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
危机
气候变化
气象学
局部气候

一位气象学者示警「气候危机纪元」已至,这透漏了哪些信息?气候变化会给日常生活带来哪些影响?

“我们现在不仅在公元2022年,也在气候危机纪元三年。这是人类历史,也是地球历史上一个全新的时代。” 说这话的人,是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副研究员…
关注者
1,091
被浏览
1,852,319

282 个回答

1.没毛病,毕竟距离确认“全新世已经结束了,我们生活在人类世”这件事,只差国际地层委员会开几个会投几次票了,科学层面已经铁板钉钉,仅仅是走走流程而已。

2.人类活动对地球的改变,已经永远写进了地质历史,气候当然也深受影响,而且这种影响会持续很久——我指的是就算明天人类灭绝,它也会持续很久,并且造成一些永久性的影响,记录在地质历史的载体,沉积地层里。

3.所以,从全新世的气候格局进入人类世的气候格局,这本来就是开启了新纪元。

至于它叫什么,是“人类世气候”,“气候紧急情况/climate emergency”,“气候危机/climate crisis”,或者“气候危机纪元”都不重要,一个名词而已,当然可以怎么酷炫怎么来。

4.工业革命以来的人类活动,已经彻底改变了地球。无论是地形地貌还是地下工程还是大气成分或者是碳循环系统。其中对气候产生主要影响的,是首次在地球碳循环系统里加入工业化增碳因素,并且没有建立起相应的工业化固碳因素。

这在46亿地球历史上前所未有。

如果要找找类似的事儿,参考外来因素冲击碳循环的几次变故:大氧化事件,二叠纪大灭绝,petm,新仙女木等。新生代冰室都没法与之相提并论,速率太慢。

5.只有啥也不懂的纯门外汉才会整天说地质历史时期也冷热变过,现在变一变很正常。

再次强调:冷热不是问题,变率过大才是。

6.接上一条,正常个鬼,这是门外汉的普遍误区。想知道为什么是误区,先去把ipcc的第五第六次报告和几次专门报告读完,自学一下汪品先院士的《地球系统与演变》再来说话。

7.不想学习就保持安静,免得说错。

编辑于 2022-08-18 11:18

在全球温度不断上升的作用下,副热带高气压所带来的极端高温,会进一步让我们在夏季感受到极端天气带来的煎熬。

全球气温变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研究界主要采用机理分析和观测建模结合的方式开展研究。对于温室气体排放和全球平均气温升高之间的关系,人们的人事经历了从定性到定量的逐步转变。

从基本机理来看,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存在是温室效应的起因,温室气体浓度升高将加剧全球变暖。太阳发射的短波辐射大部分能够直接透过大气层到达地表。然而,地表由于温度相对较低,发射的主要是长波辐射,这部分电磁波易被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吸收和反射,从而使得地表及接近地表的低层大气温度升高。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增加时,地表温度也会随之升高。

温室效应的机理

基于大量的自然观测结果,许多研究团队建立了长期气候变化模型,用于量化分析温室气体排放量与温升幅度间的关系。在多年观测结果的基础上,相关模型团队对长期系统模型进行了持续的验证、修改和完善。综合大量模型研究成果,2013 年IPCC 发布的第五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报告指出,“排放的二氧化碳中有大约 15%到 40%将在大气中保持 1000 年以上”。也就是说,在多世纪至千年的时间尺度上,温升幅度与这段时间内的累积二氧化碳排放量是相关的。进一步开展量化分析对比后,目前研究界已基本认可:21 世纪末及以后的全球平均温升幅度与累积温室气体排放呈现出近似线性相关关系。

全球气候变暖可能给人类带来哪些危害和风险?人类活动的改善能否减缓气候变化?

全球气候变暖将重构全球温度场,影响大气运行规律,改变蒸发量和降水量的时空分布,进而给人类带来一系列危害和风险。在自然灾害方面,会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热浪侵袭、暴风雨、干旱洪灾等自然灾害频发。在生态环境方面,会引发生物多样化丧失、生态系统大范围破坏。在对人类的影响方面,会对水资源、能源、土地、森林、海洋、物种资源、生态系统和农业生产等带来巨大冲击,继而导致疾病多发和争车资源的冲突战争。此外,专业人士还认为,气候变暖还可能带来许多日前仍估计不到的重大影响。

案例:图瓦卢沉没

图瓦卢(Tuvalu),旧称埃利斯群岛,位于中太平洋南部,由9个环形珊瑚岛群组成,海岸线长15英里,无河流。陆地面积26平方公里,海洋专属经济区面积约75 万平方公里,是仅次于瑙鲁的世界第二小岛国,也是世界面积第四小的国家’。由于温室效应的不断积累,全球气候逐渐变暖,最终导致冰雪融化海平面上升,使一些海拔较低的岛国面临沉入海底的危险,图瓦卢海拔最高,点海拔不到5米了,因此在很久之前就有人预测世界上最可能沉入海底的国家就是图瓦卢。

从1971 年至2014 年间,图瓦卢的海平面共上升了15厘米,年平均海平面上升速度约为 39毫米,是全球平均水平的2信°。2019年5月,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 古特雷斯在访问图瓦卢时指出,“图瓦卢处于全球气侯紧急情况的极端前线”,“海平面上升有可能淹没这个岛国”,“图瓦卢面临海平面上升带来的生存威胁”

图瓦卢海平面上升情况 | 数据米源:United Nations, Kench, P.S.等

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都可能引起地球气候变暖,经过儿十年的观测和研究,研究界逐步达成了基本共识,认可“近百年的气候变暖主要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因此,人类活动向碳中和方向调整是减缓气候变化的关键。


延展阅读:IPCC评估报告对 “人类行为导致气候变暖”的描述

ICC从 1990 年开始发布综合评估报告,至今一共发布了五次报告,对气候变化领域的重要研究进行综述和分析。五次报告中对人类行为导致气侯变暖的置信度描述逐渐增加。其中,第二次报告的论述为“人为活动可能是影响气候变化的最重要因索,第五次报告的论述为“人为活动带来的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导致气候变暖的可能性达到95%以上”。

IPCC评估报告对 “人类行为导致气候变暖”的描述

气候变化会给日常生活带来哪些影响?

气候变化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面对极端高温天气,人们的用电需求会大大增加,将消耗更多的能源。高温干旱又使得风力和水力发电受阻,只能燃烧更多的化石燃料,进一步加剧温室气体的排放。这种恶性循环会加剧全球变暖,夏天越来越热

极端高温是我们对于气候变化的最直观的感受,但真正威胁到人类种群生存的还是气候变化带来的次生灾害。极端高温通常伴随着干旱,会造成全球范围内的森林大火。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有研究分析认为,南极洲西部的冰山变得不稳定,巨大冰山的融化会造成包括纽约、东京、上海在内的沿海城市被淹没。

2012年至今,南极大陆的冰融化速度翻了3倍。 过去的25年间,这里有3万亿吨的冰融化。 其中有50%,融化于最近5年。将会有 20多亿人饱受水资源压力产生长期影响。

纪录片《南极洲:末日的地球》曾发出警告,海平面每上升1英寸,后果就会很严重。

《自然通讯》杂志表示,2050年全球将有3亿人会受到海平面上升的影响。其中,孟买、曼谷和上海,可能完全沉没。

据麦肯锡2020年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预测,到2030年,中国可能有1000万~4500万人面临极端高温和致命热浪的威胁,而到2050年,这个数字可能会攀升至1.1亿~2.5亿。


(资料来源:中国能建《 “碳达峰、碳中和”百问百答》)

编辑于 2022-08-16 18:23

脱水!

发布于 2022-08-16 09:12

我知道 @大熊猫 为什么提这个问题,因为害怕自己的栖息地因为气候变化而消失了。

实际上很多年以前,大熊猫主要栖息地并不是现在的四川,而是更北的地方

化石记录熊猫过去曾经分布在东南 黄河、 长江和 珠江流域,北及 北京 周口店,南达 越南、 泰国和 缅甸北部,是中国南方 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中主要成员。由于地质、气候变迁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目前分布仅限在102°00'~108°11'E,27°53'~35°35'N之间 [34],四川、甘肃和陕西的崇山峻岭(从长江上游到青藏高原边沿,包括秦岭、岷山、邛崃山、大小相岭和大小凉山等山系)。在秦岭主要分布在其南坡山麓,包括陕西的佛坪、洋县、太白、宁陕、周至等;在岷山主要分布在甘肃省的文县,四川省的平武、青川、北川、南坪、松潘、茂汶、绵竹、朋西、什邡、都江堰等;在邛崃山分布在四川省的宝兴、汶川、天全、大邑、芦山、邛崃、崇庆、康定、泸定等地;在大小相岭分布在洪雅、冕宁、石棉和九龙县;在大小凉山主要分布在四川的马边、美姑和越西等地。大熊猫适宜分布要有竹林分布和充足水源条件。

很多年前,气候比现在热很多,所以在黄河长江珠江流域,北及北京周口店,大熊猫都能够生存。是之后的全球降温,才形成现在的气候。所以即使回到以前的气候,大熊猫也不必过度担心,栖息地应该是增多了而不是减少。

至于人类,生活会有很大的改变,南方会因为更热而更不适合居住,北方地区降雨会更多,也许河南,北京甚至东北,气候会变得更舒服。

编辑于 2022-08-16 08:54

气候危机纪元?

这只是相对人类而言吧,地球大气实际上对于地球这么长时间而言还算稳定状态。

(哦,之前魏博士提危机纪元一群人在弹幕上说营销号,现在我说气候危机纪元相对性太强又有人说我不对,真难调和)

只能说是对于我们人类而言的极端天气越来越多而已。

之前就谈到了气候变暖会使得大气能量增加,变得更加不稳定,极端天气会越来越频繁。

联合国IPCC第六次报告就指出了这样的严峻未来:

日前,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气候变化2022:影响、适应和脆弱性》报告。该报告指出,气候变化正改变着地球,未来几十年,世界将不可避免地遭遇灾难性影响。
气候变暖把地球上的大量生态系统推向了科学家一再强调的“人类适应的硬性极限”——在到达这个极限后,人类社会将没有能力再适应更多的变化。
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表示:“在我年轻的时候,也有很多关于气候问题的科学报告,但情况从未像现在这样糟糕。今天的IPCC报告就是一本‘人类苦难地图集’,也是对我们在气候问题方面无所作为的控诉。”
气候变暖负面影响比预期更严重
这份长达2000多页的最新报告由270位科学家在回顾分析了大量独立研究后编写而成。该报告侧重于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野生动植物和人类社会的影响,而2021年夏天发布的那一版报告更关注气候变化的物理学——变暖如何改变世界并增加干旱、火灾、风暴和洪水的风险。
报告所呈现的画面令人担忧:由于气候变化,疾病向更多地区扩张;更多物种灭绝;动植物种群死亡或迁移,不可逆转地改变着当地生态系统;由于干旱和热浪,植物和哺乳动物大量死亡;过去的碳汇,如亚马逊热带雨林和北极永久冻土,转变为温室气体排放源。
如今,全球一半的人口至少在一年中的部分时间内面临水资源短缺。粮食系统面对的风险非常大:如果升温达到1.5℃,全球约8%的农田都将无法使用。如果情况变得更糟,到本世纪末,可能将有多达900万人死于气候相关的疾病。
IPCC报告主要作者之一、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生态学家卡米尔·帕尔马森表示:“我们看到的负面影响比之前报告中预期的更严重,也更广泛。”
由于人类活动过度依赖化石燃料,目前全球平均气温已经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1.09℃。而《巴黎协定》设定了将升温控制在2℃以下,甚至争取实现1.5℃以下的目标。
向着这个目标,人类正不断努力,希望在正确的道路上成功扭转严峻的形势。努力当然会带来令人欣慰的变化,但人类仍需明白,随着永久冻土融化、热浪和干旱加剧、生态系统永久性改变,只要稍有不慎,世界仍将承受“不可逆转的”的影响——1.5℃和2℃之间那0.5℃的差值,意味着每年将有6500万人经历极端热浪。
摆脱化石能源依赖成变局关键
IPCC上一次发布这类报告是在2014年。从那以后,追问气候变化根源的科学研究取得巨大进展,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了气候变化与其影响之间的具体关系。
此外,报告也指出,人类仍有可能避免最坏的影响,但这需要我们积极应对变暖带来的各种后果,采取措施将地区损失最小化。在接下来的几十年内,各国需要了解气候变化将如何影响所在地区,认清“情况将会变得更糟”的事实。
该报告另一位作者、华盛顿大学的流行病学家克里斯蒂·埃比表示,如果有些地区没有做好准备,居民生命就会危在旦夕。去年,袭击太平洋西北部并造成数百人死亡的热浪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眼下,对于我们来说,至关重要的事情是开始关注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的动态,关注处于危险中的人们,特别是贫穷人口和边缘化群体。”埃比认为,人类必须全力摆脱对化石燃料的依赖,这是扭转变暖趋势的关键,“解决温室气体排放的问题没有捷径可走,每一项举措、每一步行动都至关重要”。
——文汇报《IPCC最新报告:全球变暖把地球生态推向“硬性极限》

如今的极端天气当然会影响人类的生存条件,除了极端天气越来越多越来越极端以外,其实比较关注的是粮食生产的影响,毕竟粮食是人类的根本,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在以后可能是灾难性的。

编辑于 2022-08-16 21:43

依本人之拙见

明年不知道但反正今年全球温度有很强实力冲击历史排行榜第一名


影响早就有了,现在哪次天气有人敢说和全球变暖没关系。气候变化就是低频信号,高频都是长在低频上的,你一两天看不出来,无疑是温水煮青蛙罢了

感觉之前谈论全球变暖总是离不开海平面上升和未来更热这样时间尺度颇长的设想,总是在说几百年后海水淹到哪里,但实际上比起这些听起来在当下“耸人听闻”的故事,曾经构想的未来早已以另一种方式悄然来临,在并不长远地当下,它的脚步只会越来越快

编辑于 2022-08-16 17:43
气候地狱即将来临?人类该如何应对?
902 播放 · 3 赞同
在被战争、病毒、经济危机肆虐的当下,极端气候也是需要人类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第27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就曾警告人类“我们正在通往气候地狱的高速公路上,猛踩油门”。我们如今都面临着哪些气候危机?面对如此严峻的气候问题,人类该如何挽救呢?
发布于 2023-01-17 15:52· 41 次播放

今年6月下旬至今,我国区域性高温热浪的强度,已居近5年之最。全球陆地地区出现了自1850年代末,人类有系统气象记录以来最热的温度,今夏为何如此热?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专家魏科称,气候危机纪元已至。他表示,我们现在不仅在公元2022年,也在气候危机纪元三年。这是人类历史,也是地球历史上一个全新的时代。





如今,北极冰盖在融化,极端天气很频繁,年平均气温高于历史同期。科学研究显示,我们已身处气候恶化的极高风险中。我们需要拯救的是自己。可是人类的经济模式和越来越浪费的生活模式能改变吗?

有网友称,2012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乘公交车时遇到两位耄耋老人,听他们交谈,地球气候开始变迁了。 只是现在才表现得严重、明显了,而变化是十年前开始的。全球降温,需要从每个人做起!尽量选择环保的生活方式,不过度依赖空调!





以前没有那么多水泥路,树多,高楼也少,河里到处都有水,太阳的热量都被泥巴路,河水,树吸收了,树多的地方,稍微有点风就特别凉快,现在高楼水泥路,热量出不去,家家户户空调外机吹出来热风,和蒸笼一样,能不热吗?

气候变化主因是工业化、城市化、人口增长带来的。如夏季空调热排放、汽车热排放等。全球80亿人,夏季至少有15亿人使用空调,倘若有10亿人将个人大约12平方米生活、工作空间的温度定在摄氏22-25度,热空气排到室外,大城市就势必造成区域持续40度以上的高温。





也有人认为,在历史长河里,这点高温也许根本不算什么,也很难说人类是否有能力能影响气候。地球变暖,南北极冰雪融化本来就是周期循环,就像春夏秋冬一样!只不过是更大的周期罢了!古书记载过秦汉唐时期的自然环境!那时的西安可不是现在这样!人为污染环境还不至于破坏到影响周期!全球升温对我国耕种面积扩大有很大帮助!粮食增产是肯定的!我国历史的鼎盛时期都是这个时段!

气候异常不一定都是人类造成的,要从宇宙空间和地球所处的位置找一下原因,因为地球围绕着太阳旋转,太阳围绕着银河系旋转,太阳带着地球每天都飞行在陌生宇宙空间中,我认为这才是重点研究的课题。

编辑于 2022-08-16 15:41

回答里一帮站着说话不腰疼的,你们也就是在空调房里面敢说两句“和地球无关,和人类有关而已”“地球历史上比这热的有的是”

等到气温45、46度,每天停电10小时的时候,看你们再怎么个嘴硬法


楼下这种傻x回答,在微博上都上不了热评这种,知乎几十几百赞?!祝你们天天45度停电24小时

神TM“影响不算啥”“与你无关”


编辑于 2022-08-18 02:16

首先 ,这是自然现象,不要动不动就归结到我们没有保护环境,事实上相比欧美我们绝大部分人还没有完全享受到工业文明带来的巨大便利!其次,就算气候变化不可逆,那么无非是地球宜居地带的重新变迁,不要动不动就认为是末日来临,制造恐慌,人类再延续个几万年不成问题,该生孩子生孩子,该吃烧烤吃烧烤,不要觉得自己破坏了环境,你那点影响真不算啥!

发布于 2022-08-16 08:44

我本科辅修的是环境学,并将要在研究生期间主修绿色化学与环境专业。根据我目前了解的知识,那群气候变化怀疑论者,大多集中在怀疑它与工业革命的相关性及全球持续变暖的必然性。换句话说,这些人觉得主流科学界高估了人类的能力,并且在此基础上引导决策者错误地推出了一系列限制措施,真正全盘否认气候变化存在的还是少数

高温更频繁,海平面上升,物种大灭绝等大家都在说,而作为一个日常回答国际关系话题,根本看不出是理科生的答主,我还是剑走偏锋谈谈它对未来世界格局的影响吧。以下猜想都基于一个核心事实,那就是气候变化的可怕之处,就在于其影响并不是均匀分布的,而往往将特定效应集中于特定区域。当然,既然是猜想,也就有误判的可能

首先,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发展空间可能彻底被锁死,一方面,高温和自然灾害在赤道周边的增加幅度会高于其他地区,给农业生产带来毁灭性打击,并严重影响工业生产率,在经济发展必经的领域更加举步维艰。另一方面,国际社会推出的严格排放限制措施和新能源的大发展,会让它们要么承担沉重的排放成本,要么无法发挥化石能源禀赋

其次,俄罗斯可能迎来重大国运转折。风险必然存在,比如说化石能源被淘汰或冻土层融化给让现有基础设施带来的打击。但机遇同样可观,一个更加适合农业生产及人类生活的广袤西伯利亚,可能会扭转俄罗斯在人口增长、国家吸引力等诸多问题上的不利现状,完全解放自身作为庞大国家的发展潜力,重新成为世界性霸主及我国的致命威胁

然而,和俄罗斯经济结构类似的中东则可能日渐失去地缘价值。中东的地位,有很大一部分是靠其化石能源奠定的,而在未来世界中这种优势可能消失殆尽。即使到时候它依旧把控着贸易咽喉,但那时的它或许已经不适合人类居住。我们可能会看到全体人民自愿跟着流亡政府迁移的奇观,只是基于其已有家底收的利息,生活水平会比较高罢了

另外,绿纸霸权可能会衰落。在后布雷顿森林体系时代,绿纸的国际地位是通过和石油绑定来实现的,而在全球气候变化和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石油时代可能会过去,碳市场则可能成为最大市场。到那时,自己的新能源技术马马虎虎,履行减排承诺表现得稀烂,又没有能力像对沙特那样威逼利诱减排大户的美国,靠什么让它用绿纸结算呢

相反,人民币和欧元则可能因为自身在新能源与减排技术上的大力投入而异军突起。欧洲拥有先发优势,高等教育也更加普及。而中国有着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多元的地理条件也适合依照区位优势针对性发展。二者的内部市场一个规模更大,一个消费水平更高,因此谁能锁定领先优势,未来碳市场是分庭抗礼还是一家独大还未可知

同时,全球主要经济体都将受到海平面上升的剧烈冲击。原因很显然,因为当前经济最活跃的大多是沿海地区,而这些地方可能会直接被吞没。不过,这种影响对不同国家可能是不同的,荷兰这种领土狭小的低地国家或瑙鲁这种岛国可能直接覆灭,而领土广袤,尤其是二三线建设完备的大国则可能有效抵御冲击,不知印度会不会高呼正是在下

最后,以上猜想基于两个关键假设。一是并没有突破性技术突破让气候变化不再构成问题,二是气候变化不会导致环境彻底崩溃。如果人类实现可控核聚变,集体移民火星或见证其他黑科技那自然不必悲观,而如果环境彻底崩溃,承载力大幅下降,那考虑世界格局也就没有意义了,因为那时人类将遵循马尔萨斯陷阱,用数学和生物学规律洗牌





补充1:

@zongsi 朋友,这只是我在和朋友约饭的路上随手一写,时间不可能允许我严谨地从环境学角度去分析,再说这是手机码的而很多图在电脑里。因此我就从自己平时喜欢答的国关领域入手瞎奶了一波,并不需要顺手把上下五百年都谈一遍,至于嘲讽,我不知道你是从何看出的

@小春日和 你还别说,我要是读研选这个肯定不太行

@Licinius @路漫漫其修远兮 @闻天语 即使假设所有升高几度对应的后果的预判都是准确的,具体什么时候发生也取决于升温速度,而这又取决于减排的执行情况。如果各国能落实到本世纪末控制在2°C以内的目标,那可能确实不会在有生之年见到其中的一些判断,但和石油相关的格局变化在达到上述目标的情况下则很有可能发生

@不噢 现实自然会是充满意外的


补充2:

@子彬公的爸爸 没有什么必将不必将的,我整段用的都是可能二字,而且在机遇前面,我列举的那些风险是俄罗斯需要克服的

编辑于 2023-04-16 00:09

气候变化本来就是一种自然现象。很多“环保主义者”动辄把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归咎于人类的活动,甚至进一步引申到对人类自身的极度憎恨,这是非常荒谬了。人类才烧了几百年的煤炭,这点碳排放对地球的气候的影响有多大现在其实并没定论。

据美国《世界日报》报道,2019年5月11日美国科学家探测到地球大气层二氧化碳浓度突破415ppm,气象学家称,这是人类有史以来首见。

但是根据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的论文,中国古代夏商、汉唐朝代的气温比现在高很多。就是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升高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导致全球变暖还是一个疑问。

俄乌冲突导致欧洲能源匮乏,德国开始烧煤取电了。他们的科学家就开始论证全球变暖的合理性,反正嘴张你们身上,你们都有理。以前德国可是最坚决的环保主义,绿党都成了执政党了。

如果说全球变暖导致气候危机,那么为什么太阳系气候最恶劣、风暴速度最快的行星是排名第二冷、离太阳最远的海王星呢?

火星每年也会刮起地球3倍风速的尘暴,这怪不到人类头上吧?

海王星,离太阳最远的行星,也是第二冷的行星,但却是拥有太阳系中风速最快的行星。风速可以达到2100公里/小时以上,或声速的1.6倍。

火星上每年都会刮起一次全球性的特大风暴。火星上的特大尘暴风速可高达180米/秒,时速648公里。这是地球上17级超强台风风速的3倍多。火星尘暴一刮就是好几个月的时间。有时候整个火星都会被刮起的尘暴给遮蔽起来。

我们所经历的只是历史的一瞬间,在这个瞬间所总结归纳出来的“自然规律”有多大范围的普适性还不得而知。

遇到问题总喜欢把所有的责任揽到自己身上,这种人被称为“神经官能症患者”。

编辑于 2022-08-18 12:18

还有人说气候变化是假的吗?在往年比较热的时候,你躲在树下或者阴凉处就会凉快,吹吹风也会很凉快。而今年的热是四面八方无孔不入的热,就像是空气炸锅,热风从四周环绕着你。这种令人战栗的热真的就非常的妖异,就跟圣经启示录里的记载一样。

我就亲身经历了这种酷热,在户外吸一口气,肺就被灼烧。在40度的环境下出去待十分钟,我的意识就开始模糊了,脆弱的大脑就像是火锅里的脑花一样,马上就要被烫熟了。

不管你多么皮糙肉厚都没有用,在我住的地方,就有几个农民工在这种天气下仍然要出去干活,自以为身体还行,扛一扛就过去了,结果就得了热射病。。。。。。。在大自然面前,一切所谓的精神/意志都没有用。

我们可能要面临着历史上最大的抉择。当我们谈起如何抑制这种全球性异常的气候变化?无非就是节能/减排等老生常谈的话题。节能减排说的轻巧,背后其实是非常沉重的。

减少排放是非常残酷的一件事情。减排,意味着关停工业设施和农业设施。这样就必然导致失业和饥荒,有很多人会死。人类的所有生存活动都会带来碳排放,所以说句实在话,减排就是减人口。

到底是节能减排,还是继续放任现状发展下去,两者都会在本世纪导致一场极大的人口大灭绝。

所以我一直都在思考一种新的生活模式,既能环保减排,将对自然的破坏降到最低。又能尽可能的不降低我们的生活水平,在减排的同时不发生失业和饥荒。环保减排,又能在减排的同时不减少人口。我初步把这个生存模式命名为自由新城体系。不管怎么样,现在已经必须开始建构了,时间已经不多了。

发布于 2022-08-17 00:18

我也没听到恐龙 抱怨过环境不好啊


编辑于 2022-08-16 21:49

以下大部分答案,都无科学依据,全是个人推测:

随着全球变暖,我国南方气候,有可能印度化,简单说,就是分成“干季”,和“湿季”,每年4到6月,太平洋暖流就来了,是大量的降雨,然后因为伏旱夏天有一两个月的时间,长江流域降雨量会相对变少,因为“主雨带”,会继续向北推。

长江流域,天气变的不稳定,比如2020年是大洪水年,2022年又是“枯水年”,但是整体看,长江流域降雨量会下降,类似1954年的超级洪水,或者 1870年这种千年一遇的洪水,估计在未来300年都机会比较小了。超级洪水的机会变小,类似2020年 1998年这种一般洪水,会变多。(1998年洪水虽然很大,但是主要问题是洞庭湖调节能力变弱,让河道水位太高,从洪量来看,和1954年还是有差距,算不上历史级洪水)。

虽然这只是今天的卫星云图,但是最近十年,大家应该明显感觉到,北方降雨量确实是增加了,未来100年到300年整体还是这个情况,主雨带会继续北压,

传统的中国气候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未来的中国气候分界线,会明显北压,到更西北一些,简单说,原来的“胡焕庸”线附近,会取代今天的秦岭-淮河线,华北地区会变的非常湿润,普遍降雨量从原来的400-600毫米,抬高到600-1000毫米,胡焕庸线西边地区,降雨量也相应增加,降雨量普遍从原来的400毫米一下,提高到600毫米以上。

事实上,随着气温增加,现在我们可能比较接近5000年前左右的“仰韶文化”时期的气温,而仰韶时期,大量的文明遗址,都在这一线,也非常值得思考,这主要是随着天气变暖,季风北上以后,原来8月底,9月初,冷空气会迅速南下,把主雨带压回南方,但是现在气温变暖,主雨带,可能要10月才会退走,“华西秋雨”会大大加强。

图上没标,但是考古有爱好的,比如,有大量古遗址的,齐家文化,大概在天水一带,庆阳一带,最新挖出的“南佐遗址”,比如“石峁遗址”,以及“老虎山文化”,“陶寺遗址”,以及传说中的 涿鹿,还有更北边,西辽河一带的“红山文化”

======

气候整体说,在几十年内有不稳定状态,但是整体上,现在的气温可能已经超过,汉唐,以及周,未来几十年,会上升到“仰韶时期”,还是基本没大错,长江平均年径流量,会减小百分之10到20,黄河年径流量,会增大百分之30到50。

编辑于 2022-08-16 20:51