊,我亲爱的朋友,在这样基于生存本能的思考下,莫说一个二本毕业的大学生,就算是我这个初二都没有毕业的“文盲”都可以做到。或许这个事情简单的像我们的呼吸一样,所以我们从不思考地就去干了。

同时在这个场景之下,就会有两种生存情况出现,一种是打了工,挣了钱,甚至创了业,但最后回了老家;另外一种是打了工,挣了钱,创业了,最终生活在了杭州这个城市。

看到这里,你会多少有些感觉不适,因为说实话我第一次进行这样的思考并且结合我自己创业的经历的时候,我很震撼。生存和生存原来也不一样。

我已经出门在外很多年了,没有过春节已经是第四个年头了,这四年里面,我的初中同学有的已经结婚了,有的前不久买了车,买了房。还有的最起码有个对象,有份稳定的工作。

但反观我自己,基本上很多城市我都去过,无论是去流水线,还是创业,什么都有留下。可怕的是关于生存的事情,我一件不拉甚至做的更好,但显然我没有生存下来。

讲到这里,想来已经足够让大家开始思考了。那我们把上面的场景再换一下。

还是一样的,打工,生活,创业。如何在杭州生存下来的另外一个版本。

二本毕业,找了一份在杭州的工作,准备好了粮草。然后开始这个基于本能的行为。但不同的地方从一开始就不同了。

这个人在去到杭州之间先看了杭州那个行业缺人,然后看了这个行业的工资收入水平,然后再了解了杭州的生活水平。再结合自己的人生问题做了一些整合。

我具象地来说一下。大家可以感受一下这种按照正常思维根本就不存在的压迫感。

杭州是直播电商,互联网新经济的中心,也是创业者的新“华尔街”。那么杭州是不缺人才的,甚至可以说是不缺人的。接着他了解了一下,杭州的工资水平的确很高,但是生活成本同样很高。

接着他给了自己一个精确的定义。这样的城市有非常完善的创业条件和就业条件。那么在这样的条件下,生存下来的前提就是要经受得住优胜劣汰。人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不是比谁优秀,比谁拉跨,而是这个人真的串联起来了一整个围绕着他自己的网络。

然后这个时候他给自己做了极具目的性的计划。先去自己喜欢的,未来想要发展的行业相关公司去面试。然后为了创业做准备的话,从基础岗到中层管理再都高层管理。在这个行业里扎根,无论是专业上还是能力上或者是人脉上。(重点在行业)接着他根据自己的年龄给自己做了一个规划。(3年时间用来了解行业,掌握能力,链接人脉,了解市场,了解这座城市)接着他又为自己的创业做了准备(从自己的收入当中拿出来一部分从发工资开始就积累创业初始资金)

然后他开始工作,和上班族一样,没有任何不同地方,因为他要学的东西目之所及都会。接着他在生活上基本上也和年轻人一样,发了工资就去玩和新认识的朋友相处。基本上公司的团建活动他都参与。和每个打工人一样。

然后三年后,他工资攒了20w。这笔钱可以让他在自己的老家首付一套房子。但他的目的是为了在这座城市生活下来。接着他开始创业,围绕着自己已经熟悉了三年的行业,之前的同事成了资源,之前的公司成了资源,之前的业务网成了资源。为了让这家初创公司生存下来,他在3年前就在做着准备。接着自己的老上家成了他的资源库。

“哦~***某某公司我知道的,那个*总不就是之前从哪里出来的么?”

一句简单的话,充满人情世故,一段简短的场景解说,就是人性成败。

看到这里大家感受如何,你发现了吗?我们作为创业者,甚至不下于两三次创业失败的人,为什么还要面临生存不下去的问题?如果仍旧困惑,我好像能和你在此刻共鸣的感受就是这个困惑需要得到解决。如果看到这里,恰好不忙,可以接着往下看。


03生存是一场阳谋,有人在局中,而有人根本没入局

基于生存,无论是生活还是创业,都是一样阳谋。类似我们这样的人入局了,但是还有一些人没有入局。

初创公司总是被人诟病,就好像一个刚刚走进社会的应届毕业生一样的。每个创业的人都有一种清晰的来自于心底的意识,只要我干了,我就能干成功。但实际上呢?

有的人成功了,有的人失败了。

这本身就是一场阳谋,根本就不存在阴谋论之说,进公司的人都知道挣了钱才能生存下去,于是做了很多关于挣钱的事情。但未必生存下来。

我在21岁的时候的,当时写营销文还在抄袭别人的文章的时候,对于创业也做了一个定义:我认知到,创业不是创新,而是在某个行业当中有所创造。

你看看,短视频很早就存在的。但在短视频行业有的人有所创造就有了现在的各个头部。

如果不能有所创造那势必无法生存,尤其对于初创公司来说。

最后关于初创公司的生存,我给大家总结三个方法来复盘自己的创业方向到底能不能让自己生存下来。

①无关行业,你自己到底要做什么?

我开头就讲了,我最大的问题已经不是穷困潦倒的问题,而是选择的问题。同样的很多初创公司面临的也是这样的问题。

并不是有人针对于生存像我上面举例的场景一样那么周密,只是看那个行业挣钱于是开始着手创业,这种创业本身你生存下来的几率就很小,无论你的公司框架是什么样的,商业模式如何的,你走不到真正经营的那一步。或许你会长达很多年一直以初创公司的方式存在着。因为你专精此道,已经非常娴熟了,也正如你所想,市场不缺任何东西。人才,资源,流量都不缺。

但要想生存下来,比如说做直播电商,这个是公认的比较好的行业了,那么你入行之后,其实就是在行业当中竞争。直到有一天,谁刷到你的视频。“哎,这不是那个谁的电商公司么?”这个时候,你会发现你已经生存下来了。有人会来找你学习,有人会来找你谈合作等等的。

②时间上足够长,机会也就越多

往往创业的时候,我们都希望自己进入一个蓝海行业,但现在这个话题有些幼稚。我们不能指望某个行业还有蓝海机会我们才创业,见缝插针之后关张大吉。但我们能做的就是在一个行业里存在的时间足够久,无论是用户的信任还是市场发展的趋势。(关于这一点我现在目之所及的,真的还就是线上线下结合的这个领域)

举个具体的例子吧:比如说你现在是一家电商初创公司,那这个时候让你生存下来的不是某个甚至多个“割韭菜”项目。而是你本身做电商这件事情。运营的技术。在行业里存在的时长。比如说下一波也许机会来到了元宇宙带货,基于你之前的积累,这一波爆发足够你从一家初创型公司走向头部引领行业,因为你过往的多年钻研的不是怎么利益最大化,而是通过你所从业的行业怎么样获取利益最大化。

这是本质上的区别。如果是前者,“割韭菜”这个行业会一直存在,但你未必能生存下来。因为用户的需求是一直变的。

③先有生存的目标,围绕生存不遗余力

尽管我失败了,但我真的收获颇多,我的失败不是因为我没割韭菜失败了,而是我没有生存的目标,因为只要有咨询我就能挣钱,但这不足以让一家公司生存足够久,所以事情是对的,但创业的布局错了。譬如说我的目标就是割培训的韭菜。那我就不会失败。因为这个事情太容易了,录好课,然后就说学了这个课快速起飞。然后编故事,我的一个学员买了课的第二天就爆单了等等。总有人会相信,因为韭菜之所以被称之为韭菜,就是因为韭菜也想着割韭菜。

那如果我就固定目标,我要做培训或者商业咨询,我就围绕着这一件事情来创业。这个行业本身就存在,我的存在不可能改变这个行业,但我能通过自己很长的一个周期来让自己在这个行业存在下去。我的产品围绕着商询。我的内容围绕着商询,甚至我认识的人,客户同行都在这个行业里。这个是不是可以通过布局,努力学习就可以达到的。

讲到这里,我讲今天的最后一个案例。

我的父亲这一生做了很多事情,经商,做手工艺,写作,种经济农作物。但过了很多年后,他一直在教导我的是不要心花,认准一件事情,一直做就会有结果。

他经商的时候,我们家当时还是村里的名人很受人尊敬,我也是我那一批孩子里面很早就晚上遥控飞机和遥控机车的孩子,甚至我集齐了f4赛车全套。我们家那会儿生意做的很大,批发遥控玩具基本上可以做到西北几个大省了。但老爷子心花不坚持,觉得这不是自己想要的人生。后来又闯荡打工,再经商机遇已经错过,连摆地摊都要合法证件和押金。做手艺学会了修复老物件,也没有坚持。后来写作也没有坚持。

重点在种田。他基本上是村里最早带头种经济作物的,从中药材到花椒到新兴的苹果树,他都很专业,但同样的他并没有选择要进入到那个行业当中。种中药材,他半途而废,因为没有市场,机会上百个村子就我们一家,但是当时已经有人开始种了。他不干了。后来种苹果也是全村头一家。甚至也被邀请到几乎是农业盛会上去做剪枝的教学。但他已经60岁了,心气不再了,儿子也没有成家立业。

所以初创者真的问题不在于当即的去落实,而是在入局前就已经心里装了灯塔,过程当中为了避免白努力。白费工才去做一些调整。但一开始和最终要去向哪里,都足够清楚。


04总结

初创公司的生存问题其实更多时候根本就不是盈利问题。即便说的再现实再接地气,它也不是这个问题。

我们原本要去做的事情是在某个行业当中所创造。后来变成了创业这件事情是可以产生更大利益的事情,于是所有人逐利而去。那个行业好就去那个行业。

但360行,行行出状元。尤其当我们已经处在一个心浮气躁的时代当中的时候,一切讲究效率的时候,初创公司怎么找到自己的优势。不是“破舰者”,而是“常青树”。

就像一家百年老店一样的。爷爷带着爸爸去吃了,爸爸后来带着自己去吃了。自己以后也会带着孩子去吃。这家店没有网红式经营,没有预制菜的方式,没有线上直播卖货做网红餐厅,更没有加盟这种商业模式,他所做的从来都是做好菜,做好吃的。相比之下,无论如何我都认为,初创公司的生存问题不是短期自立的问题,而是长期盈利的问题。

如果只是想一两年挣几百万,那公司就没有存在的必要,组个团队就把这个事干了。

以上,感谢阅读。

公众号:干点实事


发布于 2022-09-21 14:11
( 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